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越文里,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一言九鼎”、“圣旨一下,诸侯战栗”。可历史上真是这样吗?其实恰恰相反,被大臣架空、被权臣玩弄、被宦官操控的皇帝,不是少数,而是常态。
皇帝一言九鼎?现实往往是“言轻如鸿毛”
1. 穿越文的套路
穿越爽文里常见这样的桥段:
皇帝一句话,奸臣伏法,忠臣上位;
皇帝随手写诏,天下改革,风调雨顺;
皇帝微服私访,百姓夹道欢迎,地方官一夜被查抄。
但历史上真能如此?大多数皇帝的“圣旨”,到了地方、到了大臣手里,不是被阳奉阴违,就是被篡改执行,或者干脆拖着不办。
2. 为什么皇帝说了不算?
因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本质是官僚治理+权力博弈。皇帝只是系统的中枢,但系统能不能动起来,要靠底下的人推。
如果大臣、权臣、门阀、外戚、宗室、军头不配合,皇帝一张嘴,最后不过是“孤家寡人”的空话。
接下来咱们看看历史上,那些被架空的皇帝的真实悲催遭遇。
东汉:光武帝之后,外戚和宦官轮流架空皇帝
东汉是个典型案例,基本上皇帝除了开国几位,后面多数是“名义君主”。
和帝朝:窦太后、窦宦权势熏天,皇帝少年,朝政全被外戚操控。
桓帝、灵帝:宦官专权,卖官鬻爵,皇帝的诏书要看宦官脸色才能发出来。
献帝:首接成了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的傀儡。袁术讥讽道:“天子己如同木偶”。
穿越文里主角当东汉皇帝,一句“清君侧”,就能收拾外戚和宦官?真要是这么简单,东汉也不会亡国了。
咱们熟悉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后期的皇帝,几乎成了司马氏的布景板。
魏帝曹芳被司马师废掉,换了个顺眼的曹髦;
曹髦想亲政,拉着剑首冲司马昭府邸,被卫士一刀劈死。
穿越文里皇帝挥剑除权臣?实际历史上皇帝拔剑,权臣早安排好刀子等着了。
南北朝是“傀儡皇帝”盛产期。
刘宋小皇帝刘义符:被太后和大臣一起废掉,写了“罪己诏”才饶他一命。
北魏元氏皇帝:权臣尔朱荣、尔朱兆、尔朱世隆轮流扶持废立皇帝,当皇帝成了走过场。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名义上的皇帝,实权都在高欢、宇文泰、杨坚等权臣手里。
可以说,南北朝的皇帝,基本就是大臣的棋子。
唐朝:玄宗之后,宦官和藩镇架空皇权
唐朝开国几代皇帝权力还行,但自玄宗之后,局势就变了。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拥兵自重,皇帝诏令到了地方没人搭理。
宪宗削藩,宦官不满,竟联合毒杀皇帝。
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几代皇帝都被宦官架空,连诏书都要宦官传达,诏令都成了摆设。
穿越文写唐朝皇帝搞削藩、灭宦,轻轻松松,其实实际操作就跟走钢丝一样,一失足就粉身碎骨。
宋朝:文臣集体“架空”皇帝
宋代是文官政治的巅峰,也是皇帝被“体制架空”的典型时代。
宋仁宗被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等大臣联手掣肘,连后宫人事都要被奏劾。
宋哲宗想亲政,被高太后、司马光联手架空。
宋徽宗想改革军政,被蔡京等权臣耍得团团转,最后自己成了亡国之君。
宋代的“制度化架空”,让皇帝连想发个脾气都要掂量掂量文官集团的反应。
明清:外戚、宦官、内阁、满洲王公轮番架空
明初皇权最强,但从仁宗、宣宗起,皇帝逐渐被内阁文臣左右。到明武宗、明熹宗,宦官专权成了常态。
明熹宗:魏忠贤权倾天下,皇帝成了橡皮图章。
清初:顺治少年即位,朝政在摄政多尔衮手中。康熙少年时,也差点被鳌拜架空。
乾隆后期:和珅玩弄朝政,乾隆自己都成了老糊涂。
很多穿越小说喜欢写皇帝随口一说就废相立相、改税制、改律法,下面的人马上执行。可实际上,官僚集团本身就是制衡皇权的重要力量。这不是某个皇帝厉害不厉害的问题,而是中国古代治理的基本模式。
比如明代,内阁大学士表面是“辅政”,其实经常形成集体意见,对皇帝的决策进行引导或阻碍。嘉靖皇帝想修道求仙,整天不上朝,可内阁依然照样运转朝政。神宗万历更是几十年不上朝,内阁、司礼监和六部官员照样把国家维持下来了。穿越小说中常写皇帝指点江山、一个人改变大局,可实际上,皇帝的意志必须通过层层官僚机器才能传达下去,而每一层都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
皇帝被架空的几大原因
1.少年即位,政事由权臣或外戚代行
少年皇帝容易被架空,是历史通病。朝臣会以“辅政”“托孤”为名,实则独揽大权。
2.制度复杂,皇帝被体制绑死
像宋代的内阁票拟、会审公事,皇帝连人事调动都被程序掣肘。
3.皇帝懒政或无能,权臣趁虚而入
明武宗沉迷玩乐,清咸丰窝在热河,朝政自然被别人掌控。
4. 依赖宦官平衡文臣,反被宦官反噬
本想借宦官制文臣,结果宦官自成体系,架空皇帝。
5.地方强藩拥兵自重,中央号令失灵
唐后期、明末都是这路数,皇帝说话没人听。
“皇帝一言九鼎”只是穿越文的理想化幻象,历史的真相是:皇帝被架空、被制衡、被利用、被提防,是家常便饭。真正的大帝,不是靠一张嘴,而是靠权谋智慧、用人之术、政治平衡,才能稳坐江山。
皇帝被架空,是中国古代政治中反复上演的剧目。权力再大的皇帝,如果缺乏掌控局势的能力和策略,很容易成为权臣、外戚、宦官、门阀的工具人。
穿越文要想写得既爽又真实,不妨多参考历史上的这些故事。皇帝不是靠一张嘴治天下,而是靠权谋、平衡、智慧和耐心,才能在大臣重重包围中,找回自己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