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行易:复兴之路 > 第201章 肥遁

第201章 肥遁

“嘉遁”的成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工厂里激起了层层涟漪。黄卫国一夜之间,从一个略显孤僻、不合群的技术科工程师,变成了众人眼中的“能人”。但他自己心中清楚,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他没有沉浸在个人的成功里。他意识到,自己发现的那些“微创新”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自己脑中,那价值终究有限。真正的成功,是让整个团队、整个系统都变得更有效率。这才是“肥遁”的真义——不是独善其身的逃离,而是游刃有余地带动全局,达到一种“无不利”的圆融状态。

于是,黄卫国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他主动向车间主任申请,利用每周的生产例会,开设一个“工艺改进小课堂”。

这个提议起初并未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在那个年代,技术是工人的立身之本,很多人都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保守思想。把自己的诀窍拿出来分享?这在许多老师傅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第一次开课时,会议室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人,大多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黄卫国也不在意,他没有讲什么高深的大道理,而是把自己解决A-3零件难题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复盘了一遍。从如何观察生产细节,到如何向老师傅请教,再到如何分析数据、优化流程,他讲得细致入微,毫无保留。

他指着黑板上的流程图,诚恳地对台下为数不多的听众说:“同志们,老师傅们,我解决这个问题,靠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新技术,而是靠大家的智慧。我只是把大家平时积累的宝贵经验,用一种系统的方法整理出来,找到了最优的组合。我相信,这样的智慧,我们车间的每一位师傅都有。我们缺的,可能只是一个把这些智慧串联起来的方法。”

他的话,朴实而真诚,打动了在场的一些人。特别是那些曾经被他请教过的老师傅,他们没想到,这个平日里有些高傲的工程师,竟然会如此公开地承认自己的“功劳”。

第二次开课时,来的人明显多了起来。黄卫国开始系统地讲解他从报刊上学来的“柔性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理念,并用工厂里活生生的案例进行解读。他鼓励大家,不要把眼光只盯着自己手头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思考自己的这道工序,如何能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便利,如何能让最终的产品质量更高。

渐渐地,“工艺改进小课堂”成了车间最受欢迎的活动。大家开始在会上踊跃发言,提出各种各样的小建议、小发明。比如,有人提出在零件架上增加一个特殊的标记,可以有效防止混料;有人发明了一个简易的工装夹具,大大提高了打孔的效率和精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进,汇集起来,却让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黄卫国彻底变了。他不再是那个总爱皱着眉头、独来独往的技术怪人,而是一个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乐于倾听和分享的“黄老师”。他享受着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享受着带领团队一起进步的成就感。他发现,当一个人不再执着于自我的得失,而是将心胸打开,去容纳更广阔的天地时,内心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富足和从容。

这种从容,也体现在了他的家庭生活中。

他与父亲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周末回家,他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儿子,而是会主动泡上一壶好茶,与父亲坐在院子里,探讨各种问题。他们聊工厂的管理,聊国家的经济形势,甚至开始一起研究那本神秘的《易经》手稿。

一个周日的午后,阳光正好。黄卫国翻开手稿,指着其中一页对父亲说:“爸,您看,您在这里批注的‘系统之变,在于爻动之间’,我最近深有体会。我们厂的生产线,就是一个大系统。以前我总想着去改变某一个‘爻’,比如设计一个新模具,但效果往往不好。现在我明白了,关键是要看清整个‘卦’的结构,找到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节点,轻轻一推,整个局面就活了。”

黄建国欣慰地看着儿子,眼中满是赞许:“你能想到这一层,说明是真的入门了。《易经》的智慧,不是让你去算命,而是让你学会看清事物的‘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才能无往而不利。”

说着,黄卫国拿起笔,在那段批注的旁边,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条心得:“系统工程之精髓,在于识别关键变量,优化整体结构,与《易经》‘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之思想,异曲同工。”

写下这行字的时候,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通透。那些曾经困扰他的技术难题、人际关系、父子矛盾,在这一刻,似乎都找到了答案。他明白了,无论是做技术,还是做管理,亦或是做人,最高的境界,都是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那个平衡点,然后从容地、游刃有余地去驾驭它。

不久之后,厂里进行人事调整,因为在出口订单项目中的突出贡献,以及在车间管理创新上的卓越表现,黄卫国被提名为新任的车间副主任,主管技术和生产。

消息传来时,他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研读着《易经》手稿。妻子李晓红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却只是平静地笑了笑,扶了扶眼镜,说:“知道了。”

他的反应让李晓红有些意外:“你……不高兴吗?”

黄卫国放下书,握住妻子的手,温柔地说:“高兴,当然高兴。但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车间这个‘小系统’做得更好,让大家的日子都过得更舒心。至于职位,那只是一个方便我做事的工具而己。”

看着丈夫平静而深邃的眼神,李晓红知道,他己经不再是那个容易被外界评价所左右的年轻人了。他的内心,己经修炼得足够“肥厚”,足以从容地面对任何风雨和变迁。

这,就是“肥遁”。无所牵挂,无所疑虑,从容地走向一个更广阔的未来,无不利。黄卫国知道,属于他的《晋卦》时代,即将开启。而他,己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