1988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寒风卷着枯叶,在红星机械厂的厂区里打着旋儿。刚刚过完三十岁生日的黄卫国,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他被正式任命为一车间的代主任。
消息是在周一的生产例会上宣布的,由厂长高振邦亲自提名。高振邦拍着黄卫国的肩膀,当着所有中层干部的面,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卫国同志是我们厂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有文化,有冲劲,更有担当!一车间是我们厂的龙头车间,我相信,把这个担子交给他,一车间能有新气象!”
掌声雷动,黄卫国在一片恭贺声中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他的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意气风发,心中却早己燃起了一团火。这团火,是对技术的痴迷,是对变革的渴望,更是对证明自己的强烈期盼。
《易经》有云:“大壮,利贞。”雷在天上,何其壮观!黄卫国觉得自己此刻就如同那滚滚春雷,积蓄了太久的能量,正欲勃然而发。
上任的第一天,黄卫国没有像其他新官一样先去熟悉人事,而是首接扎进了生产线。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手里拿着图纸和卡尺,从第一道工序开始,一个一个地检查,一个一个地测量。
一车间的老工人们,大多是看着黄卫国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起来的。他们佩服黄卫国的技术,但对于他当主任,心里却多少有些嘀咕。尤其是车间的老师傅,人称“王一刀”的王师傅,他抽着旱烟,眯着眼睛看着黄卫国忙碌的背影,对身边的徒弟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看他这火往哪儿烧了。”
黄卫国的第一把火,很快就烧了起来,而且烧得极旺。
经过三天的摸底,他召集了车间所有班组长开会。会议室里,黄卫国没有说一句客套话,首接将一份写满了数据的报告拍在了桌子上。
“同志们,我这几天把我们车间的生产数据和德国那套引进设备的标准数据做了一个详细对比。结果触目惊心!”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锤子一样砸在众人心上,“我们的平均公差,比设计标准大了百分之三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生产出来的零件,有三成是戴着‘合格’帽子的次品!这样的产品到了部队,就是对战士生命的不负责任!”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黄卫国这番话镇住了。
“所以,我决定,从今天开始,严格执行德国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检验标准!所有人都必须重新培训,考核上岗!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唯你是问!”黄卫国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壮于趾”。初九爻辞说,“壮于趾,征凶,有孚。”脚趾是身体的最下端,却妄动地想要前进,这种鲁莽的行动,必然会招致凶险。但爻辞后面还有一个“有孚”,意思是只要心怀诚信,最终还是能够获得理解和信任。
黄卫国此刻,正是“壮于趾”。他满怀着改造车间的壮志,却用了一种最首接、最刚猛的方式,像一只刚刚学会走路就想奔跑的猛虎,一头撞向了盘根错节的现实。
会议一结束,整个车间就炸了锅。
“开什么玩笑?德国人的标准?他们吃牛排,我们啃窝头,能一样吗?”
“就是!我们按这老规矩干了十几年了,也没见出什么大问题,他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
“还重新培训?我吃的盐比他吃的饭都多,他来培训我?”
反对的声音,像潮水一样涌向黄卫国。尤其是王一刀,他首接找到了黄卫国的办公室,将手里的扳手“哐当”一声扔在桌上。
“黄主任,你要搞改革,我老王不反对。但你不能瞎搞!”王一刀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你这是不相信我们这些老家伙!你要是觉得我们不行,行,我们明天就打报告退休,不给你这新主任添麻烦!”
黄卫国看着怒气冲冲的王师傅,他知道,这是他上任以来遇到的第一道坎,也是最硬的一道坎。他深吸一口气,没有发火,反而站起身,给王师傅倒了一杯热茶。
“王师傅,您消消气。”黄卫国将茶杯递过去,“我绝对没有不相信您和老师傅们的意思。我只是……只是太急了。”
他拿起那份数据报告,诚恳地说:“您看,这些数据不是我编的。我们的产品,精度确实在下降。这几年厂里的效益不好,大家心里都清楚。再这么下去,我们连窝头都啃不上了。我黄卫国,是红星厂的子弟,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厂子垮掉!”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眼神里满是真诚。这番话,让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主任”,变回了那个大家熟悉的,对技术痴迷、对工厂充满感情的“小黄”。
王一刀看着他,心里的火气消了一半。他拿起报告,戴上老花镜,仔细地看了起来。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
黄卫国知道,说服王一刀,光靠感情是不够的,必须拿出真本事。他指着报告上的一组数据说:“王师傅,您看这里,三号机床的震动频率超标了。我怀疑是主轴轴承磨损过度。您是咱们车间第一把刀,您去听一听,肯定比我这纸上谈兵准。”
王一刀没说话,放下报告,转身就走。半个小时后,他回来了,脸色凝重地说:“你小子,说对了。是该修了。”
黄卫国笑了。他知道,自己这“壮于趾”的一步,虽然走得凶险,但因为心中那份对工厂、对技术的“孚”(诚信),总算是没有摔倒。
他趁热打铁:“王师傅,改革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得靠大家。特别是您这样的老师傅,您就是咱们车间的‘定盘星’。我想请您来当这个技术总顾问,培训的事情,您来牵头,您看怎么样?”
王一刀愣住了,他没想到黄卫国会来这么一手。他看着黄卫国真诚的眼睛,许久,才点了点头,闷声说了一句:“行,我试试。”
一场几乎要引爆的冲突,就这样被黄卫国用真诚和智慧化解了。他虽然冒进,却也展现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担当和胸怀。他明白,“壮于趾”的下一步,应该是“贞吉”,是坚守正道,稳步前行。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远在北京的黄建国,似乎也心有所感,他翻开那本泛黄的《易经》,手指轻轻落在了“大壮”卦上,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