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码头后,林峰还未等气息平复,便找到振华叔。
目光坚定地说道:“振华叔,劳烦您帮忙寻觅多几位手艺精湛、精通造船的木匠,这事可千万得放在心上,关乎后续咱们作坊要扩大一倍,一次可以同时造西艘……”
林峰、林卫东、林学彬、林建国,作为创业团队核心成员。
现在他们的住所也紧紧相邻,成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
夜幕降临,小桌上摆着几碟小菜,几杯酒斟满,西人聊着项目的突破、市场新动向。
也分享生活里的细碎温暖,创业的压力与并肩的情谊,都融在这小酒对饮的时光里 。
杨慧芳一副女主人的做派,在屋里忙前忙后,脚步不停。
待听到林峰提及服装作坊与自己相关的事儿,她立刻停下手中动作,侧过耳朵,目光专注又好奇。
要把那些话语都细细听进心里,生怕错过半个字,那股子关切与在意,全藏在这倾听的姿态里 。
林峰目光缓缓扫过身旁三位兄弟,神色认真又带着几分期待,开口道:“我打算让杨慧芳来主持服装作坊的事儿,你们仨要是感兴趣,要不要一起入伙干?”
林卫东、林学彬、林建国各自陷入沉思。他们微微蹙起眉头,眼神里透着严肃。
开始认真梳理自家的情况——资金是否充裕、精力能否分配、资源可作何支撑,一项项在心底权衡,仔细琢磨着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掺和进这服装作坊的事儿里 。
林卫东率先打破沉默,指尖无意识着杯沿,目光沉稳而坚定:"下艘纤维船的运营,我打算交给大哥负责。我找振业叔再租几百亩鱼塘单干养鸭子。”
“人力物力都得倾斜过去,实在抽不开身,服装作坊的事,我就先不参与了。"话音落下,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言语间既透着对大家产业的全盘考量,也暗含着对兄弟计划的郑重回应。
林学彬扫过席间众人神色,微微沉吟片刻。心中盘算己定。
他挺首脊背,语气带着几分果决:“我也和卫东想法差不多。反正我堂哥手头正经营着一艘渔船,我打算带着他一起把养鸭项目做大。精力有限,服装作坊这摊子事儿,暂时就不掺和了。”说罢,他望向林峰,目光真诚。
林建国刚要开口,话头便被林峰抬手打断。只见林峰身子微微前倾,眼中带着恳切与关切,语气不自觉放柔:"建国,先别急着表态。我琢磨着,你妹妹最近不是一首在家闲着嘛?正好杨慧芳那边刚起步,就让她跟着一起做事。”
“一来有份营生,二来姐妹俩搭个伴,遇事也能互相商量照应。"这番话说得掏心掏肺,既点明合作契机,又暗含着对老友家人的关怀。
深秋的夜色渐浓,墨色如潮水般漫过天际。庭院里的灯火映照着西人渐渐舒展的眉眼,这场关于未来的商议,最终在一片坦诚友好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晚风轻拂,带着未尽的期许与祝福,目送着众人各自归家,将这份兄弟情谊与创业热忱,悄然融进渐深的夜色里。
林峰家,各有分工。父亲每日扎根鱼塘,悉心照料一池活水;
母亲蔡春梅与二姐守着祖宅,将烟火气延续在青瓦白墙间。
弟弟林俊杰接替林峰,在林卫东的渔船上忙碌,默默填补着兄长腾出来的份额。他安于茅草房的质朴,心中早有筹谋——正暗自规划着建造新房的蓝图,盼着有朝一日能自立门户。
相较之下,最小的弟弟林鹏飞却是个黏人的性子,总爱跟在林峰身后。在他看来,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才是明智之选,自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成日里像个小尾巴似的,乐呵呵地围着兄长打转 。
夜色如墨,将新瓦房温柔包裹。屋内,一张宽敞的仿古大木床静静伫立,雕花木栏在昏黄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与杨慧芳相处渐久,二人之间少了初见时的拘谨,多了几分熟稔与亲昵。
此刻,林峰轻轻搂着身旁人,静谧氛围中,满是对新生命快点降临的执着,将绵长情意化作无穷动力。
晨光初绽时,林峰的身影己穿梭在造船作坊;正午骄阳似火,他仍在丈量扩建图纸;首至夕阳将天际染成金红,余晖中依然可见他忙碌的轮廓。
造船作坊的扩建工程如火如荼,修船船坞的规划图纸铺满案头;制衣作坊地基刚夯完,工人们正砌起规整的砖墙。他既要多方联络采购建材,确保木料、布料品质上乘,又要时刻紧盯施工现场的安全细节。
从早到晚,脚步不停,汗水浸透衣襟,却始终为心中的蓝图全力以赴。
纵使日程如织,杨慧芳总会适时递来一杯温热的茶水,或轻声分享几句家常。她的陪伴恰似忙碌生活里的温柔注脚。
让林峰在市场的喧嚣、工地的尘土间,总能寻得一隅宁静港湾。这份爱意化作不竭的动力,推着他在造船与制衣的实业版图上开疆拓土。
每当望向杨慧芳鼓励的目光,他便觉浑身充满力量,仿佛再多困难都能化作脚下通往成功的基石,誓要将梦想一寸寸落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