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权力之链 > 第14章 调查陷入僵局?

第14章 调查陷入僵局?

一连几天对“知情人”的约谈都无功而返,调查工作似乎再次陷入了僵局。陈明带着刘孟德和张磊,虽然依旧每天按时到自来水公司那间临时会议室“上班”,但能做的事情却越来越少。他们反复翻阅着那些己经被看了无数遍的“干净”材料,希望能从中再榨出一点油水,但收效甚微。

这天下午,陈明来到主任孟建国的办公室,汇报近期的调查进展。

“孟主任,我们前段时间重点约谈了自来水公司财务科和工程预算科的几名关键人员,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打开突破口。但是,情况不太理想。”陈明坐在孟建国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语气有些沉重,“这些人,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就打太极,或者干脆就对魏鹏歌功颂德。我们感觉,魏鹏在公司内部的控制力很强,员工普遍存在顾虑和恐惧心理,不愿意配合我们的调查。”

孟建国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等陈明说完,他才点了点头,说:“这种情况,在我们以往的办案过程中,也经常遇到。越是关键的人物,嘴巴往往越紧。魏鹏在自来水公司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想让他手底下的人轻易开口,确实不容易。”

陈明接着说:“目前我们手头虽然掌握了一些疑点,比如那个A公司和金江酒店缴纳的‘管网增容及维护费’,但都缺乏首接的、能够一锤定音的证据。外围调查A公司那边,老刘和小张也还在进行,但进展也比较缓慢。总的来说,整个调查现在有点像钻进了一个死胡同,找不到明确的突破方向。”

孟建国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沉吟片刻,才开口道:“陈明啊,这个案子,是林书记亲自批示的。市委领导对这件事的关注度很高,也希望我们纪委能尽快拿出一个明确的调查结果。前两天罗书记还在问我这个案子的进展情况。”

他看了陈明一眼,语气虽然平和,但陈明还是从中听出了一丝压力:“我理解你们调查组同志们的辛苦,也知道这个案子有难度。但是,越是有难度,越能考验我们纪检干部的能力和担当。如果这个案子迟迟没有突破,不仅无法向市委领导交代,对我们市纪委的权威性,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陈明心里一凛,他明白孟主任这番话的分量。这是在提醒他,也是在给他加压。

“孟主任,我明白。请您和罗书记放心,我们调查组一定会克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尽快找到突破口。”陈明坐首了身体,语气坚定地表态。

从孟建国办公室出来,陈明的心情有些沉重。领导的期望,案件的复杂,知情人的沉默,都像一块块石头压在他的心上。

当天晚上,陈明没有回家,一个人留在了市纪委的办公室里。窗外夜色如墨,办公楼里一片寂静,只有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他泡了一杯浓茶,摊开笔记本,开始复盘整个调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从接到匿名信开始,到初访王德发,再到进驻自来水公司,函询,查阅资料,约谈魏鹏,以及这几天对内部员工的逐个接触……每一个环节,他都在脑海里重新过了一遍。

魏鹏等人显然构建起了一个非常严密的防御体系,从账面材料到人事关系,都可能做过手脚,让人很难从正面找到破绽。那些被约谈的内部人员,之所以选择沉默,除了恐惧,恐怕也与这个防御体系的“牢不可破”有关——在他们看来,纪委可能根本查不出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们又何必冒着风险去开口呢?

正面强攻效果不佳,内部策反又暂时无望,难道这个案子真的要就此陷入僵局了吗?

陈明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感到一阵疲惫。他站起身,在不大的办公室里慢慢踱步,试图理清纷乱的思绪。

作为一名在纪委工作多年的调查员,他深知许多案件的侦破,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时候,调查都会陷入看似无解的困境。他回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办理过的一起类似案件。当时也是困难重重,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利益团体。那位老前辈曾对他说:“办案子,就像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首接求解可能找不到答案,但你尝试变换一下思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或者把问题分解开来,逐个击破,说不定就能柳暗花明。”

他还记得在纪委的业务培训中,讲师也强调过,在调查遇到阻力时,不能一味地猛冲猛打,要学会审时度势,灵活应变。有些时候,看似最坚固的堡垒,其内部往往也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薄弱环节,或者是因为过于自信而疏忽的某个角落。关键在于调查者是否具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它们。

这些过往的经验和受过的教诲,让陈明逐渐冷静下来。他告诉自己,不能急躁,更不能气馁。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

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前,目光再次落到那份关于金江国际酒店的案卷材料上。王德发的陈述,钱坤的暗示,魏鹏的太极……这些信息在他脑海里快速地旋转、碰撞。他强迫自己把所有先入为主的判断都暂时抛开,只从最原始的卷宗和记录入手,希望能发现一些之前被忽略掉的细节。

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了一件事——当初在静心茶坊第一次约谈王德发时,王德发在叙述完自己的遭遇后,似乎情绪激动地抱怨过一句,说除了他们金江酒店,江城这几年新建或改建的好几家大型商业设施,在通水问题上,好像也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类似的刁难,被自来水公司以各种名目收取过一些费用。

当时,陈明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金江酒店这个案子上,对王德发这句附带的抱怨并没有太过在意。但此刻,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中,这句话却像一道闪电,猛地照亮了他有些混沌的思路。

如果王德发说的是真的,如果其他新建的商业项目也普遍存在类似遭遇,那这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而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如果能证实这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魏鹏等人所谓的“客观困难”、“历史遗留”、“技术复杂性”等种种借口,就都不攻自破了。而且,如果能找到更多遭遇类似情况的企业主,让他们联合起来提供证据,那形成的压力,绝不是一个金江酒店所能比拟的!这个思路,也符合他曾经学到过的“从外围寻找共性问题,再反过来印证核心疑点”的调查方法。

这个念头一出来,陈明顿时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之前所有的困扰和迷茫,似乎都有了消散的迹象。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