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一夕宫墙错 > 第十八章 念想

第十八章 念想

乾隆走后的日子,扬州城的枫叶渐渐染红了街巷。小燕子依旧每日清晨在菜园忙碌,只是多了份念想——她时常会望着村口的方向,想起皇阿玛临走时眼底的不舍。小宝和妹妹缠着她问起皇宫的样子,她就坐在葡萄架下,把那些荒诞又惊险的往事编成故事,讲到惊险处,孩子们会吓得钻进她怀里,听到有趣的地方,又笑得首打滚。

这日清晨,小燕子正在教妹妹辨认草药,突然听到村口传来熟悉的马蹄声。抬头望去,竟是晴儿和萧剑策马而来,马背上还驮着几个沉甸甸的箱子。"给孩子们带的礼物!"晴儿还未下马,就笑着扬了扬手中的绸缎,"皇阿玛总念叨着小宝该添冬衣,妹妹该有新绣鞋了。"

小燕子眼眶一热,迎上去帮着卸行李。箱子打开的瞬间,两个孩子惊呼出声:小宝抱着崭新的虎头靴又蹦又跳,妹妹则捧着绣着并蒂莲的丝绸帕子爱不释手。最让小燕子惊喜的是一匣宫里的秘制香料,还有皇阿玛亲笔写的信,信里细细叮嘱她注意保暖,末尾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倒像是小时候她被罚抄书时偷偷画的鬼脸。

萧剑这次来,还带来个意外之喜——他在江南游历,遇到了隐姓埋名的柳青柳红。如今两人在苏州开了间客栈,生意红火,听闻小燕子的近况,特意托萧剑带了封信和一坛自酿的桂花酒。信里柳红的字迹依旧龙飞凤舞:"臭丫头,要是那姓杨的敢欺负你,我们立刻杀过来!"看得小燕子又哭又笑。

转眼到了冬至,扬州城飘起了细雪。小燕子正和晴儿在灶台前包饺子,突然听到门外传来喧闹声。推开院门,只见二十几个村民抬着木匾,上面"悬壶济世"西个金字在雪光中熠熠生辉。为首的张婶拉着杨裕安的手首抹眼泪:"杨大夫救了我家孙儿的命,我们大家伙儿凑钱做了这块匾!"

乾隆派来的暗卫混在人群里,将这一幕绘成图快马加鞭送进皇宫。当画轴在乾清宫展开时,乾隆盯着画面上小燕子教孩子们包饺子的场景,久久不语。画面角落,杨裕安正将一件披风轻轻披在小燕子肩上,而小宝举着刚包好的饺子,笑得露出缺了颗门牙的小嘴。

"传旨,"乾隆忽然开口,"赐扬州杨记医馆黄金百两,良田十亩。"一旁的太监愣了愣,小声提醒:"皇上,这不合规矩......"乾隆挥了挥手,望着窗外的飞雪轻叹:"朕的女儿,本就该风风光光地过日子。"

当夜,晴儿在油灯下教妹妹读书,萧剑则陪着小宝在院子里堆雪人。小燕子站在门口,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忽然想起在皇宫时的冬至,总是要穿着厚重的朝服,在冰冷的大殿里行礼如仪。而如今,烟火缭绕的小屋里,飘着饺子的香气,暖黄的灯光映着每个人的笑脸,这样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岁月静好。

杨裕安走到她身边,递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在想什么?"小燕子抿了口茶,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全身:"我在想,要是皇阿玛也能看到这一切就好了。"话音刚落,远处突然传来清脆的马蹄声,伴随着熟悉的呼唤——竟是乾隆带着一众侍卫,顶着风雪,再次来到了扬州。

"皇阿玛!"小燕子惊喜地迎上去,却见乾隆己经张开双臂,将她和孩子们一并揽入怀中。雪落在众人肩头,很快就化了,而这份迟到的、纯粹的亲情,却永远暖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