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文件下发的那个下午,黄卫国没有感受到预想中的喜悦,反而像是被一块巨石压住了胸口,沉闷得透不过气。他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墙上那八个红色大字——“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显得格外刺眼,每一个笔画都像是在质问他,你,准备好了吗?
晋升,意味着权力的台阶向上挪了一步,但更意味着肩上的担子重了何止千斤。过去,作为一名技术员,他的世界纯粹而简单,围绕着图纸、数据和冰冷的机器运转,对错分明,条理清晰。成功了,是数据的胜利;失败了,是参数的错误。一切都可以量化,可以修正。可现在,他面对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命体:三百多名工人师傅的生计、一个车间繁杂琐碎的日常管理、上级下达的生产指标,以及潜藏在平静表面下的各种人际关系和安全隐患。这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仿佛能看到,三百多个家庭的饭碗沉甸甸地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能听到,老旧设备在超负荷运转时发出的呻吟;能感觉到,那些或期盼、或怀疑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他身上。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程师,他成了一个“家长”,一个“舵手”,一个必须为所有人的未来负责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换,带来的不是权力的,而是巨大的、几乎要将他压垮的焦虑。
他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易经·晋卦》的第二爻爻辞:“晋如,愁如,贞吉。”
晋升之路,为何会与忧愁相伴?他百思不得其解。这本该是意气风发的时刻,为何内心却被浓重的忧虑所笼罩?他想不通,这种“愁”,究竟从何而来,又要将他引向何方?是预示着前路坎坷,还是自己根本不堪重任?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叶公好龙,当理想中的“龙”真的出现时,却被吓得魂飞魄散。
晚饭时分,李晓红精心准备了一桌好菜,庆祝丈夫的晋升。酱红色的红烧肉在灯光下泛着的油光,翠绿的青菜点缀其间,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鱼头豆腐汤。但她很快就察觉到了黄卫国的异样。他沉默地扒拉着碗里的米饭,眼神飘忽,眉头紧锁,完全没有平日里的神采,仿佛眼前的美食都失去了味道。
“怎么了?升职是天大的好事,你怎么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李晓红夹了一筷子肥瘦相间的红烧肉到他碗里,柔声问道,“是不是车间里的事不顺利?那些老师傅又给你出难题了?”
黄卫国放下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口气仿佛要把胸中的所有郁结都吐出来。他将心中的重压与困惑全盘托出:“晓红,我怕。我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以前,我只需要跟机器打交道,但现在,我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几百个家庭的希望。我一句话、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这担子太重了,我……我有点扛不住。”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他从未在妻子面前表露过的脆弱。
李晓红没有立刻安慰他,而是静静地听着,首到他把所有的焦虑都倾吐干净。她给他添满一碗汤,缓缓开口道:“卫国,你还记得当初为什么要那么拼,甚至不惜得罪人也要推行技术改造吗?”
黄卫国一愣,抬起头,眼中满是迷茫。
“你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李晓红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像两汪深潭,能映出他灵魂深处的倒影,“你是心疼那些老师傅,一把年纪了还要在高温和粉尘里挣辛苦钱;你是看不惯车间的效率低下,大家有力使不出。你想让一车间变个样,让工人们干得舒心,拿得更多,活得更有尊严。你的这份‘愁’,不是因为胆怯,而是因为你把这份责任看得太重了,是因为你心里装着大家啊。”
妻子的话,如同一道温暖的光,瞬间穿透了黄卫国心中的迷雾。他豁然开朗。
是啊,他的忧愁,并非源于对权力的迷恋或对未知的恐惧,而是源于那份深植于心的责任感。正因为在乎,所以忧虑;正因为想把事情做好,所以才感到压力。这份“愁”,不是消极的负累,而是一种清醒的自觉,是防止他被权力冲昏头脑的警钟。一个心中没有“愁”的领导,要么是麻木不仁,要么是自私自利。而他的“愁”,恰恰证明了他的赤子之心。
“晋如,愁如,贞吉。”他反复默念着这句爻辞,每一个字都在心中砸出回响。只要坚守这份为民着想的初心,坚守正道,那么这份忧愁,反而能成为砥砺他前行的力量,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吉祥的。这“愁”,是“贞”的前提,也是通往“吉”的必经之路。
他又想起了爻辞的后半句:“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古人以“王母”比喻大地,象征着民众。这不正是告诉自己,只有像大地一样谦卑、包容,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工人群众之中,才能获得他们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将晋升带来的“福分”,真正地回馈给集体吗?权力不是来自于上级的任命,而是来自于下属的拥护。只有得到“王母”的祝福,这份“介福”(大福)才能受之无愧,才能长长久久。
想通了这一层,黄卫国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坚定。他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妻子的手,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晓红,谢谢你。我明白了。这顿饭,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一顿。”
千里之外的老家,黄建国坐在灯下,手中也拿着一本翻得泛黄的《易经》。他刚刚为儿子的晋升卜了一卦,得到的正是晋卦二爻。他看着那句“晋如,愁如,贞吉”,浑浊的眼中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他知道,那个曾经需要他庇护的少年,如今己经真正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心怀责任的男子汉了。他提笔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批注:“知愁,方能知任重;守贞,方能得众心。此乃晋之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