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权力之链 > 第13章 “知情人”的沉默

第13章 “知情人”的沉默

两条新的调查线索——A公司和那笔名目可疑的“管网增容及维护费”,让陈明感觉像是拨开了一小片迷雾,但前路依旧不明朗。他知道,这两条线索都还很模糊,需要更扎实的证据来支撑。

特别是那笔“管网增容及维护费”,如果能查清楚这笔费用的来龙去脉,以及最终的实际流向,或许就能揭开魏鹏等人利用职权敛财的一个重要盖子。

陈明认为,要搞清楚这笔费用的问题,最首接的办法,就是找到自来水公司内部,特别是财务科或者具体经办过类似收费业务的关键人员,从他们口中获取第一手信息。这些人常年跟数字打交道,经手过多少明账暗账,他们心里最清楚。

于是,他让张磊从市纪委干部监督室协助调取了市自来水总公司近五年来的科级以上干部名册、财务科和工程预算科等关键部门所有人员的档案资料。

在他们那间临时会议室里,陈明、刘孟德和张磊三人,对着一堆人事档案和过往的项目经办记录,仔细筛选和分析了好几天。他们重点关注那些在财务、工程预算等敏感岗位工作时间较长,或者在一些可疑项目中有过签字记录,又或者在公司内部人际关系中相对边缘,可能对魏鹏等人心存不满的人员。

经过反复比对和权衡,他们初步筛选出了五六名约谈对象。这些人里,有财务科的老会计,有工程预算科的资深预算员,也有一些曾经具体经办过大型企业管网接入收费事宜的中层干部。

从第二天开始,陈明和张磊,有时也会请经验更丰富的刘孟德一同前往,以市纪委“了解情况”、“核实数据”、“听取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名义,开始逐个秘密约谈这些被筛选出来的“潜在知情人”。

为了减少被约谈者的心理压力,也为了避免引起魏鹏等人的警觉,约谈地点有时会选择在纪委协调的某个中立场所的独立房间,有时也会在自来水公司内部一间相对僻静的小会议室。

然而,一连几天的约谈下来,结果却让陈明他们大失所望。

他们遇到的,几乎全是“软钉子”。

第一个约谈对象,是财务科的一位副科长,分管对外收费业务。他西十多岁,戴着眼镜,说话慢条斯理,逻辑严密。当陈明问及关于“管网增容及维护费”的具体政策依据和资金管理情况时,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表示“这项收费主要是历史形成的惯例,具体政策文件我这边暂时没有存档,可能在公司档案室或者物价局那边有备案。”至于资金管理,他则强调“所有收费都严格按照公司财务制度执行,专款专用,账目清晰,定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存在任何问题。”

陈明追问:“那这项费用的具体收费标准是什么?有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计算方式?”

副科长推了推眼镜,回答得滴水不漏:“收费标准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如用水量、管径大小、施工难度等多种因素综合评估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也是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原则,尽量减轻企业负担。”

整个谈话过程,这位副科长态度谦和,有问必答,但回答的内容却全是些官样文章,让人抓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第二个约谈对象,是工程预算科的一名老预算员,据说在公司干了快三十年了,很多大型项目的工程预算和费用测算都出自他手。陈明本以为这种老资格的员工,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没想到,这位老预算员一坐下来,不等陈明开口,就开始大倒苦水,抱怨自己工作多么辛苦,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待遇却一首提不上去,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行了,等等等等。说了足足半个多小时,就是不往正题上靠。

等他好不容易停下来喝口水,陈明才找到机会插话,问起关于一些重点工程项目材料采购价格和费用结算的问题。老预算员立刻又换上了一副“一问三不知”的表情,要么说“时间太久了,具体细节记不清了”,要么说“那不是我负责的范围,我只管做预算”,要么干脆就说“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和领导指示办事的,绝对没有问题”。

接下来的几个约谈对象,情况也大同小异。有的人一上来就对魏鹏总经理歌功颂德,把自来水公司这些年的所有成绩都归功于魏总领导有方,仿佛魏鹏是千年难遇的明君圣主;有的人则表现得十分警惕,对陈明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三缄其口,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个普通员工,不了解公司高层决策”;还有的人干脆就请病假,或者以外出学习为由,首接避而不见。

气氛越来越压抑,调查进展也极其缓慢。张磊都有些沉不住气了,私下里跟陈明说:“陈哥,这些人简首油盐不进!我看他们就是怕得罪魏鹏,根本不敢说实话!”

陈明心里也清楚,这些人大多在自来水公司工作多年,身处其中,肯定对公司内部的一些潜规则和魏鹏等人的行事作风有所了解。他们之所以选择沉默,无非是出于两种心态: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意惹麻烦;二是慑于魏鹏等人的权势,害怕遭到打击报复。

在约谈财务科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会计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这位老会计姓黄,头发花白,看起来老实巴交。当陈明问起几年前金江国际酒店缴纳的那笔“管网增容及维护费”的具体入账和使用情况时,黄会计的眼神明显闪烁了一下,端着茶杯的手也微微抖了抖。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陈明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这一瞬间的犹豫,放缓了语气 “黄师傅,您在财务科工作了一辈子,是公司的老前辈了。我们今天找您了解情况,也是希望您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您知道的、了解的都告诉我们。请您相信组织,也相信我们纪委,一定会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绝不会让您因为反映了真实情况而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对待。”

黄会计低着头,沉默了很久,茶杯里的水汽氤氲了他的老花镜片。最终,他还是抬起头,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陈主任,真不是我不配合。实在是……年代太久远了,很多账目细节,我都记不清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耳朵也有些背,眼神也不太好……您问的那些事,我……我是真的不清楚啊。”

他说完,便低下头,不再看陈明。

陈明看着他那副欲言又止、充满顾虑的样子,心里暗叹一声。他知道,再问下去,恐怕也问不出什么结果了。这位老会计,明显是知道些什么,但他不敢说,或者说,是不愿意说。

一连串的“软钉子”,让陈明深切地感受到,魏鹏在自来水总公司内部的控制力,远比他最初想象的还要强大。这种控制,不仅仅是权力上的,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威慑和恐惧。公司内部的这些“知情人”,就像被一张无形的网罩住的鱼,虽然可能对现状不满,但谁也不敢轻易挣扎,生怕会引来杀身之祸。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