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了王一刀,黄卫国在一车间的改革之路,算是搬开了最大的一块绊脚石。但他深知,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改革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的每一个细节中,将“壮”的力量,用在最正确的地方。
《易经》大壮卦九二爻辞曰:“贞吉。”
“贞”,意为坚守正道。“吉”,是吉祥如意。九二爻处于下卦“乾”的中间位置,阳刚而中正,既有力量,又不失分寸。这正是黄卫国当前最需要的智慧。
经历了“壮于趾”的冒进之后,黄卫国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下命令、提要求的“愣头青”,而是学会了倾听、观察和引导。
他将自己的办公室,从二楼那间宽敞明亮的房间,搬到了生产线旁边一间狭小的工具室里。用他的话说:“主任的办公室,就应该设在听得见炮火的地方。”
每天,他第一个到车间,最后一个离开。工人们总能看到他穿着油迹斑斑的工作服,在各个机床之间穿梭,时而弯腰查看零件的精度,时而与工人师傅们探讨某个技术难题。
他不再强制推行那套“德国标准”,而是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融入到日常的生产流程中。他发起了一个名为“向我看齐”的活动,挑选出技术最过硬、责任心最强的几个班组,作为“标准示范岗”,给予他们最好的资源和最及时的奖励。
王一刀的“技术顾问”角色,被黄卫国发挥到了极致。他请王一刀亲自带队,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专门解决生产线上遇到的老大难问题。每攻克一个难题,黄卫国都会亲自主持召开表彰会,敲锣打鼓地给优胜者戴上大红花,奖金更是当场发到手里。
渐渐地,车间的风气变了。
以前,大家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所有人都铆足了劲,想要争当那个“标准示范岗”。工人们私下里不再是抱怨和观望,而是开始讨论如何改进自己的操作,如何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一天下午,三号机床又出了问题。一个新来的年轻工人小李,因为操作失误,差点损坏了一根价值不菲的合金钻头。按照以前的规矩,这至少要扣掉他半个月的工资。
小李吓得脸都白了,站在那里手足无措。黄卫国闻讯赶来,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大发雷霆。他先是仔细检查了钻头,确认没有造成永久性损伤后,松了一口气。
他拍了拍小李的肩膀,温和地说:“小伙子,别紧张。谁都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然后,他转头对围观的众人说:“这件事,责任在我。是我没有把岗前培训做到位。”他当场宣布,不仅不扣小李的工资,还要奖励他五十块钱,因为他及时停机,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所有人都愣住了。
黄卫国接着说:“但是,从明天开始,所有新工人必须跟着老师傅实习一个月,考核通过后才能独立上岗。这个规定,就从我黄卫国这里开始执行!”
这件事,像一阵春风,吹暖了整个车间。工人们看黄卫国的眼神,彻底变了。那里面,不再有怀疑和抵触,而是多了几分敬佩和信服。
黄卫国用他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贞吉”的内涵。他坚守着提升产品质量这个“正道”,但方式却变得柔和而坚定。他没有用权力去压服人,而是用真诚和智慧去引导人,用制度去激励人。
改革的成效,很快就显现出来。月底的生产报表上,一车间的成品合格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七十,一跃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五!这个数字,创造了红星机械厂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全厂的生产总结大会上,高振邦厂长亲自将一个印有“生产标兵”的流动红旗,交到了黄卫国手中。他激动地握着黄卫国的手,连声说:“好样的!好样的!我就知道,没看错你!”
黄卫国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台下工人们一张张淳朴而自豪的笑脸,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父亲黄建国常常教导他的话:“《易经》的智慧,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指导当下。每一个卦,每一句爻辞,都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看清脚下的路。”
从“壮于趾”的凶险,到“贞吉”的平顺,黄卫国用自己的实践,深刻体悟到了“大壮”卦的力量与智慧。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但他己经不再畏惧,因为他找到了那条属于自己的,刚健而中正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