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龙醒来己经八点多了,略带霜花的玻璃窗上透进阳光,那些羽毛状的冰凌花蔓延在玻璃上比沈宁的雾凇更加好看,斜照的晨光打在上面晶莹剔透,天然的画笔没有虚假的勾画,倘若能采摘必是精美的艺术品。
大龙的醒来让浅睡的李富也醒来了,他对李富说:“叔,你再睡一会儿,这一夜害得你几乎没睡觉。”
“岁数大了,觉就少了,小娟想吃酸菜馅饺子,你去把她和国庆接来,我准备好酸菜,初五咱也吃饺子。”李富说。
大龙下了床,用清水洗了脸,几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再加上了结了多年一首压在心里的事让他神清气爽,他走出院子发动车去接陈娟。大龙来到招待所陈娟己经准备好了,大龙刷了牙,又认真地洗了一遍脸,三人走出房间退了房开车去李富家。
进到屋里李富己经把酸菜准备好了,那酸菜碧绿透明,进屋就嗅到酸酸的味道,小娟说:“大龙多洗少泡,我爱吃酸一点的。”
“你就不考虑叔的口味!”大龙说。
“巧了,我也爱吃酸一点的,酸菜不酸吃着没味道。”李富说。
大龙让小娟看好国庆他去厨房剁肉馅,洗酸菜,和面。他先把面和好醒在那里,酸菜洗好切碎,攥去多余的水分,炉子上熬着葱,姜,芹菜碎和花椒料汁,把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反复剁碎,肉剁好时料汁也熬好了,略等料汁凉了他把一部分料汁水打进肉馅里,反复抽打,多次加水和料汁,看到粘稠了再加入酸菜,点上几滴香油,加入适量盐和酱油,弄好了拿到屋里让小姐闻一闻问道:“香吗?”
小娟嗅了嗅说:“香!大厨做的一定香。”
陈娟对李富说:“叔,你看着国庆,我和大龙包饺子,今天你吃现场的。”
“好,正好让我好好和我孙子玩一会,吃现场的,过年我嫌费事都没包饺子,今天吃个够。”李富说。
大龙擀皮,陈娟包,李富看着两人有说有笑,配合默契心里美滋滋的,他虽没儿没女但有大龙一家陪伴让他孤独的晚年有了寄托,有了温暖,两个孩子拿他亲切,他视他们如己出。
饺子很快包好了,炉子上的水烧同时烧开了,陈娟煮饺子,大龙把桌子收拾好,很快几大盘子酸菜馅饺子端上来,大龙说:“叔,今天咱们就单独吃饺子,既当菜又当饭。”
“吃酸菜馅饺子就不能吃其他的,影响口感。”陈娟说。
三人围在桌上,陈娟抱着国庆,大龙问:“叔,你喝一杯吗?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不,今天就专门吃饺子,小娟说的对影响口感。”李富说。
大龙擀的饺子皮薄厚匀称,小娟包的饺子肚大边小。三人各自吃了一口,李富说:“好吃!香中带点儿酸,是天然的酸,酸菜的清脆,肉的滑嫩,太好吃了!”
小娟咬开一个饺子,吸了一口里面的汁水说:“叔,你看,酸菜和肉馅抱成肉丸,多一点酸菜发散,少一点就发硬,酸菜肉丸滑嫩有嚼劲,汁水略浸到皮里吃着鲜香有味道,一个饺子有吃肉丸的感觉,有喝鲜汤的感觉,有吃汤面的感觉。”
“得到两个美食家的评论让我深感荣幸。”大龙笑着说。
“大龙,不是夸你,这是我吃过的饺子中最好吃的饺子。”李富一边吃一边说。
西大盘饺子三个人吃的一个不剩,陈娟说:“今天不走了,晚上还吃酸菜馅饺子。”
“你们打算今天走?再住几天,叔还没和你们说够话呢。”李富说。
“叔,过段时间再来,要不然跟我们一起去沈宁吧。”大龙说。
“再住一天,就一天。”李富极力挽留。
“不行呀,明天就上班了。”大龙也不舍地说。
吃完了饭,太阳升的很高了,大龙和小娟告别李富上车走了,车开出很远李富还站在门口不舍地望着。
大龙看着后视镜说:“叔很孤单,我真想多陪他几天,可身不由己呀!”
“不然把叔接到沈宁吧。”小娟说。
“我也考虑过,接到沈宁我整天忙矿上的事,还是像那叔一样住在那个孤单的院里,叔说的对在沈宁和别人不熟悉 没人唠嗑说话,那样他更孤独。就拿那叔来说也许他在矿上整天忙碌着对身体更好,有可能多活几年。”
大龙说完小娟和他不再说话,他们在心里思索着老那和李富。过了很久陈娟说:“大龙我们都好好珍惜对方,咱俩相伴到老,谁也不孤单,想到叔和那叔老了孤独真的很可怕。”
“好的,我们一定相伴到老,不离不弃。”大龙说。
此时大龙想到了哥哥和嫂子,他们是恩爱的,可惜哥哥早早过世,想到嫂子改嫁的男人,不知对她好吗?看到丽丽和同母异父的妹妹如此亲切他觉得他们一定处的很好。
回到沈宁,回到家门口,大龙按了车喇叭,他下车开大门,父母听到声音迎了出来,大龙把车开进院里停好,陈娟抱着国庆下了车,母亲赶忙接过外孙子说:“我一天都离不开我的宝贝孙子,姥姥一宿没睡啊。”
说完抱着国庆进屋了,大龙和陈娟在父亲陪同下进了屋里,陈子正问:“你叔还好吧?”
“精神状态和身体都很好,今天我们走之前他吃了一大盘饺子。”大龙说。
“你叔,心态好,性格开朗,什么事都看得开,人要这样就不会有毛病。”陈子正说。
“我们走时,站在门口恋恋不舍的样子,我都流泪了,大龙多次要求他来沈宁,可他就是不肯来。”陈娟说。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陈子正说。
“爸,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呀?”陈娟问。
“说的是一只孤雁在寒冷的枝头间来回选择不肯落脚,最终它飞向寂寞的沙洲,独自承受着寒冷。你李富叔就像那只孤雁一样。”陈子正说。
“今天初五了,古法叫破五,我看见大龙给你买的各种花炮还有不少,晚上都放了吧。”陈子正说。小娟高兴地说:“行啊爸,晚上咱们一起放。”
夜幕降临,一家人来到院子里。大龙把各式各样的花炮摆好,先点燃点燃了一个大的礼花炮,随着“砰”的一声巨响,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像一朵朵绚丽的花朵,小娟靠在大龙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陈子正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眼中满是欣慰。
烟花一个接一个地升空,照亮了整个院子,小娟和大龙欢呼着、笑着,感受着这欢乐的时刻。放完烟花,他们回到屋里,虽然外面寒冷,但屋子里却温暖如春,全家人坐在客厅欧式皮沙发上欣赏着电视剧。
初五一大早队长李大壮像吃多了饭伤了肚子,天刚亮他就起来满村闲溜,他多年来形成了习惯,整个村里三个生产队他能一户不落地走一遍,到生产队上工时他会一边干活一边当新闻播报员,谁家早晨打架了,老婆骂汉子了;谁家睡觉不挂布帘,老娘们起来光着膀子如何如何,他总是添梗加叶地说一通,引出那些闲着无聊的人顺着他的话题东扯西拉说一些不堪入耳的骚话,这是那时最好的娱乐,接下来会把编出来的话传成真事,不免造成邻里矛盾,家庭纠纷,而这些编造者就会偷偷窃笑。
李大壮每次溜达一定会从林向英家门前经过,自从李泽国死后,李泽轩出走他的心里就没放下林向英,他软硬兼施都被林向英不留情面地拒绝,每当看见她心里又痒又恨。路过门口时他前后看到没人脚向院里看嘟囔着说“还没起呢”,其实人家早起晚起和他有什么关系。李大壮光顾翘脚一边走一边向院里看不小心撞到林向英门前的树上,好巧不巧树上一个突出的大树疤正好撞在他耳朵的位置,疼得他蹦了起来,显些喊出声,用手一摸出了血,他捂着耳朵低头要走时发现林向英门口有很多皮鞋印,村子的人都穿布鞋,而门前的皮鞋印格外显眼,他忘记疼痛捂着耳朵顺着皮鞋印的方向向村外寻找,他一首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发现了汽车来回碾压的痕迹,这个发现让他惊讶不己,他恍然大悟,知道为什么林向英拒绝他,原来人家有更好的心上人,穿皮鞋,开小车,这可不是简单的人。
李大壮发现这个秘密脸上像捡了一张大团结一样兴奋,心里却像喝进一瓶醋一样酸楚,他往回走时碰见了刘老西,这可是腿快嘴快的主,他腿最快的时候全村一百多户一晚能串个遍,第二天谁家吃的什么饭菜他能说个八九不离十。见了刘老西李大壮说:“西哥,早晨溜呢?”
“哪有呀,我们家黄狗不见了,我看一下谁家母狗闹狗了,看看我家大黄是不是在那。”刘老西说。
“西哥,我好像看见了,你跟我走。”李大壮说着领着刘老西向林向英家的方向走去。
“西哥,一边走一边看路上脚印,你家大黄蹄子大好认。”李大壮说。
两人一边走,一边低头在路上寻找,刘老西跟在李大壮后面,走到林向英门前的道上李大壮说:“好像就在这条路。”
李大壮慢下脚步,到了林向英家门口他停下来对刘老西小声说:“西哥,西哥,你看,这脚印。”
刘老西来到跟前说:“这是人的脚印,他也不是狗的脚印呀,大壮兄弟你这不是唬我吗,我还是去别处找吧。”
“西哥,小点声,你看这是皮鞋印,咱们村有穿皮鞋的吗?你看脚印到门口就断了,一定是进院了,这个脚印是出来的,看来在门口等了一会儿,有来回走的脚印,走,咱俩顺着脚印看看去哪儿了。”李大壮说。
两个人低着头顺着脚印走,李大壮走过一遍知道脚印去了哪里,他假装低头寻找把刘老西领到停车的位置说:“西哥,你看还是开小车来的,看来是个有钱的主。”
刘老西惊喜地说:“看来是半夜来的,是不是李泽轩回来了。”
李大壮想了想说:“我看不像,李泽轩回来应该光明正大地回来,也不能夜里回来夜里走呀,况且就凭李泽轩的长相和能力在外面娶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不成问题,他要喜欢他嫂子就不会逃走,也不会偷偷回来和嫂子那个呀,一定不会是李泽轩。”
李家庄有名的快腿快嘴刘老西再加上瞎话娄子李大壮林向英半夜偷人的消息不到一天就传遍全村,当然没有传到林向英和她娘家人耳朵里。
初六中午丽丽领着军军和小丫去供销社买米花糖和猪耳酥不巧又碰到队长的女儿二丫子,丽丽,军军和小丫每人都买了一包猪耳酥和米花糖,二丫子不免眼馋和嫉妒对丽丽说:“你野爸爸给的钱吧?”
丽丽大声说:“你才有野爸爸呢!”
“你妈昨天夜里招野男人了,全村人都知道,看来你家有钱都是你妈招野男人赚的。”二丫子说。
“军军,小丫快走,咱们不理她。”
丽丽说完领着军军和小丫快走回家,二丫子在后面追着说:“说不过了吧,钱就是野爸爸给的。”
正在这时孙家小七走过来了二丫子说:“小七,你说丽丽她妈昨天晚上是招野男人了吧,是不是全村人都知道。”
“是,听说是半夜开小车来的,很多人都看见了。”孙老七说。
丽丽气的哭着领着军军和小丫跑着回家,军军和小丫也跟着哭起来。林向英看见三个孩子哭着回来问:“谁欺负你们了?”
“二丫子和孙老七,他们说你昨天半夜偷男人,我们的钱都是野爸爸给的。”丽丽哭着说。
“这两个王八羔子,啥家养啥种,瞎话篓子能生出说好话的孩子了,别哭了,下回他们再嘴上没把门的我撕烂他们的嘴。”林向英狠狠地说。
孩子打架的事像一阵风吹遍了小小的李家村,林向英成了人们无事闲聊的话柄。这个愚昧落后的李家村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破口袋撑不住东西,闲暇无聊的人们总是无事生非找乐趣,枯燥无味的日子让他们爱说别人家的咸淡,文明和素养在这里荡然无存。
没有人当面告诉林向英这些闲话,可三个孩子受辱被骂,这些瞎话不可能是几岁孩子无故乱说的,一定是有出路的,林向英越想越气,让她几天吃不下去饭。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