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小渔民穿越:1980, > 第2章 扬帆起航

第2章 扬帆起航

几天后,林峰和他的几个好哥们又聚在了一起。大家一番热络的交流之后,他们开始进入正题,讨论起了之前一首在筹备的蟹笼捕鱼。涉及到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商量和磨合。

林峰首先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在某些环节上进行细分解析。

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但气氛却非常融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对蟹笼捕鱼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和磨合,他们终于达成了一些共识,确定了的大致方向和具体实施方案。

分工如下林卫东去县城定制笼子框架,买织网用绳子。每人每天分配织网天二十个,全家人空闲时间帮忙,可以做到。林峰林建国负责安装,林学彬打杂。

资金来源,林峰穿越过来不知道哪里旧房子可以挖出黄金,没听过,彩票这时代也没有。所以平摊每人筹三百块,年关将近,该卖猪的卖猪,该筹借的筹借。 这时代元宵节林家村没有节目,拜神拜祖宗倒是可以了,改革开放了,除西旧的年代一去不返。元宵节后,一切准备妥当。

机船是拖拉机机头改装,用皮带带动艇尾螺旋掌。人工启动后缓慢开出避风塘,向大海出发。后世当渔民的林峰渔区在哪里,了如指掌。西南方向十海里附近。

林峰站在船头,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林学彬慢慢驾驶船只。他的目光锐利,仿佛能够穿透海水,洞察海底的一切。

林峰来到船头,亲自示范如何将鱼饵装入笼子。他动作娴熟,手法精准,让林卫东和林建国看得目瞪口呆。在林峰的耐心指导下,两人逐渐掌握了装饵的技巧。

接着,林峰又示范如何将笼子抛入海中。他用力一甩,笼子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准确无误地落入水中。每个笼子之间都间隔着十米的距离,就像延绳钓一样,用绳子将它们连接起来。

这片渔区的海底布满了散乱的礁石,这些礁石为石斑鱼和大红蟹提供了绝佳的栖息之所。林峰深知这一点,所以他特意选择了这个地方进行捕捞。

不仅如此,林峰还注意到了那些旧的碗公形状的五百个蟹笼。他决定不浪费这些资源,而是将它们带到泥松地的渔区,用来抓捕东风螺。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利用蟹笼,又能增加捕获的种类和数量。。

蟹笼需要放置一整晚,这样才能让鱼货有足够的时间进入笼子。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林峰和他的三个好哥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昨天放置蟹笼的渔区。

他们站在岸边,望着平静的海面,心中充满了期待。随着太阳逐渐升起,海面被染成了金黄色,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林峰深吸一口气,然后与其他三人一起用力拉起了第一个蟹笼。当蟹笼被拉出水面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有一只巨大的红蟹,它的外壳鲜艳夺目,钳子强壮有力。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个头稍小一些的螃蟹,它们在笼子里挤来挤去,仿佛在争夺着有限的空间。

林峰小心翼翼地将红蟹取出来,放入一个专门的活仓中。接着,他们继续拉起其他的蟹笼,每个笼子里都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鱼货,有黄丁班、梅花班、小红班等等。这些鱼货在笼子里活蹦乱跳,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欢喜。

林峰和他的哥们们将这些鱼货按照种类分别放入了活水仓中,确保它们能够在新鲜的海水中存活下来。活水仓中的海水不断流动,为鱼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下一站抵达了专门用来抓捕东风螺的渔区,这里的海域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宝藏等待着林峰他们去发掘。当林峰他们的蟹笼拉起时,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己——每一个笼子里都装满了密密麻麻的东风螺,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

除了东风螺之外,偶尔还能看到一些珍珠螺和花螺夹杂其中。这些螺类虽然数量较少,但它们独特的外形和色彩却为这片渔区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完,时间终于来到了中午。林峰站在那里,目光落在眼前堆积如山的海鲜上,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仔细地数着这些收获:一千多斤的东风螺,它们在阳光下闪耀着金黄色色的光芒;五六十斤一斤半以上的大红蟹,每一只都挥舞着巨大的钳子,仿佛在展示自己的威武;一百多斤的大黄丁班、梅花班,以及中大的螃蟹和石斑鱼,它们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还有一些红三鱼,它们鲜艳的红色在这一堆海鲜中格外引人注目。

林峰看着这些海鲜,心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慷慨。积压了千万年资源今天被开发了。然而,由于容器有限,他不得不将那些装不下的小鱼虾蟹放生回大海。他轻轻地将它们放回水中,看着它们欢快地游向远方,心中默默祝福它们能够继续自由自在地生活,等待长大后再次被捕,哈哈

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林峰满脸喜色地对大家喊道:“嘿,告诉你们一个超级好消息。在西前方再跑十海里的地方,就是香江海域和咱们海域的交界处啦!听前辈说,那里可是有香江商人专门定点在那里收购鱼货!而且啊,他们收的鱼品种好,个头又大,啥都收呢!不像咱们拉回家,根本卖不掉,就算能卖掉,价格也低得可怜,简首就是贱卖啊!”

在这个买肉只挑肥肉、不要瘦肉的时代,海鲜根本就不值钱。大家辛辛苦苦捕捞上来的海鲜,往往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甚至有时候根本无人问津。然而,林峰却告诉大家,在那个交界处,有香江商人愿意高价收购这些鱼货。这无疑给大家带来了惊喜,让他们看到了快速改善生活的曙光。 这种情况要等到 90 年代才会慢慢好转。在那之前,海鲜依然不景气,大家还需要继续忍受低价和滞销的困境。

林卫东、林建国和林学彬三人几乎同时开口说道:“我们听峰哥的!”他们的声音整齐划一:“这满仓的鱼货都是峰哥的功劳,秘密武器蟹笼,渔区所在地。”

林峰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那颗激动不己的心平静下来。他心中暗自感叹,自己的预测果然没有错!这里不仅有跨时代的蟹笼,还有尚未被过度开发的渔区,简首就是一片宝藏的海域。

林峰紧紧盯着手中的指南针,船头稳稳地对准三点钟方向。他毫不犹豫地发出指令:“出发!”

机船的引擎轰鸣着,船身划破水面,以五六海里的速度疾驰而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远远望去,林峰果然看到了一艘迷你版的拖虾船模样的货船,正静静地锚定在那座小岛旁边。它就像一个孤独的守望者,静静地等待着林峰的到来。

林峰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他站在机船的驾驶舱内,双手紧紧握着方向盘,小心翼翼地操控着船只,缓缓地向那艘货船靠近。

随着距离的拉近,林峰的心跳也越来越快,他仿佛己经看到了那一沓沓金黄色的香江币在向他招手。终于,机船与货船紧密地靠在了一起,林峰抬起头,目光落在了货船上。

他看到了一位西十多岁的渔民模样的大叔,他的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十分锐利。在大叔的身旁,站着两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他们看起来都很精神。

林峰用标准的香江话向大叔问道:“老闆,您好啊!请问您怎么称呼呢?我这里有些鱼货,想请您看看怎么收呢?”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和期待。

梁老板面带微笑,语气和蔼地说道:“后生仔们,你们好啊!我姓梁,很高兴见到你们。我想先到你们的船上看一看,然后再进行评估。”

在一阵忙碌之后,梁老板开始过称这些海鲜。他熟练地操作着称,仔细地记录着每种海鲜的重量和价格。

首先是个头较大的东风,一共有 600 斤,按照每斤 5 香江币的价格计算,总价为 3000 香江币。

接着是大红蟹,50 斤,每斤 10 香江币,总共 500 香江币。

然后是一斤以下的红蟹,125 斤,每斤 5 块,共计 625 香江币。

再看一斤以上的大班鱼,100 斤,每斤 10 块,价值 1000 香江币。

最后是中个斑鱼,160 斤,每斤 8 块,总价为 1280 香江币。

梁老板将所有海鲜的价格加起来,总共是 6405 香江币。他仔细核对了一遍,然后对林峰他们说:“一共是 6404 香江币,你拿好,再核对一下数目。”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