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宴的轰动效应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渐渐平息。省城的日子又回到了熟悉的节奏里,热闹而踏实。烟火小灶的烟火气依旧是最抚慰人心的存在。
苏朗和夏小满的感情,像灶上小火慢炖的汤,越来越浓,越来越香。两人在店里配合默契,一个眼神就能懂对方的意思。苏朗切菜,夏小满就在旁边洗菜、备料;夏小满招呼客人,苏朗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追随着她忙碌的身影,嘴角挂着暖暖的笑意。下了班,两人常常一起走一段路,聊聊店里的趣事,或者只是安静地并肩而行。王彪有时看见了,会故意“啧啧”两声,换来苏朗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容和夏小满微红的脸颊。
王彪和苏朗的手艺,在莫凡持续不断的“敲打”和指导下,确实像春天的竹笋,噌噌地往上冒。莫凡对他们从不藏私,火候的掌握、调味的秘诀、食材的处理,一点一滴地教。王彪性子急,以前总追求快,现在也慢慢沉下心,学着去感受食材在锅里的变化,虽然偶尔还是会因为火候过了点被莫凡点出来,但那份专注劲儿是以前没有的。苏朗则展现出了更强的天赋和悟性,莫凡教的东西,他往往能更快地领会其中的精髓,举一反三。一道菜,王彪可能需要反复练习几次才能稳定发挥,苏朗往往试个一两次就能掌握个七八分,再练几次就能做得像模像样,甚至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还能带点自己的小想法,让莫凡看了也暗自点头。不过莫凡对两人要求都很严,该批评的时候从不含糊,王彪虽然有时嘟囔两句,但心里是服气的,知道莫凡是为他们好。
莫凡自己的日子,也像设定好的程序一样规律运转着。星期一到星期五,他是烟火小灶的主心骨。早上开门前就和刘红阿姨一起清点食材,安排一天的菜单。高峰期掌勺炒菜,锅勺翻飞,油烟升腾,汗水浸湿后背是常事。稍微清闲点,他就钻进厨房角落那个小小的“研发区”,对着新买的食材或者脑子里蹦出的新点子捣鼓。失败是家常便饭,有时做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皱眉,首接倒掉;偶尔灵光一闪,做出点新味道,就赶紧叫苏朗、王彪甚至莫瑶、周少杰他们来尝尝,听听意见,再调整。烟火小灶的菜单上,也因此悄然增添或替换着一些新菜式,熟客们总能发现点小惊喜。
到了星期六星期天,莫凡的角色就切换成了“臻萃酒店”顶层《烟火·臻味》的主理人。虽然每周只接三桌预订,但每一桌都代表着“臻味”的招牌,马虎不得。他往往早上七点,天刚蒙蒙亮就己经到了顶层那间明亮、安静、设备顶级的厨房。他习惯性地先检查一遍所有厨具、灶具是否洁净完好,再打开恒温保鲜柜,仔细查看预订客人指定的或他根据时令准备好的顶级食材——空运的海鱼、罕见的菌菇、纹理漂亮的和牛……一丝不苟。
苏朗或者王彪(两人周末轮流来帮忙)通常也会在七点半左右到达。莫凡会把他们今天需要负责的准备工作详细交代清楚:可能是处理特定的海鲜,准备高汤的底料,或者精细地切配一些装饰用的辅料。这些工作在烟火小灶也做,但在这里,要求更高,更精细,容不得半点马虎。莫凡会看着他们开始动手,确认步骤无误后,才会放心离开一会儿。
而他离开的去处,就是臻萃酒店庞大厨房综合体的另一个核心区域——粤菜厨房。这是莫凡给自己定下的“偷师”计划。粤菜以选料广博、做工精细、讲究火候和原汁原味著称,其中蕴含的烹饪哲学和技巧,正是莫凡觉得可以借鉴来丰富自己“臻味”理念的宝藏。
一开始,粤菜厨房的大师傅们对这个周末一大早跑来、穿着“烟火·臻味”厨师服的年轻主厨只是客气地点头,带着点审视和疏离。毕竟,厨房重地,闲人免进,何况还是“竞争对手”?莫凡也不急,就站在不碍事的角落,安静地看。看老师傅们如何精准地控制蒸鱼的时间,看他们如何将一只的烧鹅烤得皮脆肉嫩、色泽红亮,看他们用一把薄如纸片的刀将豆腐切成细如发丝的“文思豆腐”……他看得极其专注,眼睛都不眨一下,脑子里飞快地记忆着每一个动作细节和火候变化的节点。
渐渐地,他不再满足于看。他会趁大师傅们稍微空闲时,凑上去请教,态度极其诚恳。“师傅,刚才看您蒸那条东星斑,最后淋的那勺热油,温度大概是多少?油里除了葱姜丝,还加了什么特别的吗?”“这烧鹅的皮水配方,糖和醋的比例有什么讲究吗?刷的时机是不是特别关键?”“我看您吊的上汤,清如水却鲜味十足,这火候的控制和食材的搭配顺序,能指点我一下吗?”问题都很具体,首指核心,显示出他深厚的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粤菜的主厨姓陈,是个五十多岁、面容严肃的老师傅。起初对莫凡的问题只是简短回答,甚至有时觉得他问得太深,有点不耐烦。但莫凡脸皮厚,被冷落了也不恼,下次照样带着问题来,而且会主动帮忙打打下手,递个盘子,收拾下台面,或者帮忙处理一些费时费力的基础食材,比如耐心地刮掉鱼鳞,剔除虾线,处理一些需要精细分拆的禽类。
有一次,厨房临时接到一个重要的VIP客人点了一道极其考验功力的传统粤菜“太史蛇羹”。这道菜工序繁复,需要多人协作,尤其需要有人精准掌控汤羹的浓稠度和各种珍贵配料的火候。正巧那天负责的副手家里有事请假了,陈师傅正有点焦头烂额。莫凡见状,立刻主动请缨:“陈师傅,要不我帮您看着汤羹的火候和配料下锅的顺序?我保证严格按照您的要求,寸步不离。” 陈师傅看着莫凡真诚的眼神和他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踏实和悟性,犹豫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那一下午,莫凡像钉子一样守在灶台旁,眼睛紧盯着锅中汤羹的变化,耳朵竖着听陈师傅的指令,精确地掌握着加入各种食材(如蛇丝、鸡丝、香菇丝、木耳丝、陈皮丝等)的时机和火候大小,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也顾不上擦。最终,这道耗时费力的经典粤菜完美呈现。陈师傅尝过后,紧绷的脸上第一次对莫凡露出了一个难得的、带着赞许的笑容。
从此以后,莫凡在粤菜厨房的“待遇”明显不同了。陈师傅开始愿意跟他多说几句,甚至主动指点他一些粤菜调味的秘方(比如柱候酱、海鲜酱的运用)和火候掌握的独门心得(比如如何通过声音和蒸汽判断蒸笼内的状态)。其他师傅看他勤快又肯学,也乐意让他帮忙做些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莫凡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粤菜的精髓——那份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对火候分毫不差的掌控、对汤底清澈与醇厚的理解、对复杂工序的耐心与严谨。他将这些感悟,不动声色地融入到自己的“臻味”理念和烟火小灶的新菜研发中。周末的臻萃顶层厨房里,他在指导苏朗或王彪完成基础工作后,自己则沉浸在对粤菜技法的思考和实验中,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
而在莫凡的生活里,还有一个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却又似乎隔着一段距离——沈念薇。私宴之后,他们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中断,微信上偶尔会聊几句,关于食材(比如她吃到某种特别的松露或海产),关于餐饮趋势(比如时下流行的融合菜),有时沈念薇去某个地方吃到特别的东西也会拍照分享给莫凡看。但就像用户描述的,发展“不温不火”。
沈念薇确实太忙了。臻萃酒店集团业务遍布全国,甚至开始向海外拓展,她作为核心人物之一,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或者在某个城市的高端酒店会议室里。她的朋友圈定位常常在变:上海、深圳、巴黎、东京…… 她的生活,是莫凡暂时无法企及的另一个世界,充满了商务谈判、品牌活动、顶级社交圈层。
这种距离感,无形中放大了莫凡心底那一点点潜藏的自卑。他看着沈念薇发来的那些高端场所的照片,听着她偶尔提及的动辄上亿的项目,再想想自己起早贪黑守着的烟火小灶和还在艰难起步、每周仅三桌的“臻味”,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微涩。他欣赏沈念薇的才华、魄力和眼界,甚至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她对自己的那份特别的好感与支持(比如那场为他打开人脉的私宴)。但内心深处,他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还不够强大,还不够资格站在光芒万丈的沈念薇身边。他觉得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厨艺还不错的厨师,一个努力经营着小店和梦想的创业者,和沈念薇所代表的那个庞大商业帝国相比,显得那么渺小。这份自卑让他面对沈念薇时,有时会刻意保持一点距离,回复信息时会字斟句酌,生怕显得自己太浅薄或太急切。他渴望靠近,又怕靠得太近暴露了自己的“不足”,怕自己引以为傲的厨艺,在那个更广阔的世界里,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环。
日子就在这忙碌、学习、成长和一点点甜蜜又带着酸涩的期待中,一天天滑过。烟火小灶的生意依旧红火,熟客们喜欢这里的味道和人情味;《烟火·臻味》的口碑在高端食客圈子里慢慢积累,预订开始需要提前更久;苏朗和王彪在厨房里越发成为莫凡可靠的左膀右臂;苏朗和夏小满的恋情是店里最温暖的风景线。而莫凡,在烟火气与“臻味”的交织中,在省城的喧嚣与顶级酒店的静谧间来回切换,在埋头精进手艺与仰望那个似乎遥不可及的身影之间,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向前走着。他知道自己配得上更好的未来,只是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把脚下的路,走得更稳,更扎实。陈师傅厨房里那些精准到秒的火候控制,那些化繁为简的技艺,似乎也在无声地告诉他:极致的美味需要沉淀,人生的滋味,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