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诏书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霜降时节。偏院里的梧桐树也裹上了一层银霜,在阳光的照射下透着细碎的冷光。

比瑞王府请帖来得更早的是太医院入院诏书。

这日,俞子安刚用完早饭,春生就跌跌撞撞冲进室内,:“少爷,宫里来人了!”

"圣旨到——"

这一声尖利的唱喏如同沸水溅入油锅,整个侯府顿时骚动起来。

正厅内,永昌侯俞德渊正用银匙搅动着药茶。老管家李顺弓着腰进来禀报时,侯爷手腕稳得连茶汤都没晃一下,只淡淡道:"开中门,设香案。"

"父亲!"俞子俊从绣墩上弹起来,打翻了案几上的蜜饯盘子。伺候他用茶的丫鬟春梅慌忙去捡,被他一把推开,"是不是我的荫袭批下来了?"

俞子明斜倚在窗边把玩鎏金手炉,闻言嗤笑一声:"你当吏部是咱们家开的铺子?"他漫不经心地弹了弹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贴身小厮春和立刻递上热帕子。

"都住口。"王氏用护甲叩了叩青瓷盏,旁,染着凤仙花汁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在帕子上留下几道月牙形的红痕,清脆的声响吓得她身后打扇的春兰一哆嗦。

这位正室夫人今日特意换了正红色缂丝褙子,发间的金凤步摇却颤得厉害——三日前的家宴上,她发现侯爷竟给了那庶子象征侯府身份玉佩。

俞子安进来时,带进一股清冽的霜气。他身后的小厮春生抱着药箱,眼睛亮得惊人。

"三哥!"十六岁的俞子月从屏风后钻出来,发间珠花叮咚作响。她的贴身婢女秋萍追着给她披上斗篷,却被小姑娘一把推开,"你要去太医院了是不是?"

俞子安揉了揉妹妹的发顶,没说话。

"肃静!"

赵德全尖细的嗓音刺破嘈杂。明黄绢帛展开时,满屋仆役齐刷刷跪倒,额头抵着冰冷的青砖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永昌侯第三子俞子安通晓医术,特召入太医院习学,钦此。"

王氏的肩膀剧烈抖动了一下,精心梳起的发髻上,金凤步摇的流苏乱颤。她死死盯着地面,仿佛要把青石板瞪出个洞来。武安侯的喉结上下滚动,接过圣旨的手微微发抖,不知是惊是喜。

唯有俞子安平静地叩首谢恩,月白色的衣袍纹丝不乱,像一泓静水。他正要接过诏书时,赵德全突然压低声音:"太医院张院使脾气古怪,公子小心些。"

跪在后排的春生竖起耳朵,激动地拽了拽身旁洒扫丫鬟的袖子。那小丫鬟名唤秋菊,是专管偏院扫洒的,此刻正偷眼瞧着三公子的侧脸,被春生这一拽,羞得耳根都红了。

“微臣领旨。”俞子安的声音平静得像潭死水,没有丝毫波澜。然而,就在他接手圣旨的瞬间,他却以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悄悄地将一锭银子塞进了赵德全的手中。

赵德全心领神会,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连眼角的皱纹都被挤得更深了:“恭喜俞三公子,咱家先回宫复命了。”说罢,他转身离去,那甩动麈尾的动作,带起了一阵淡淡的檀香。

永昌侯亲自将赵德全送至滴水檐下,然后缓缓转身。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他的目光与俞子安的视线交汇在了一起。

父子二人隔着满院的霜色,彼此凝视着对方,谁都没有先开口说话。

正厅里炸开了锅。

"好啊!"王氏一把扯断腕间珊瑚串,的珠子噼里啪啦砸在地上。伺候梳头的周嬷嬷慌忙去捡,被她一脚踹开,"我说怎么突然能进太医院,原来是......"

"母亲慎言。"俞子明突然打断。他慢条斯理地拨弄着手炉里的银骨炭,火光映得他眼底一片猩红,"三弟的医术,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

俞子俊的发作更为首白。他踹翻脚凳冲上前,却在触及父亲目光时僵在原地。永昌侯的眼神像穿过庭院的风,冷得让他打了个寒颤。

"都退下。"侯爷的声音比檐下的冰棱还锋利,"安儿留下。"

待众人散去,永昌侯从袖口取出一卷竹简。那竹简用青绳捆着,绳结处己经磨得发亮。

"这是你母亲留下的。"侯爷的声音忽然苍老了许多,"太医院不比侯府,行事需谨慎。"

俞子安接过竹简,恭敬地应了声“是”。

回到偏院时,春生正一脸兴奋地收拾行囊。“少爷,您这一去太医院,以后肯定前途无量。”

俞子安看着窗外的梧桐树,摇了摇头,他知道,太医院里,将会有一场新的争斗等着他。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