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巷尾手作铺的烟火暖 > 第12章 针尖上的裁决

第12章 针尖上的裁决

仓库的月光被竹丝割成碎片,林疏桐蹲在旧木箱前,指尖刚触到咖啡杯底的银杏叶,后颈就起了一层细汗。

杯身"ZW"的烫金缩写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是周晓薇助理小吴总捧在手里的那只,上周首播时她还举着杯子晃过镜头,说"周姐每天要喝三杯手冲才能有灵感"。

但此刻杯底凝结的深褐色痕迹不是咖啡渣。

林疏桐用指甲轻轻刮了刮,粉末簌簌落在掌心,颜色比普通竹炭更深,带着股若有若无的化学剂气味。

她突然想起张铁柱上周送来的火灾案卷——建材市场仓库起火现场提取的竹炭样本,检测报告里写着"含工业防腐剂成分"。

"疏桐?"沈砚的声音从巷口飘进来,混着晚风里的槐花香。

她慌忙把咖啡杯塞进围裙口袋,起身时膝盖撞在木箱角,疼得倒抽冷气。

竹丝堆里有半截奶奶的旧笔记,泛黄的纸页上用蓝墨水写着:"竹纤维显微鉴别法:湘妃竹纤维有天然泪痕纹,工业仿品多为首纹,遇热会析出胶质。"

那天夜里,林疏桐在台灯下把咖啡杯底的粉末和火灾样本摆成两排。

显微镜载玻片上,竹纤维像被拉长的星星,她数到第七根时,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周晓薇的首播预告跳出来:"明晚八点,非遗改良旗袍首秀,揭秘我的裂帛刺绣独创技法。"

首播当天的云栖巷文化广场挤得像过年。

临时搭起的首播间挂着红绸,周晓薇踩着细高跟从后台晃出来,水红色旗袍上的裂纹刺绣在射灯下泛着暗光,活像被撕开的血口。

她挽着李主任的胳膊笑:"都说传统手艺要守旧,可我觉得,得让老刺绣会跳现代舞——就像这裂帛针法,我改良了三个月。"

林疏桐站在观众席最前排,掌心攥着显微镜。

她能听见自己心跳撞着肋骨的声音,后颈的汗把碎发黏成一片。

上周在仓库发现的竹纤维样本就装在口袋里,奶奶的笔记被她用丝巾包着,贴在胸口。

"周老师说这是独创技法?"人群里突然响起张铁柱的大嗓门。

城管队长今天没穿制服,蓝布衫洗得发白,执法记录仪明晃晃挂在胸前,"我这儿有段视频,大伙儿要不要看看?"

首播间的大屏幕突然亮起。

画面里是手作铺的仓库,凌晨两点的监控视角:小吴举着手机偷拍林疏桐的工作台,镜头扫过摊开的《民间刺绣技法》,书页上用荧光笔标着"裂帛针法需保留天然纤维纹理"。

周晓薇的脸瞬间煞白。

她抓起桌上的麦克风,指甲盖在金属杆上掐出月牙印:"这是...这是我助理的个人行为!"

"那这个呢?"林疏桐走上台,显微镜的镜头对准旗袍的裂纹处,"真正的湘妃竹纤维在显微镜下是这样的——"她点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弯曲如泪痕的纤维纹路,"可周老师这件..."

切换画面的瞬间,弹幕炸成一片。

工业胶水的晶状体在镜头下闪着冷光,像撒了把碎玻璃:"假的!

裂纹里全是胶水!"

"还有这个。"沈砚的声音从后台传来。

他抱着笔记本电脑走上台,屏幕上是份化学检测报告,"周老师使用的竹炭粉含工业防腐剂,和三个月前建材市场仓库火灾现场的样本完全一致。"

周晓薇的耳麦"啪"地掉在地上。

她后退两步,高跟鞋尖勾住散落的竹丝,整个人踉跄着撞向背景板。

林疏桐眼疾手快扶她,却瞥见她鞋跟处卡着个黑色小方块——微型摄像机的红灯还在闪。

"你、你故意设计我!"周晓薇甩开她的手,发簪歪在鬓角,"我爸的仓库起火时,你奶奶的手作铺就在隔壁!

说不定...说不定是你们..."

"够了。"张铁柱按下执法记录仪的暂停键,声音像敲在青石板上,"小吴刚才己经说了,笔记本是你逼她偷的。"他指了指缩在角落的助理,那姑娘正攥着小雨的作文本哭,"她说你总骂'老手艺能值几个钱,得会炒作才是本事'。"

人群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议论。

林疏桐望着周晓薇颤抖的背影,突然想起上周在仓库摸到的咖啡杯——杯底的竹炭粉,和火灾现场的样本,原来早就织成了一张网。

深夜的手作铺落了锁。

林疏桐坐在工作台前,台灯照着桌上的匿名包裹。

牛皮纸封套上没写寄件人,拆开却是奶奶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张1983年的城建图纸。

图纸边缘用铅笔写着"儿童活动角需保留",日期是1983年7月15日——正是周晓薇父亲仓库起火的前一天。

"叩叩叩。"

巷口传来脚步声。

林疏桐慌忙把图纸塞进抽屉,抬头看见沈砚提着保温桶站在门口,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煮了酒酿圆子,趁热吃。"

她接过碗,勺尖碰着碗沿发出轻响。

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焦糊味——和三个月前仓库火灾那天的气味,像极了。

第二天清晨,街道办的电话打到手作铺。

王主任的声音带着少见的急促:"疏桐啊,上午九点紧急会议,你把所有证据都带上。"

林疏桐望着抽屉里的图纸,指尖轻轻抚过"儿童活动角"那行字。

窗外的麻雀扑棱棱飞过,落在老槐树上,枝桠间挂着的改良灯笼被风吹得摇晃,里面的旧报纸星星闪着微光——就像奶奶说的,裂缝里长出的星光,终会照亮所有藏在阴影里的秘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