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上的水洼还没干透,林疏桐的竹编摊刚支起来,铁架上挂着的绣球筐就被穿堂风掀起一角。
她正低头调整竹丝弧度,耳边突然炸开"哐当"一声——那把锈铜锁重重砸在塑料布上,震得旁边的绣花帕子都跳了跳。
"小丫头!"老张头的粗嗓门像生锈的自行车铃铛,他裤脚还沾着泥点,左手攥着被雨水泡皱的设计图,右手食指几乎戳到林疏桐鼻尖,"这锁陪了我西十年!
你倒好,说要把锁把儿雕成藤蔓?
锁孔挖成转盘?"
林疏桐的后槽牙轻轻咬了咬,昨晚在灯下画这张图时,她特意用放大镜看了锁身纹路——那是缠枝莲,和老张家祖宅门楣上的雕花纹样分毫不差。
此刻图纸被老张头攥得发皱,藤蔓的枝桠在他指缝里蜷成可怜的弧度。
"老张叔。"王阿婆不知什么时候挤过来,她拎着的菜篮子里还滴着芹菜叶上的水,枯瘦的手拽住老张头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袖子,"李大姐说小桐最会把旧东西盘活,你当年修自行车零件时不也..."
"能一样吗!"老张头甩开袖子,后颈的皱纹因激动堆成褶子,"这是我娘嫁过来时的陪嫁锁!
我儿子出生时挂在床头,孙子满月时系过红绳——"他突然顿住,喉结滚动两下,声音低了些,"前儿翻箱底找出来,锁孔里还塞着我老伴儿走那年塞的红绳头。"
林疏桐的手指无意识着工具箱上的铜扣——那是奶奶当年补锅时捡的,和眼前这把锁的包浆颜色像极了。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锁身的锈迹,有一块锈斑被蹭开,露出底下细腻的缠枝莲纹。"老张叔,您看这纹路。"她抬头时眼睛亮得像刚擦过的玻璃,"您祖宅大门上的雕花木纹,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缠枝莲?"
老张头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可伸出去要抢图纸的手却顿在半空。
林疏桐趁机从工具箱里取出竹丝——是奶奶生前晒了三年的苦竹,金黄透亮像浸过蜜。"我用竹丝把这纹路缠出来。"她指尖翻飞,竹丝在锁把上绕出第一圈,"锁芯这儿..."她摸出个小铜铃,"嵌个会响的,您推开门时,铃儿就唱《百鸟朝凤》——您孙子去年不是说,想听您吹唢呐吗?"
竹丝在她手里活了。
缠枝莲的花瓣渐次舒展,锁孔周围的竹丝编成小转盘,每转一下,铜铃就"叮铃"轻响。
老张头原本绷首的背慢慢弯下来,凑得极近,连林疏桐编错一根竹丝时轻咬嘴唇的动作都看得清。
当最后一片竹瓣落定,锁身的锈迹竟像被施了魔法,在晨光里泛出温润的古铜色。
"这...这锁芯转起来真能响?"老张头伸出粗糙的拇指,轻轻拨了下转盘。
铜铃"叮铃铃"一串脆响,真有几分唢呐的清亮。
他突然用袖子抹了把眼睛,喉咙里发出类似呜咽的声音:"像...像我老伴儿生前摇拨浪鼓的声儿。"
王阿婆在旁边抹眼泪,菜篮子里的芹菜叶掉了两片在青石板上。
林疏桐悄悄松了攥着竹丝的手,掌心里全是汗。
改造完成那日,胡同里的槐树下飘着槐花香,却被一阵高过一阵的争吵声冲散了。
林疏桐刚把铜锁首饰架摆上摊,就见新搬来的小吴——那个总穿潮牌卫衣的年轻人——叉着腰站在老张头的五金店门口,"叔,您这店一个月赚的还没我奶茶店三天的流水!"他指节敲着斑驳的木门,"我都跟房东谈好了,下礼拜就拆——"
"拆?"老张头从店里冲出来,手里举着那把改造后的铜锁,"你拆个试试!"他脖子上的青筋跳得像蚯蚓,"这锁是我孙子出生时挂的平安锁!
你拆了五金店,我就拿这锁去居委会告你!"
小吴梗着脖子要抢锁,林疏桐快步上前,指尖轻轻转动锁身的竹编转盘。
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下来,锁身的藤蔓纹样在地上投出晃动的影子——竟慢慢勾勒出老宅院的轮廓:飞檐、门墩、还有那棵老槐树。
"我去!"小吴的手机"啪嗒"掉在地上,他蹲下去捡时,眼睛还首勾勾盯着地上的光影,"这...这能拍视频吗?
我抖音粉丝三十万呢!"
"这叫可穿戴文化遗产。"陈先生的轮椅"吱呀"碾过青石板,他推了推眼镜,膝盖上摊着本《传统工艺图鉴》,"我学生在美院做毕业展,正缺能互动的老物件。
小桐啊,把这锁借我三天?"
当晚,林疏桐的手机被消息轰炸醒。
抖音热搜第七是#胡同里的时光机#,视频里老张头举着铜锁笑出缺牙,光影里的老宅轮廓让评论区刷满"想哭""求链接"。
她翻到最后一条消息,是小吴发来的:"桐姐,我奶茶店留个展示位行不?
租金我免你三个月!"
深夜,林疏桐抱着工具箱往杂货店后门走。
月光把青石板照得发白,门角堆着个纸箱,上面用马克笔写着"给小桐"。
她蹲下来掀开盖子——最上面是陈先生的字迹:"旧书页可做刺绣底样",底下压着小吴送的LED灯带,暖黄的光串像条小蛇。
"发什么呆呢?"李大姐的声音从门里飘出来,她穿着碎花睡裙,手里端着杯枸杞茶,"明天来我店里当驻场设计师?
工资用竹编抵——我那玻璃橱窗,正缺个能撑场面的。"
林疏桐抬头,看见王阿婆踮着脚往铜锁首饰架上挂风铃。
月光穿过竹编藤蔓,在她斑白的头发上撒了层银粉。
风铃轻响时,她听见老张头在胡同那头喊:"阿婆,当心梯子!"
纸箱最底下,有块旧搪瓷盆露了个边儿,蓝漆剥落处露出白瓷,像朵开败的花。
林疏桐伸手摸了摸盆沿,指尖触到些细碎的凸起——是奶奶当年补瓷留下的金漆。
她把纸箱往怀里拢了拢,青石板上的月光忽然晃了晃,像谁在远处摇了摇竹编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