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神仙米糕

当沈青黛带着被发还(虽然被糟蹋了不少)的器具和原料,在柱子石头狂喜的迎接下回到小院时,王氏抱着她泣不成声。

“黛儿…你受苦了…吓死娘了…”

“娘,没事了。”沈青黛拍着王氏的背,眼神却异常冷静。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停火。县令父子如同两条毒蛇,随时可能再次亮出毒牙。她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沈青黛更加拼命。“神仙凉粉”和“金丝蜜”的生意更加火爆,供不应求。她严格控制产量,维持着饥饿营销的态势,价格虽未涨,但口碑和神秘感却与日俱增。赚来的钱,她分成了几份:一份用于日常开销和改善生活(给王氏添了件新衣,给柱子石头加了工钱);一份用于购买更多、更好的原料(甚至咬牙买了一点相对精细的面粉和白糖,尝试提升“金丝蜜”的品质);最大的一份,则被她小心地藏匿起来,作为将来远走高飞的资本。

三天后,王捕头果然准时来取所谓的“安神定魄羹”。沈青黛早己准备好。她用普通的莲子、百合、糯米,加入大量带有微弱安神光晕的萱草叶,精心熬煮。在熬煮过程中,她全神贯注,引导玉扣的感知,将萱草叶的安神光晕尽力融入羹汤之中。虽然效果远不如她最初救王氏时的浓缩药膏,但也比普通的羹汤强上不少,至少能让人感觉心神宁静些。

王捕头端着那碗散发着清甜气息的羹汤走了。沈青黛不知道效果如何,也不在乎。她只需要暂时稳住县令那边。

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刘三一伙似乎彻底消失了,不知是被灰衣护卫处理了,还是蛰伏起来。那神秘的青帷马车也再未出现,仿佛那两次解围只是沈青黛的幻觉。但沈青黛不敢有丝毫松懈,她知道,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她必须未雨绸缪。

这天,一个意想不到的“商机”送到了沈青黛面前。

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服饰的中年男子,带着两个小厮,找到了沈青黛的摊子。管家态度客气,甚至带着几分恭敬:“沈姑娘,我家主人乃镇西李员外。府上老太太近日胃口不佳,精神萎靡,听闻姑娘的‘神仙凉粉’和‘金丝蜜’有开胃安神之奇效,特命小人前来,想请姑娘过府,为老太太专门调理几日膳食。酬劳…好商量。”

员外府?专门调理膳食?沈青黛心中一动。这不仅是赚钱的机会,更是接触更高阶层、拓展人脉的机会!若能得大户人家青睐,或许能多一层保障,对抗县令的觊觎。

她略作思索,便答应下来。谈妥了每日的酬劳(相当可观),并约定好次日一早便去李府。

李府位于青石镇西头,高墙大院,气派不凡。沈青黛被管家引着,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清幽雅致的偏院。院子里坐着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却带着倦怠之色的老太太,正是李府的老封君。

“老太太,这位就是做‘神仙点心’的沈姑娘。”管家恭敬地介绍。

“好,好,快请坐。”老太太声音温和,好奇地打量着沈青黛,“老婆子我啊,最近吃什么都没味儿,夜里也睡不踏实。听下人说你的点心好,就想着请你来试试。”

沈青黛凝神望去,只见老太太周身气息平和,但脾胃处光晕黯淡,心脉处也有些微弱的郁结之气(类似轻微的情绪低落),并无大碍。她心中有了底。

“老太太谬赞了。民女只是会做些开胃的小食。”沈青黛谦逊道,“老太太脾胃虚弱,不宜大补大腻。民女为您准备几道清淡开胃、易于消化的餐点如何?”

“好好,都听你的。”老太太笑眯眯地点头。

沈青黛被引到李府宽敞干净的厨房。食材丰富程度让她咋舌:新鲜的河鱼、山珍、时令蔬菜、精米白面、各色调料…远非她那个小摊可比!

她略一思索,决定做一道改良版的“神仙米糕”。

她选用上好的粳米,浸泡后细细研磨成极细的米浆。又取新鲜采摘的、带着浓郁生发之气的嫩荷叶(在她眼中散发着清新的淡绿色光晕),榨取汁液。将荷叶汁与米浆混合,加入一点点盐和极少量提纯过的、光晕纯净的麦芽糖浆。接着,她向厨房管事要了一小碗“老面引子”(天然酵母)。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沈青黛将混合好的米浆倒入抹了薄油的浅盘中,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那团散发着微弱发酵活力(淡金色光晕)的老面引子投入米浆中心。她屏息凝神,将意念集中在玉扣之上!

“催化它!”

嗡!玉扣传来熟悉的温热感。一股无形的、温和的力量顺着她的意念,悄然笼罩在那团老面引子上!

奇迹发生了!那团原本活性平平的老面引子,如同被注入了强心剂,淡金色的光晕瞬间变得明亮活跃起来!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膨胀、发酵!带动着周围的米浆也快速产生细密的气泡!

沈青黛心中狂喜!玉扣不仅能“看见”和“引导”光晕,竟然还能“催化”发酵过程!这简首是制作发酵面点的神技!

她立刻将发酵好的、散发着荷叶清香和浓郁米香的米浆放入蒸笼。大火蒸制!

片刻之后,蒸汽升腾。揭开笼盖,一股混合着清新荷叶香、纯粹米香和淡淡甜香的气息扑面而来!米糕呈现出温润的浅绿色,蓬松柔软如同云朵,表面光滑细腻,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荷叶碎末(为了美观和增加风味)。

沈青黛将米糕切成菱形小块,摆放在青瓷盘中,淋上一点点晶莹剔透的桂花蜜(同样用玉扣提纯过光晕)。整盘米糕如同翡翠白玉,清新雅致,香气扑鼻。

当这盘“神仙米糕”端到老太太面前时,老太太浑浊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她拿起一块,轻轻咬了一口。

松软!绵密!入口即化!荷叶的清香瞬间在口中弥漫,冲散了夏日的燥热和心头的烦闷!米糕本身的甘甜和桂花蜜的芬芳完美融合,甜而不腻,润而不燥!更神奇的是,一口下去,仿佛一股清流滑入腹中,那堵在胸口多日的滞闷感,竟然消散了不少!胃口也被这清新甘甜的味道悄然打开!

“好!好!真好!”老太太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舒心的笑容,胃口大开,一连吃了好几块,“清爽!香甜!吃了心里头都透亮了!沈姑娘,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消息很快传开。李府老太太被沈青黛一道“神仙米糕”打开了胃口,精神也好了许多!李员外大喜,对沈青黛更加礼遇有加,酬劳丰厚,甚至暗示想长期聘请她做府上的“点心供奉”。

沈青黛婉言谢绝了长期聘请,但借着李府的东风,她的名声彻底打入了青石镇的上层圈子。一时间,镇上有些头脸的人家,都以能请到“小神仙”沈姑娘做一席家宴或点心为荣。她的身价水涨船高,“神仙”的名号更加响亮。连县令王有德那边,似乎也暂时偃旗息鼓,没再找麻烦。

沈青黛知道,这是她用实力和智慧换来的暂时安宁。她更加努力地研究新食谱,利用玉扣的能力,不断尝试将各种食材的药性光晕与美味完美融合。她做出了能提神醒脑的“薄荷绿豆糕”,做出了能温中散寒的“姜汁撞奶”,甚至还用便宜的猪下水,通过玉扣祛除腥臊煞气、激发醇厚本味,做出了让人拍案叫绝的“卤煮火烧”!

她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积累着。小院被她买了下来,铺面也重新修葺,挂上了“沈记食肆”的简陋招牌。柱子石头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兼护卫。王氏的身体也养好了许多,脸上有了红润。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沈青黛甚至开始规划着,等钱攒够了,就带着王氏离开青石镇这个是非之地,去更大的城市,开更大的店…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这天傍晚,沈青黛刚送走最后一波食客,正和柱子石头收拾摊子。一辆风尘仆仆、装饰朴素的马车停在了“沈记食肆”门口。

车帘掀开,下来的却不是食客。一个穿着半旧布衣、面容憔悴却眼神精悍的中年男子跳下车,目光锐利地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沈青黛身上。

“请问,可是青石镇的‘小神仙’沈姑娘?”男子声音沙哑,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

“正是民女,不知阁下是?”沈青黛警惕地看着这个陌生人。

男子没有回答,而是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火漆密封的、质地考究的素色信封,双手递到沈青黛面前。

信封上没有任何署名,只有一行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的小字:

**“京城,静候。”**

沈青黛的心猛地一跳!这字迹…她从未见过,但那扑面而来的、内敛却磅礴的气势,让她瞬间联想到了一个人!

她接过信封,指尖触到信封的瞬间,仿佛感受到一股极其微弱的、熟悉的清冷气息。她深吸一口气,拆开火漆,抽出一张同样素雅的信笺。

信笺上只有寥寥数语,依旧是那铁画银钩的字迹:

**“凉粉爽利,金丝甜腻,米糕清雅,皆非俗品。然困守一隅,明珠蒙尘。京中风起,尚缺一味点睛之肴。若有意,凭此信,至京中‘归云楼’,自有人接应。”**

没有落款。

沈青黛捏着信笺,指尖微微发白。她抬起头,看向那送信的男子。

男子对她微微颔首,低声道:“主人说,姑娘若来,前路或通坦途,或…荆棘密布。是福是祸,全在姑娘一念之间。告辞。”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上了马车,很快消失在暮色中。

沈青黛站在原地,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她看着手中那封没有署名却重若千钧的信,看着信笺上“京中风起,尚缺一味点睛之肴”的字样,再回想那两次神秘出现的青帷马车,那句“甜而不腻,有意思”的评价…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