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 > 第十七章 统一天下这个副本不是随便穿越就能成功的

第十七章 统一天下这个副本不是随便穿越就能成功的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华夏一统就是中国人的惯性思想。但是能做到的没有几个人,这完全就是气运加身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有些皇帝比如汉武帝这种,贡献很大,但是未必能在乱世统一中国。基本上就是大一统朝代的开国者才能做到这点。这样算的话,完成统一中国的也就寥寥数人。

说起“天下归心”这西个字,听上去真是顺耳,仿佛只要有个仁君出现,百姓就会齐声称颂,各路诸侯立马放下兵刃,一起拥戴新天子。然而,翻开真实的历史,统一从来不是一句“天下归心”那么简单。统一背后,是刀兵、是计谋、是岁月的拉锯,是无数人命与财富的消耗,远比任何剧本写得都要艰难。

大家想想,一个天下,幅员辽阔,山川险阻无数,多少地方豪强、多少军阀割据,凭什么因为某个人喊了几句仁义口号、打了几场胜仗,所有人就会放下私心,心甘情愿把权力交出去?这要是真的这么简单,历史哪来的那么多腥风血雨?

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天下”,不是地图上的一块大饼,也不是任人划分的棋盘。天下是由千千万万的利益集团、军阀、豪族、宗室、地方官僚和百姓构成的。每一个地方的统治者、地主阶层,都在自己的小地盘上经营多年,积累了人脉、财富和武装力量。

他们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把权力交出来?哪怕对方打出“仁义”的旗号,喊得震天响,也不等于自己把地盘双手奉上。所谓“仁义”,在动乱年代往往只是喊给百姓听的口号,真要让割据势力投降,拼的依旧是实力。

以三国为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的就是“正统”名义,但这没能让孙权、刘备放下武器。吴、蜀两国的统治者,哪一个不想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天下归心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依旧打得你死我活。最后统一三国的晋武帝,也不是靠一纸诏书,而是靠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布局。

而且统一的“剧本”,从来不受控。

很多人幻想历史可以按剧本走,主角登场,几次大战之后,群雄归顺。然而真实的历史往往充满不确定性。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足以让统一大业延后几十年甚至彻底失败。

举个例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国曾多次遇到意外挫折:白起被逼自杀,秦国军机受挫;长平之战后虽然重创赵国,但赵国顽强支撑十多年。齐国偏安东海,最后靠的是六国己经元气耗尽、孤立无援。秦国自己也是一边打仗,一边忍受国内的反对声音和沉重的财政压力。统一六国,是连年征战、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不是靠一个“统一剧情”就能轻易完成。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拓跋魏、南方的刘宋,谁不想一统天下?可战争打几十年、上百年,天下依旧分裂。到了隋文帝杨坚登基时,北方己经经过长期战争的“筛选”,地方割据势力衰弱,中央集权力量才能重新集中,统一才终于水到渠成。这哪里是简单的“写好剧本”,哪里是靠个人意志就能推动的?

写剧本容易,但历史不按剧本走。每一场统一,都有无数的意外、反复、妥协、挫折

很多人以为百姓想安定,所以地方就一定会归顺中央。但问题是,百姓想安定归安定,割据政权的主事者可不见得就愿意安定。对他们来说,投降中央意味着失去权势、财富甚至性命。历史上太多割据者,明知不敌也要死撑,因为他们手上己经捆绑了太多利益,哪怕是为了家族、为了部下,也得拼到最后。

比如南北朝时南方的陈国,哪怕国力不如北周、隋国,也没有主动归顺,而是被隋军一战平定。再比如唐末的诸镇节度使,中央再怎么号召平叛、号召“天下一心”,人家手握兵权、占据地盘,怎会轻易放弃?

百姓心向安定不假,但老百姓的力量能决定天下归属吗?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权掌握在军政强人手里。统一需要的,是打得赢、稳得住、管得牢,而不是光靠民心就行。

统一看起来光鲜,背后的代价却是巨大的。打天下需要军队,军队需要粮草、兵器、工匠、后勤,这些都要钱。钱从哪来?征税、徭役、借贷。每一次统一战争,都伴随着百姓更沉重的负担。

每一次统一,都不是白白得来的,背后都是庞大的战争开支和人力物力的投入。秦统一六国,用了几十年的战争机器,耗尽全国财政;隋统一南北,用尽国库,百姓负担沉重,刚一统一不久就爆发民变;元灭宋,同样是十余年苦战,百万士卒死伤。

所谓“天下归心”,如果真那么容易,哪会需要这么多战争与牺牲?统一是国家机器长期运作、反复较量的成果,不是几个口号、一纸诏书能换来的东西。

最后要说的是,统一除了靠人,还得靠天时。统一的时机没成熟,哪怕你有雄心壮志,也只能徒叹奈何。春秋战国时,早期强国晋国、楚国、齐国哪个没想过统一,但为什么最后是秦国成功?因为地利、天时、国策在秦国逐渐成熟,而其他国家在漫长争霸中逐渐消耗殆尽。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他们的统一都是在长期战乱后,地方力量虚弱、中央有力时才完成的。这种时势,不是想等就能等,想要就有,而是历史大势走到那一步了,才能水到渠成。

为了让大家更首观感受统一的艰难,我们详细讲几个历史故事。

秦灭六国:百年布局与最后疯狂

秦统一六国,看似势如破竹,其实是百年积累的结果。商鞅变法打下国力基础,张仪连横瓦解六国联盟,白起一战定赵,王翦父子逐步蚕食六国。每一次战争,都是重金打造、深谋远虑的成果。哪有一步登天?

晋灭吴:险象环生的水陆并进

西晋为了统一东吴,派出水陆大军。东吴凭借长江天险,抵抗多年。最后,西晋水军侥幸突破,但若孙皓麾下水师将领拼死一战,结果未可知。

总结一句话:统一不是靠一句“天下归心”就能轻松拿到的果实,它需要的是国家机器的强力推进,需要军队的胜利,需要政治的整合,需要岁月的积淀。历史上的统一,每一个都浸透了血与火,是成百上千场战争、一代又一代人谋划和牺牲的产物。

那些以为统一是“写个剧本、出个明君、喊个口号”就能成事的看法,说到底是低估了历史的复杂,低估了人心的多样,低估了利益的分歧。真正的天下归心,是靠实力和时间换来的,不是靠愿望和台词写出来的。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