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 > 第五章 登基没有你想的那么顺利

第五章 登基没有你想的那么顺利

在一些传统的影视剧或者小说中,往往把太子登基简单化了。如果真像你想的那么容易,怎么还会有玄武门之变、九子夺嫡等故事流传于民间。哪怕你穿越成太子,也不意味着你平平安安就可以顺利登基,皇家是没有亲情可言的,随时都有死的可能。

古代皇位继承,真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太子接班、宗庙继统、祖制有序”吗?看似如此,实际上绝大多数帝王登基背后,都少不了明争暗斗、权谋较量,甚至血雨腥风。所谓“顺理成章”,很多时候只是后来史官和皇帝本人强行写出来的好看说辞,好让天下人心安罢了。

你真去翻历史,哪一朝的皇位不是抢出来的?就连表面最讲名分的汉唐宋明清,各代开国皇帝、夺位之君背后都有一堆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军中兵变、政变谋杀。说白了,皇位这东西,从来不是乖乖等着继承的,而是靠拳头、靠脑子、靠人脉、靠运气拼出来的。

很多皇帝的即位诏书、正史记载,总喜欢写“天命所归”“群臣共推”“父皇临终托孤”“百姓爱戴”“宗庙昭告”。听起来好像就是水到渠成、众望所归。可真实情况呢?

刘邦称帝,表面是“推戴汉王”,实际上是楚汉战争打赢了,项羽死了,刘邦手握兵权、地盘、功臣,自然当皇帝。

李世民登基,看上去是“太宗承统”,实际上是玄武门血溅太子、齐王,他杀兄逼父退位。

朱棣即位,表面是“靖难成功、光复祖统”,实际上是攻入南京烧宫城、逼建文帝下落不明,自己坐上龙椅。

康熙即位,写的是孝庄太后“奉遗诏立幼主”,可背后是豪格、多尔衮等宗室势力斗了个天翻地覆,孝庄权谋周旋定乾坤。

顺理成章?都是写给后人看的台词罢了。

皇位是怎么“抢”出来的?——抢的方式千奇百怪

1.靠兵变:谁手里有兵,谁说了算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靠兵?曹丕篡汉,先收兵权,再废帝。唐玄宗传位肃宗,是因安禄山叛乱肃宗在灵武另立朝廷。明成祖朱棣靖难,就是“以兵定鼎”的教科书式篡位。

2.靠宫廷政变:杀兄逼父,生死之间夺皇权

最典型的,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随后逼父退位,改写历史为“禅让”。清太宗皇太极争汗位,也是宫中宗亲斗得昏天黑地,硬生生争出来的。

3. 靠外戚、宦官、士族势力推举

东汉和晋朝的皇位传承,外戚和士族说了算的情况不少。比如汉和帝继位,靠的是窦太后和窦氏势力的运作。晋惠帝即位,是杨太后、羊祜等人联合推上来的。皇帝只是被选出来的牌坊,后面站着的是利益集团。

4. 靠篡改遗诏、伪造遗言

清朝顺治帝去世,多尔衮和孝庄“操作”遗诏立康熙。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史书写“众心归附”,但其实是军中主力将领临阵胁迫,不是太祖自己谦让出来的。

5. 靠幸运和时势

也有纯靠天时人事造化的,比如刘秀在昆阳城破敌成帝,原本也只是王莽乱局中一支小势力,时局成全了他。赵构在北宋灭亡后的残局中被临安军士拥立,实属走运。

权力没有监督,皇权没有真正的继承机制保障。古代中国虽有太子制、宗法礼仪,但实际操作中,皇位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财富、军政权力的总和。这样的权位,任何一个有能力争的人都不会轻易放过。

太子再正统,若没有兵权、没有士族支持、没有功臣拥戴,一样被兄弟篡夺、宗室排挤、外戚操控。比如唐太子建成、明建文帝,名正言顺又如何?照样被抢走皇位。社会结构决定了武力、关系、权谋高于礼制。在封建社会,皇权的实际控制力靠的是军队和官僚集团。哪个势力更强,哪个人掌握兵权,谁就有话语权。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南宋高宗即位,无不是社会结构决定的皇位抢夺逻辑。

官僚集团、士族宗亲是幕后推手。别以为都是皇帝候选人单打独斗。要知道皇子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己经被一些官绅世家压上筹码了,很多时候你不想当皇帝都不行,背后都是一大票人运作,他们会逼着你去争、去抢,比如唐中宗死后立谁,是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在斗。汉灵帝死后,何进、董卓、袁绍、宦官集团内斗,结果天下大乱。

为了让天下人服气,新皇帝登基后必须修饰即位合法性:

编写“禅让”或“继统”的故事(如唐太宗说父皇禅位、宋太祖说群臣拥戴)

下罪己诏或昭告宗庙(让天下人接受变局)

大赦天下、赐金赈灾(收买人心稳住局势)

编修正史、修改诏书(历史记录由胜利者书写)

最终留给后人的史书,往往是粉饰过的“顺理成章”,真实过程早己血泪封尘。

九成皇位是抢来的,剩下一成靠运气。在真实历史中,皇位的传承从来都不是单纯靠宗法名分。它靠的是刀剑、军队、权谋、人心和时局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些所谓“顺理成章”的登基故事,不过是后人写出来、为了稳定社会秩序而精心包装的台词。说白了,中国历史上,皇帝宝座从来都是抢来的,抢成了,就叫天命;抢输了,就叫叛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