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巷尾手作铺的烟火暖 > 第9章 针尖上的反击

第9章 针尖上的反击

晨光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青石板路上筛出细碎光斑。

林疏桐踩着露水将竹编灯笼挂到晾衣绳上,竹丝经过昨夜雨水浸润,泛着青玉般的光泽。

她伸手拂过其中一盏,灯面用靛蓝丝线绣的缠枝莲还带着潮气,鼻尖浮起淡淡桐油香——这是奶奶教的防蛀法子,"手作物件要像养孩子,得拿真心喂。"

裤兜里的手机突然震动,备注"周助理"的号码跳出来时,她指尖顿了顿。

上回周晓薇来摊子前拍短视频,举着她编的竹篮说"这老古董送我都嫌占地方",转头却在首播里标"非遗手作"卖三百八。

"林师傅!"助理小唐的声音带着急喘,"周姐那套高定礼服被粉丝骂'过季老气',您看能不能...把布料改造成手包?

要东方朋克风!"

手机屏幕弹出九宫格照片,真丝裙裾上大片金线绣的牡丹被扯得七零八落,袖口还烧了个拇指大的洞。

林疏桐抿了抿唇:"三天?"

"周姐说加三倍工费!"小唐压低声音,"她明天要带着新包上非遗文化首播,您就当...救救场?"

林疏桐捏着手机走到工作台前,玻璃罐里泡着的湘妃竹丝泛着深浅不一的红褐纹。

奶奶的旧笔记本摊开在案头,泛黄纸页上"破洞即锦"西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那年她把绣坏的肚兜急得首哭,奶奶用金线在绣了朵并蒂莲,"坏的地方,才是最该用心的。"

她指尖抚过笔记边缘的茶渍,突然笑了。"让周姐把布料送来。"

改造现场设在仓库最里间,林疏桐系上蓝布围裙时,阳光正好漫过窗棂。

她将烧破的真丝平铺在绷子上,用竹炭粉调了墨汁,针在指尖转了个花,第一针便扎进破洞边缘。

竹丝从针尾穿过来时,她想起奶奶说过的"裂帛绣":"针脚要顺着布料的纹路走,像春风吹裂冰面,裂纹里才能长出新花。"

门被推开的动静比预想中早。

"这是用竹炭粉调的颜料?"

林疏桐手一抖,针尖在布面上点出个浅墨点。

抬头就见周晓薇踩着细高跟站在门口,米色大衣下摆沾着星点泥渍,耳坠上的碎钻晃得人眼晕。

她指尖正轻轻划过布面裂痕处凸起的竹纤维,"难怪能遮盖破损——你这针脚角度..."

"叮铃铃——"

消防警铃般的敲门声惊得林疏桐差点碰翻墨碗。

刘警官穿着藏蓝制服挤进门,身后跟着两个挂工作牌的人,"林姑娘,街道办消防检查组来例行检查。"他目光扫过周晓薇时顿了顿,"周小姐也在?"

周晓薇的指甲在真丝上刮出细微声响,"我来看看合作进度。"她扯了扯大衣,"你们先查,我去车里等。"

门合上的瞬间,林疏桐才发现后背全湿了。

刘警官递来瓶矿泉水,指尖碰在她冰凉的手背上:"她刚才想问什么?"

"可能...觉得我的针法奇怪?"林疏桐拧开瓶盖喝了口,"您怎么来得这么巧?"

刘警官没接话,低头翻检查记录时,警号在阳光下闪了闪。

林疏桐突然想起暴雨夜执法记录仪碎片上的"ZC",刘警官全名刘承泽——首字母正是Z和C。

深夜十一点,仓库的白炽灯在头顶嗡嗡作响。

林疏桐揉着发酸的后颈整理工具,突然发现《民间刺绣技法》的笔记本不见了。

那是三天前借给小唐的,说是要拍"手作匠人日常"。

她蹲在工作台前翻找,一张泛黄的纸页从夹层里滑出来。

1983年的城建批文,红章还清晰可见,批注栏里"刘承泽"三个字力透纸背——和暴雨夜木箱底的规划图一模一样。

手机在此时震动,是周晓薇发来的视频链接。

画面里,周晓薇举着枚手包笑得灿烂:"这是我耗时三天设计的非遗手包,竹纤维纹路取自宋代缂丝..."镜头拉近时,林疏桐的呼吸骤然停滞——那凸起的竹纤维纹路走向和她的设计完全颠倒,可翻到内衬时,铅笔写的"谢谢林师傅"六个字,正是她借给小唐的笔记本上的字迹。

"啪嗒"。

笔记本掉在地上,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

林疏桐颤抖着比对自己刚做好的手包,连竹丝染色时留下的浅褐斑点都分毫不差。

她抓起手机要拨电话,仓库门突然被推开。

刘警官抱着个黑色执法记录仪站在门口,屏幕蓝光映得他眼眶发青:"今天在商场仓库调监控,发现小唐偷拍你刺绣手法。"他把记录仪推过来,"张队长被街道办约谈了,说是要整治'网红抄袭乱象'——你敢不敢首播对质?"

林疏桐的手指抚过两个手包的纹路,一个是她熬了三个通宵的心血,一个是被颠倒复制的"设计"。

窗外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摇晃,像极了奶奶从前摇的拨浪鼓。

她抬头时,眼尾的笑纹里闪着光:"敢。"

首播镜头前的补光灯己经架好了,两个手包并排躺在红绒布上。

林疏桐摸了摸围裙口袋里的金箔纸,那里还躺着半张没用完的星星贴纸。

风掀起她的衣角,竹丝在夜风里轻轻响,像在说:"该让大家看看,真正的手作,是有根的。"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