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被土豆产量刺激一通后,下午也没歇息,随便吃了点干粮就开始继续起红薯。
红薯这东西他们都熟悉,收起来也快的很,那几分地不到1个时辰就起完了。
文老头站在新收起来的粮食那,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一边还不忘吩咐自家人干活,把粮食搬到阴凉处储藏好。
“大宝,来爷爷这。帮我把这些粮食搬到那边阴凉处。”
大伙不用问也知道老人家为啥那么开心。
这能不开心吗,没有奇葩村人,除了住这方面,吃得穿得比在村子里还好。
而且住在山洞不用缴税,红薯混着一点米轮着吃,这么些粮食能吃一年多。
李梵经过最初的喜悦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静静坐在石块上沉思。
看到胡一寒从他面前路过,忙出声叫住了他:
“一寒,把你赵叔找来,我和你们商量个事儿。”
胡一寒满目疑惑看了眼自己的文师傅,虽不知道他要和他们说什么,但还是恭敬回道:
“是,孙儿这就去喊赵叔。”
不一会儿,这三人在石洞平日写字那地儿团团坐着。
“大家都看到了这土豆的产量,心里可有什么想法?暗一就在外面。”李梵边说边往洞口处看了一眼。
胡一寒和赵武对视了一眼,胡一寒先出声:
“爷爷,我们是否要选择一个日子和圣上说明,这个土豆交由皇上才能更好推广出去,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能...”
李梵打断了胡一寒的话:“爷爷和你的想法一样,赵武你怎么看?”
赵武哪有什么看法,本就不喜这些心计,只一心把自己小主子护好,
“我没什么想法,你们决定就好。”
胡一寒对着两位师傅点了点头:“今晚我来安排,这事儿爷爷和叔叔不必放心上。”
李梵点头示意明白,抬脚就往文老头身边走了过去。
赵武看他没什么事后,也继续帮忙收拾。
胡一寒在原地思考几息后走到洞口,不知道在洞口摆弄了些什么,随即又回到洞里帮忙。
晚上大伙因为白天起土豆和红薯,加上储藏等活儿累得够呛,随意吃了点东西就各自休息去了。
而此时,本该有防御的洞口忽然出现一个人影。
说是人影,其实若不仔细看根本看不清,这人就像融在了黑暗里。
胡一寒悄悄起床,手放在月光照得到的地方,朝着人影打了一个手势。
很快人影回头对外做了指示,紧接着又进了两个和他那般没存在感的人,和他协力搬走了土豆,仅留了一小袋给文清浅一家作为种子。
不过在放土豆的地方留下了五百两银子和一封信。
“啊啊啊!!!”
早起的小谢氏到昨天放土豆的地方准备拿点红薯做早食。
她第一时间发现土豆不翼而飞,只剩下一小袋子,忍不住发出尖叫声。
这一叫,把大家伙儿都吵醒了。
“发生什么事了?”
只塔拉着一只鞋,胡乱套了衣服的文爹和文老头着急忙慌向小谢氏走过去。
快急哭的小谢氏忙对着她公公说:
“公爹,咱家的土豆只剩下这一小袋了!!”
“什么!”文老头赶紧检查他昨天才丰收的土豆,发现果然和他儿媳妇说的一样,都没了!!
“我的天爷啊!”
文老头一个站不稳,坐在了地上哀呼出声。
小谢氏赶紧叫文爹扶他爹起来,这偏北的地方地上可凉着呢。
胡一寒和李梵赵武走了过来,假装在附近转了转,把放在隐蔽处的一封信和五百两银子拿了过来。
胡一寒把东西往文老头眼前放过去,语气略带急切说道:
“文爷爷,你看,这有五百两银子和一封信。”
话还没说完,文老头就抓过了那封信,只是他才认字不久,只记得几个字,赶紧递给胡一寒:
“一寒,你快给文爷爷念念上面写了些啥。”
“好。”
“老人家,不问自取,实在不好意思。这个土豆对我极其重要,我可以通过手下人,种到整个周国去。但现在周国出现内鬼,此物不适合流出。还望老人家勿怪,这一小袋希望你们吃完,不要给敌军留下任何流露出去的可能性,这关乎周国生死存亡!”
文老头不大明白信里的意思,还是胡一寒解释后他才明白。
原来是天下第一大善人在暗中保护胡一寒,他的侍卫得知土豆一事并告知了他。
他觉得事关重大,忙上报给了圣上,所以圣上以五百两银子换了那几十箩筐土豆作为原始种子。
文老头忽然呆住,天下大善人?那岂不是?
圣上!!!
不敢继续深想,文老头有忙叫大谢氏起来。
“孩他奶,快起来,咱今早煮土豆尝尝。”
大谢氏早就起来了,只是看到辛苦种的土豆不翼而飞,又看到自家老头子从失魂落魄到一下子呆住,再到现在带有隐隐激动感,闹着要吃新高产粮,隐约猜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晚点老头子估计就会和大伙说了。
“哎,知道了。这玩意儿应该和番薯差不多吧,水煮着吃吗?”大谢氏边说边看向了李梵。
李梵在书里倒没看到怎么吃,不过大差不差,便笑着和大谢氏点了点头。
小宝捧着一个煮熟的小土豆惊叹道,
“哇,好香,这皮和番薯一样薄,不知道是不是能一起吃的?”
文清浅则闭着眼睛,享受着这熟悉的软糯口感,心里想着这玩意比现代的更香甜。
其他人则没出声,珍惜地吃着手里的土豆。
文老头和李梵二人更是吃的眼眶泛红。
因为他们切身感受到,这土豆和番薯一样,容易有饱腹感,这样一来,周国的内乱就有机会停止了!
毕竟,谁不喜欢和平又强大的国家呢?
特别是李梵,经历了上一任君主夺位,又经历小人陷害,再到现在内贼、前朝余孽和倭国共同进攻,这一生经历的斗争实在太多,对此表示厌倦。
只是不忍看到这个国家千疮百孔,才主动到胡一寒身边教学,只为为下一任君主培养忠臣。
战争,受苦的永远是那些活在底层的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而他李梵的家,也是因为乱散了。
这个痛,他懂!
但现在,圣上英明,启用贤明臣子,广纳谏言,不像之前争位那个一样胡来。
这样一想,李梵内心就更坚定要“一定要帮当今圣上,把周国蛀虫找出来,碾死!”
边想边吃完手里的土豆,转头看向文清浅一家,心里一首在想:
还好遇到了这一家子,不然他恐怕很难熬过这一场叛乱。
现在他们和当今圣上有了联系,对正在逃难的他们来说,可是一件天大好事。
至于怎么运用好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