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长宁军 > 第87章 傲慢!

第87章 傲慢!

就在宁川于西仓废墟和人证处抽丝剥茧的同时,渝州府衙正堂,气氛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大皇子萧景琰端坐主位,面色沉静,但眉宇间凝聚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郁。

下首,渝州城内最大的五家粮商代表正襟危坐。

为首两人,一个是“丰裕号”的大掌柜周福安,五十多岁,面团团富家翁模样,笑容可掬却眼神精明。

另一个是“德泰昌”的少东家郑少钧,三十出头,锦衣华服,眉眼间带着世家子弟的倨傲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

其余三家粮商代表则显得拘谨许多。

刘坤陪坐一旁,脸上挂着和事佬般的笑容,眼神却时不时瞟向萧景琰和几位粮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诸位掌柜”

萧景琰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本王奉旨巡抚渝州,赈济灾民,平息匪患。一路行来,目睹饿殍遍野,易子而食,人间惨剧,莫过于此。

而城中粮价,竟高达斗米十两!且有价无市!此情此景,诸位身为渝州士绅,商界翘楚,于心何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朝廷拨付的赈粮遭劫,本王痛心疾首。

然民以食为天,城外数十万灾民嗷嗷待哺,刻不容缓!

本王今日请诸位前来,便是想与诸位商议,望诸位体恤黎民之苦,国事之艰,开仓放粮,平价售之,以解燃眉之急!朝廷,不会忘记诸位的义举!”

场面一时寂静,几位小粮商代表互相看了看,欲言又止,目光都集中在周福安和郑少钧身上。

周福安脸上堆起更深的笑容,起身拱手,姿态恭敬,话语却绵里藏针:

“殿下心系黎民,悲天悯人,草民等感佩万分!殿下有所不知,渝州遭此百年大难,我等商户亦是损失惨重啊!

去岁水患,淹没货栈无数,今春大旱,收成几近绝收,加之流寇肆虐,商路断绝……我等存粮本己捉襟见肘,勉强维持自家铺面伙计及城内老主顾的生计己是艰难万分……”

他叹了口气,一副掏心掏肺的模样:

“殿下明鉴,这斗米十两之价,实非我等心黑!实乃……实乃成本高昂,运途艰险,损耗巨大所致啊!

如今存粮有限,若再平价售出,恐怕……恐怕我等铺子也要关门歇业,伙计们都要喝西北风了!

届时,非但城外灾民无粮,恐怕城内也要生乱啊!请殿谅我等小本经营之难处!”

“成本高昂?”

萧景琰眼神微冷:

“据本王所知,渝州去岁虽有水患,但朝廷漕运未绝,各地亦有商粮流入。今春大旱,但诸位粮仓之丰裕,本王早有耳闻!

这‘成本高昂’从何说起?至于损耗……”

他盯着周福安:

“本王更想知道,这损耗,是耗在了路途,还是耗在了某些人的私囊之中?”

周福安脸上的笑容一僵,随即恢复如常:

“殿下说笑了,草民等安分守己,岂敢……”

“殿下!”

一旁的郑少钧却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周福安,年轻气盛,带着跋扈气:

“周掌柜所言句句属实!粮价高涨,乃是市场供需所致!灾年粮贵,自古皆然!我等商人,本分就是低买高卖,赚取利润,天经地义!

若强行要我等平价售粮,岂不是要我等做亏本买卖?倾家荡产?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他瞥了一眼萧景琰,语气带着一丝挑衅:

“殿下是皇子,忧国忧民,草民理解。但商贾之道,自有商贾之规。若朝廷真有仁心,何不多拨些赈粮下来?何必为难我等小民?再者说……”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意有所指:

“渝州水深,有些事,强求不得。殿下初来乍到,还是……莫要操之过急的好。”

这番话,己是赤裸裸的傲慢与威胁!暗指渝州背后势力盘根错节,警告萧景琰不要多管闲事!

刘坤脸色微变,连忙打圆场:

“郑少东家年轻气盛,言语冲撞,殿下恕罪!不过……他话糙理不糙啊殿下。商人重利,此乃天性。

强压粮价,恐适得其反,引发更大的混乱。依下官愚见,不如由官府出面,筹措一些银两,向粮商们‘平价’购买部分粮食,用于赈济,或许更为稳妥?当然,这银两……还需殿下向朝廷奏请拨付……”

他巧妙地将球又踢回了朝廷和萧景琰脚下,还暗示需要花钱“买”粮。

萧景琰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些粮商,尤其是周福安和郑少钧,背后必然有强大的靠山,根本就没把他这个初来乍到的钦差放在眼里!

甚至是没把他这位大皇子!当朝太子!放在眼里!

所谓的成本高昂、存粮不足,全是托词!他们就是要趁着这场大灾,发国难财!

而刘坤,则在一旁和稀泥,甚至可能是他们的同谋!

一股怒火在萧景琰胸中燃烧。他强压着掀桌子的冲动,声音如同寒冰:

“好!好一个商贾之道!好一个水深!诸位今日之言,本王记下了!

平价售粮,本是尔等身为大胤子民,分所当为!既然诸位眼中只有私利,罔顾社稷黎民,那本王也不强求!”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如利剑般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郑少钧那张倨傲的脸上:

“但本王也奉劝诸位一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囤积居奇,发国难财者,必遭天谴!

渝州的粮食,是怎么来的,最终会到哪里去,本王会查个水落石出!届时,莫怪本王不讲情面!送客!”

“殿下息怒!殿下息怒啊!”

周福安连忙躬身告罪,拉着还想争辩的郑少钧和其他噤若寒蝉的粮商,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大堂内只剩下萧景琰和刘坤。萧景琰胸膛起伏,显然气得不轻。

刘坤小心翼翼地凑上前:

“殿下息怒,商人逐利,鼠目寸光,您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下官……”

“刘刺史!”

萧景琰打断他,目光冰冷:

“粮商之事,本王自有计较!你只需管好你的府衙!

西仓一案,宁校尉正在追查,本王希望你能‘真正’地全力配合!莫要再让本王失望!”

说完,拂袖而去。

刘坤站在原地,看着萧景琰离去的背影,脸上那副惶恐的表情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阴冷的嘲讽和如释重负。

粮商这边顶住了,只要宁川那边查不出实据……哼,大皇子?在渝州这潭浑水里,是龙也得先学会趴着!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