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越是我们大山里这种特殊地方的工厂,安全保卫上反倒越是稳如泰山。
因为环境十分封闭,对外交流、人员流动又不频繁,保卫工作倒也并不复杂。
厂区里的干部、职工就那几百号人,日子长了大家相互都很熟悉,有生人出现马上就能引起注意。
再说这是保密单位,保密教育是常抓不懈的,厂区里的每个人,即使是我们这些小孩儿,头脑里保密这根弦儿都时刻紧绷。
所以从七十年代初筹建到八十年代中期迁走,我们这个厂区还真没发生过什么安全事件。
不过在同行业的其它单位,据说是出过一些事情的,由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只要出了事情往往就是大案要案。
我小时候自然也不懂这些,还是后来听人讲过一点儿这类事情,就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那种,但也足以让我当成故事来听了。
在那些建在大城市里面的厂区,规模大、人数多,跟外界往来又密集,所以安全保卫形势也复杂得多。
人多了,自然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又天天守着能诱惑人心的东西,所以总有人会动歪心思。
厂里生产好的成品保卫措施是最为严格的,即便想下手也是千难万难,但原材料中有一些价值超高的贵重金属也足以打动人心。
在某案件当中,铤而走险的人就是盯上了这些贵重的原材料。
但这些东西想要运出去是极难的,因为工人进出厂房都要经过高规格的安检。
首先进入厂房就要换工作服,全身不能携带任何金属物品,否则门口的金属检测仪就会响个不停。
听说有领导进厂房视察的时候,放下了钱包、摘掉了手表,进门的时候金属监测仪还是在叫。
接着又解下了皮带、脱掉了皮鞋,再进门仍然不行。
最后连金属镜框的眼镜都摘了,还是进不得门。
一通查找之后终于想到,原来是自已镶了一颗金属假牙,这个想摘也摘不掉了。
不过在几十年后这样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因为随着工厂的不断改建,厂房上方都设置了参观通道,视察、参观也就不会影响生产了。
贵重的原材料运不出去,还是有人下了手。
他在自已的工序中偷拿了贵重金属,包裹起来,用鱼线挂在了厂房卫生间的下水道里,想着以后再想办法找机会带出去。
不得不说,还真是“胆大心细”,创意也是极佳的。
当天厂里就发现原材料数量对不上,然后立刻封闭了相关的生产车间,并且报了警。
上级部门和公安局的专门机构迅速成立专案组,连夜组织突击审查,对有机会接触原材料的人逐一排查。
几百人被留在单位不能回家,并且每个人都有作案嫌疑,厂里又聚集了无数外来的车辆和办案人员,这阵仗和声势绝对够大了。
上级机关处理这种事情早有很多套预案,方法和手段也是数不胜数,又有各种高科技的装备以及警犬助阵,一天多下来那人就坚持不住主动交待了。
人被带走了,后来怎么判的不清楚,反正肯定是轻不了,能不能再出来都难说。
这还只能算是“小事儿”,要说大事儿,我也就没机会听到了。
我们那个厂区十几年来从没发生过类似的大案要案,甚至就连普通的刑事案件和平常的治安案件都几乎没有。
但也不是说就没出过事儿,比如七十年代末有一起工程师失踪的事件就曾经轰动一时,连北京都给惊动了。
据说是在一个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很多人休息的时候都喜欢去水库边游泳。
水库北岸是山崖,东岸是芦苇荡,南岸是水草丰茂的景观带,只有西岸最适合下水。
水库西岸其实是一道厚实的土堤,堤岸到水边有近十米的斜坡,并用很多大石块加固。
踩着石块下到水边,这里没有芦苇或是水草的干扰,而且水库的水流本身就比较平缓,很适合游泳、钓鱼。
我小时候每到秋天常跟我爸去水库边抓螃蟹,那时候生态很好,又没有任何的旅游开发,九十月份岸边石头下全是螃蟹。
那些钓鱼爱好者的收获也是极佳的,水库里的鱼根本没人捕捞,据说水深的地方甚至有上百斤的大鱼。
当时没多少人能拥有一套正经的钓具,所以经常钓鱼的人也就那么几位。
每次看到他们提回整桶好几斤一条的大鱼,其他人都羡慕极了。
不过喜欢钓鱼的人往往却都不爱吃鱼,或许是吃得太多就吃腻了的缘故。
于是每次他们钓鱼回来,就会把渔获分给周围邻居,我家也分过几次。
当时每周吃肉的次数都不多,所以偶尔吃顿鱼就觉得很新鲜。
其实没有专业的渔具也可以钓鱼,我爸就曾用竹竿挂上铁丝弯成的鱼钩给我制作过简易钓竿。
在后山脚下随意挖几条蚯蚓就能当作鱼饵,然后拎上小桶去水库西岸,下斜坡来到水边,就可以下杆了。
这种简易的渔具是钓不上大鱼的,只能钓上来浅水里那种很像泥鳅的小鱼,但数量却是极多,一小时就能装满小半桶。
只是这种鱼不能吃,而且离了水库半天必死,死了又非常臭,所以通常钓完过过瘾也就放回水库里了。
相比钓鱼,游泳的门槛就低得多,只要换上泳衣就可以下水泡泡,夏天时非常解暑。
但有些游泳爱好者并不满足于在浅水区玩水,而是想到离岸边远一些的深水区遨游一番,那他们就需要游泳圈了。
在当时游泳圈也并不普及,而且在水情复杂的水库里游泳,就更需要安全性高的保护装备。
他们用废旧的汽车内胎作为游泳圈,虽然样子丑了些,但效果还是不错的,甚至比一般的游泳圈浮力更大。
这些人本来就是游泳高手,水性都很不错,套上了加强版的游泳圈,胆子也就更大,甚至可以游到距离岸边上百米远的位置。
水库中间有个天然的湖心岛,游泳的人要远离那里,因为那是驻军设立的军事禁区。
因为湖心岛四周都极其开阔,在大山沟里是难得的瞭望点,于是驻军派人在这里驻守,并设置了高炮阵地。
一旦真的有敌机前来侦查甚至轰炸,高射炮安排在这里是最利于观察目标和展开攻击的。
厂里有个工程师,据说还是总工级别的,平时最爱游泳。
为了丰富厂区职工和家属的娱乐生活,厂里每年都要组织游泳比赛。
比赛的场地就在水库西岸这一带,也算是充分利用现成的自然条件。
每年的比赛,这位工程师都会报名参加,而且每次都能名列前茅。
厂区还有几个喜欢游泳的职工,也是参加游泳比赛的常客。
他们平时总是三五成群地去水库边游泳,水下岸上互相也有个照应。
不过在七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有一回不知是怎么了,这个工程师独自一人去了岸边,背着内胎改制的游泳圈就下了水。
当天是个阴天,空气湿热,气压比较低,并不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天气。
平时每到休息日水库岸边往往比较热闹,玩水的、钓鱼的、游泳的都有。
可那种天气很少有人会出来溜达,高温下的阴天又不适合钓鱼,岸边几乎见不到其他人的身影。
可那工程师还是下水了,而且是正午时分去的。
在最闷热的天气里出门,又是体感最为不适的大中午去运动,这一点似乎很不合理。
据他家人讲,他吃过午饭就说要去游泳,匆匆忙忙收拾东西就走了。
厂区大门口的门卫和哨兵也看到他背着游泳圈朝岸边方向去了。
门卫还喊了他,问他“这么热天气还去游泳?”,可是他一路紧赶,也没回应。
当天晚上直到天都黑了,家人也不见他回家,打着手电出去找,一路找到了岸边,也没见着人影。
他家人急了,赶快通知了保卫处,说是人丢了,中午出去游泳,结果就失踪了。
这是个大事儿,厂子保卫处非常重视,连夜安排人跟他家人一块儿出去找。
结果找遍了厂区,又找遍了厂区到水库边沿途的区域,都没找到那个失踪的工程师。
厂保卫处又紧急向上汇报,厂领导协调了驻军,派出部队扩大搜索范围,连水库东侧和北侧的山区也开始了寻找。
直到第二天清晨天色放亮的时候,人们才隐约发现距离岸边几十米远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个黑色的车内胎,好像就是工程师当作游泳圈的那个。
于是搜索的重点又转到了水库里,水库四面岸边都展开了拉网式的搜索,湖心岛上的驻军也派出快艇在水面上来回巡视。
但一天过去了仍然一无所获,除了那个漂浮在水面上的旧轮胎以外,没再发现任何线索。
于是这个事件被再次上报,汇报到了北京的总厂,以及上级管理部门。
别看只有一人失踪,但结合当时我国强敌环伺的国际背景,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就必须时刻保持充足的警惕性。
再加上出事的是保密工厂,失踪的还是总工级别的技术人才,国家也就不得不格外重视。
万一事件背后有敌对国家的阴谋和操纵呢?
工程师的失踪到底是遇难了还是被敌特分子挟持走了呢?
如果真有黑手,那么对方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很快,北京派出的工作组就赶到了厂区。
工作组的规模不小,由级别很高的官员带队,包括安全方面的专家、刑侦方面的专家、搜救方面的专家等等。
工作组还携带了小型潜水器,这就表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务必要找到失踪的工程师。
我国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发展潜水技术,研制潜水器,到七十年代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潜水器材制造体系。
工作组带来的潜水器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装备,主要用于科研及救生,可由一人操作,深入水下执行任务。
厂里的干部职工和驻军部队也全都动员起来寻找失踪的工程师,又从北京来了工作组,那段时间厂区几乎沸腾起来,气氛无比紧张。
对周边山区的搜索毫无收获,没找到工程师的踪迹,也没发现任何可疑的线索。
看来问题就出在水库里了,工作组的潜水器下水,开始探索水下的情况。
可是水底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探索起来难度不小,潜水器一连工作了三天,也没什么成果。
由于事情的发生实在突然,又过于诡异,这时候各种各样的声音就开始出现。
有说这么久找不到人,肯定是敌国特工所为,现在工程师肯定早被绑架并且运出山去了。
有说工程师在那种天气还要下水游泳很不符合常理,一定是自已有什么问题要跑路,借游泳制造失踪的假象而已。
甚至还有附近的村民认为厂区的建设破坏了这里的风水,这是山神和水神降下的惩罚,要求在岸边摆香案拜神谢罪。
工作组的领导当然不会让搜索行动受到这些干扰,仍然安排潜水器继续下水工作。
又过了两天,搜索终于有了进展,潜水器在水底发现了失踪的工程师。
工程师被发现的位置距离岸边五十米左右,是水底的一个凹槽,难怪之前几天的水下探索都没能发现。
应该是工程师那天下水之后,因为气压过低所以体力消耗巨大,以致出现了溺水。
而沉到水底之后,由于正好遇到水下凹槽的地形,结果被卡住,再也浮不上水面了。
这里水下倒不算很深,工作组里搜救团队有专业的蛙人,确定位置之后没费太大周折就把遗体捞了上来。
这次事件就这么结束了,最终的结论是由于个人不慎造成的人身安全事故,除了惋惜之外,也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要是真查出敌特分子的影子,或者是根本查不出任何线索,那才是让厂区上下不得安宁。
当然还是有些疑点没能得到解决,比如那个工程师为什么在那么热的天气里急匆匆地要一个人出去游泳。
不过后来有没有继续调查,又发现了什么情况,相关的疑团解开了没有,这些也就没再听到过相关的传闻了。
之后工作组撤走了,厂里也一连搞了很久的安全教育,尤其是涉水活动的安全事项被重点反复强调。
只是从那以后,厂里就再也没搞过游泳比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