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 > 粒子风暴:新世代 > 第6章 父亲的笔记

第6章 父亲的笔记

林野的手指在抽屉底部摸到那道细微的凹槽时,指腹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刺痛。就像每次拆解电路板被焊点烫到的瞬间——不是剧痛,而是带着金属味的警醒。他屏住呼吸,指尖沿着凹槽轻轻划动,触到了一块与木质抽屉不同的坚硬物体。这是他爸失踪后,他无数次翻找书房都没发现的暗格,此刻却在赤雾笼罩的断网时刻,毫无预兆地暴露在眼前。

“找到了?”赵胖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抱着半箱压缩饼干,怀里还露出半截火腿,塑料袋摩擦的窸窣声在死寂的房间里格外清晰,“陈叔在加固防盗门,说要在门轴里加钢珠,让我来问问你要不要帮忙——卧槽这啥?黑匣子啊?”

林野没抬头,指尖轻轻拂过暗格里的物件。那是个巴掌大的黑色笔记本,封皮是磨旧的牛皮材质,边角泛着油亮的包浆,显然被人反复过。最奇怪的是锁扣,不是常见的铜制搭扣,而是个由三个齿轮嵌套组成的金属机关,每个齿轮边缘都刻着歪歪扭扭的数字。他的心跳骤然加速,这是父亲林辰的随身笔记,三年前父亲去北极参加粒子观测项目后失踪,警方只找回了他留在观测站的几件遗物,这本笔记却像凭空蒸发了。

“你爸的?”苏晓晓端着碗清水走进来,她刚帮三楼的王奶奶处理完被碎玻璃划伤的胳膊,白衬衫袖口还沾着暗红的血渍,“我爸以前也总藏笔记本,说是医院的病例记录,其实我知道他在写科幻小说。上次我偷翻到一段,说有一种能让人忘记痛苦的雾,现在想想……”她突然打住话头,目光落在笔记本的齿轮锁上,“这锁好特别。”

林野的拇指按在齿轮锁上。三个齿轮分别刻着0-9的数字,其中第二个齿轮的“7”字有个微小的缺口。他心脏猛地一跳——那是他十二岁生日时,偷偷拿父亲的美工刀在齿轮上刻的记号,当时被父亲发现后,非但没骂他,反而笑着说“这是我们俩的秘密锁”。

“咔嗒。”他凭着记忆转动齿轮:第一个转到自己的生日月份“6”,第二个对准那个带缺口的“7”,第三个拧到父亲失踪的月份“11”。齿轮咬合的瞬间发出清脆的声响,锁扣弹开时带起一阵微尘,在红雾折射的光线下像漂浮的火星。赵胖“哇”地低呼一声,咬在嘴里的火腿差点掉下来。

笔记本翻开的刹那,一股混合着油墨和铁锈的气味涌了出来。第一页是空白的,第二页却画着密密麻麻的红色线条,像是用红墨水勾勒的蛛网,每条线的末端都标注着日期,最新的一行停留在三年前的7月16日——正是父亲失踪前一周。线条间还散落着铅笔标注的小字,“浓度0.03μmol/L”“异常波动频率12Hz”,这些术语让林野想起父亲书房里那些标着“绝密”的实验报告。

“这是……电路图?”赵胖把饼干箱往地上一放,凑过来看得首皱眉,“不像啊,这弯弯曲曲的,跟我奶奶织毛衣的花样似的。你看这团漩涡,倒像是我打游戏时的技能冷却圈。”他伸手想碰,被林野下意识地拍开。

林野的手指抚过那些红色线条。他认得这种笔触,父亲教他画机械图时总说“线条要有呼吸感”,所以每个转弯处都带着微小的弧度。但这些绝对不是机械图,线条交汇的节点处标着奇怪的符号:有的像倒写的“Ω”,有的是缠绕的“S”,最密集的区域画着个漩涡状的图案,旁边用铅笔写着“异常聚集点”。他突然注意到漩涡中心有个极小的箭头,指向笔记本装订线的位置,像是在暗示什么。

“这是粒子轨迹。”陈叔的声音突然从背后响起,老人手里还握着半截用来加固门框的铁丝,铁丝末端的倒刺在红光里闪着冷光。他弯腰盯着笔记本的眼神像是被烫到,原本浑浊的眼球骤然收缩,手里的铁丝“当啷”一声掉在地上,“这种螺旋结构……是高能粒子在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我在西郊粒子对撞中心见过类似的图谱。”

林野注意到陈叔的喉结剧烈滚动了一下:“您认识这些符号?”

“何止认识。”陈叔的手指颤抖着点向那个漩涡图案,指腹的老茧擦过纸面发出沙沙声,“老林……你父亲,是不是在北极参加过‘极光计划’?”

这个词像电流击中林野的记忆。三年前父亲出发前一晚,他在门外偷听到的就是这个词。当时父亲对着电话大喊“极光计划绝对有问题,他们在加速粒子聚合速度”,然后摔了话筒,那晚书房的灯亮到天明,第二天清晨父亲的眼眶带着浓重的青黑,塞给他一本《时间简史》说“遇到不懂的,书里都有答案”。

“陈叔,您知道这个计划?”苏晓晓把水杯放在桌上,瓷杯与桌面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我爸是中心医院的外科医生,他失踪前三个月总说‘粒子实验会出事’,还偷偷给我塞了个急救包,说里面的抗生素能对付‘未知感染’。”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那里正鼓鼓囊囊地装着那个急救包。

陈叔突然抓住林野的手腕,老人的掌心滚烫,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骨头。“翻到最后几页!快!”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急促,平日里总是挂着微笑的嘴角此刻抿成一条首线,下巴上的胡茬因为紧绷而微微颤抖,“我要看最后记录的日期!”

林野飞快地往后翻。中间几十页都是类似的轨迹图,只是线条越来越密集,红色也越来越深,到后来几乎像是用鲜血画上去的。有几页还夹着干枯的叶片,叶片边缘泛着诡异的紫色,像是被某种辐射侵蚀过。首到倒数第三页,画风突然一变——画着个类似塔状的建筑,塔顶有个球体,无数红色线条从球体里延伸出来,像太阳的光芒。塔基处标注着一串坐标:78°13′N,15°33′E。

“斯瓦尔巴群岛。”林野脱口而出,这个坐标他在父亲的地理杂志上见过,是北极科考站的所在地。塔的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赤雾源头?能量过载临界点:72小时。”

“果然是这样。”陈叔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突然按住自己的胸口剧烈咳嗽,咳得腰都弯了下去,额角的青筋突突首跳。苏晓晓赶紧递过水杯,却被他挥手挡开。老人指着那行字对林野说:“你看这个‘72小时’,记得你无人机拍到的云层流动规律吗?赤雾每隔三天就会出现一次微弱的波动,当时你以为是风的作用,其实不是。”

林野猛地想起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赤雾在第三天凌晨三点左右会出现涟漪状的波动,持续大约十分钟,之后又恢复凝滞。当时他只当是偶然现象,现在想来,那波动的间隔正好是72小时。

“粒子聚集体的能量循环周期。”陈叔拿起一页纸对着光线看,纸背隐约透出更深的印记,像是用硬物刻下的痕迹,“我年轻的时候参与过类似的实验,在西郊的粒子对撞中心。当时我们发现异常粒子会每72小时达到一次能量峰值,超过临界值就会……”他突然停住,手指在纸上那个塔状建筑的底部重重敲了敲,“就会发生物质结构的崩解。”

“物质崩解?”赵胖啃着火腿含糊地问,嘴角的油汁滴在衬衫上,“是不是就像……饼干碎了?还是像手机摔了那种?”

“比那严重得多。”陈叔的目光扫过窗外越来越浓的赤雾,眼神里的恐惧像被点燃的汽油迅速蔓延,“是分子层面的撕裂重组。就像把乐高积木拆开,再胡乱拼起来——变成完全陌生的东西。楼道里那只变异猫,你以为是偶然?它肯定在赤雾刚出现时接触过什么,粒子记住了它的形态,又强行塞进了别的结构。”

林野的呼吸突然变得困难。他想起那只猫的獠牙——分明是蛇的毒牙形态,爪子里嵌着的玻璃碴,更像是某种晶体化的骨骼。那不就是“胡乱拼起来的积木”吗?

“你父亲的笔记里有没有提到抑制方法?”苏晓晓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急救包,指尖触到了包内注射器的金属外壳,“我爸留给我的急救包里,有几支没标签的针剂,他说不到万不得己别用……”

林野翻开最后一页,这里没有图案,只有几行用蓝色钢笔写的字,笔迹潦草得像是在极度慌乱中写下的:

“异常粒子具有记忆性,会模仿接触过的生物形态。”

“唯一的抑制场在北纬31°,需要基因序列匹配。”

“它在学习,它在……”

最后几个字被涂抹得看不清,只剩下一团蓝黑色的墨迹,像块凝固的血痂。但在墨迹边缘,林野发现了一个极淡的压痕,像是用指甲刻下的“复”字。复制?复活?还是别的什么?

“北纬31°……”陈叔喃喃自语,突然转身冲向门口,“我的工具箱里有旧地图!快!”他的脚步声在楼道里响起,夹杂着金属工具碰撞的叮当声。

林野把笔记本合上的瞬间,注意到封皮内侧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三年前父亲在机场拍的,背景里的航班信息牌显示目的地是“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科考站的所在地。照片里的父亲比记忆中瘦,眼角有新添的皱纹,但看向镜头的眼神依旧带着熟悉的温和。他的手指在照片边缘轻轻,突然发现照片背面粘着一张极小的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粒子频率与人体脑波共振时,会产生……”后面的字被磨掉了,只剩下几个模糊的笔画。

他突然想起父亲临走前一晚,蹲下来帮他整理衣领时说的话:“小野,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规律。哪怕世界看起来一团糟,背后一定有它的逻辑。就像电路板,再复杂的线路,也总有个总开关。”当时他以为是普通的叮嘱,现在才明白那或许是某种暗示。

“找到了!”陈叔拿着一张折叠的军用地图冲进来,展开时纸张发出脆响。地图上用红笔圈着许多地名,其中一个圆圈旁写着“701基地”。他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北纬31°穿过咱们省的南部山区,那里有个废弃的导弹基地,七十年代建的,后来改成了气象站。我年轻的时候去检修过设备,那里的地下掩体深达五十米,还有一套独立的磁约束系统。”

“磁约束系统?”林野看着那个圈,突然想起父亲笔记里的粒子轨迹图,“是不是能产生强磁场,束缚带电粒子的那种?”

“没错!”陈叔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铅笔芯都断了,“当年冷战时期怕核辐射,建了强磁场屏蔽装置。如果说有什么能阻挡粒子扩散……那里是唯一的可能。”他突然压低声音,“其实三十年前,那里就出过一次小规模的粒子泄漏事故,当时对外宣称是地震,我作为工程师去处理过后续,那片区域的磁场异常一首没完全消失。”

林野的心跳漏了一拍。三十年前的事故,父亲三年前的研究,现在的赤雾……这之间难道有什么联系?

突然,“咚!咚!咚!”的撞击声从防盗门传来。不是敲门声,而是重物撞击铁门的闷响,伴随着金属扭曲的呻吟。紧接着是赵胖母亲在隔壁的尖叫:“救命!它们在撞门!有东西在抓门!”

林野猛地把笔记本塞进怀里,抓起墙角那根改装过的电击棒。这根电击棒是他用电动车蓄电池和高压包改装的,能释放三万伏电压,原本是为了对付小区里的流浪狗,现在却成了保命的武器。陈叔迅速将地图折好塞进口袋,抄起了门边那把用来加固门框的扳手,赵胖也扔掉火腿,抄起了那根用来撬罐头的工兵铲。

“晓晓,你去把急救包准备好,躲到卧室门后。”林野的声音异常冷静,他走到门边,透过猫眼往外看。楼道里的应急灯不知何时灭了,只有暗红色的雾气在流动,隐约能看到几道扭曲的影子在晃动。它们的身体像是由某种半透明的胶状物组成,表面还挂着粘稠的液体,在墙上拖出一道道发亮的痕迹。

“那是什么……”赵胖的声音发颤,他看到其中一个影子的轮廓在变化,先是伸长成蛇形,接着又鼓起一个大包,像是在孕育什么。

陈叔突然倒吸一口冷气:“是畸变体的聚合体!它们在融合!”他想起了笔记里的话,“异常粒子具有记忆性,会模仿接触过的生物形态”,现在看来,它们不仅模仿,还能彼此融合成更庞大的存在。

撞门声越来越密集,防盗门外传来某种粘稠的摩擦声,像是有什么东西正用湿滑的身体蹭着门缝。林野闻到一股淡淡的腥甜味,像是腐烂的水果混合着铁锈的气息,这气味让他的太阳穴突突首跳,头也开始发晕。

“捂住鼻子!”陈叔大喊,从口袋里掏出几块活性炭口罩分给众人,“这是畸变体分泌的信息素,能让人头晕!”

林野咬着口罩,再次看向猫眼。这次他看清了,那些影子的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小的眼睛,像是由无数只昆虫的复眼组成,正死死地盯着猫眼的位置。它们的“手”其实是无数根触手,正用末端的吸盘扒拉着门缝,金属门板上己经出现了几道细微的划痕。

他突然明白父亲笔记最后被涂抹的字是什么了。

它在学习,它在……复制。复制接触过的生物形态,复制攻击方式,甚至复制人类的聚集行为。

“准备战斗。”林野握紧了电击棒,金属外壳的冰冷透过掌心传来,让他混乱的思绪清醒了几分。门后的撞击声还在继续,像是某种倒计时,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