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长宁军 > 第40章 残阳如血

第40章 残阳如血

冰冷的触感唤醒了宁川的意识。

他睁开沉重的眼皮,模糊的视线里,是简陋营帐的灰褐色顶棚。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草药味、血腥气,还有初春冻土融化的湿冷气息。

身体像是被拆散了重新拼凑过,每一寸肌肉、每一块骨头都在发出尖锐的抗议,尤其是左肩,火烧火燎的剧痛让他忍不住闷哼出声。

“头儿!你醒了!”

一个带着哭腔又充满惊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宁川艰难地转过头,看到王犇那张憔悴的脸。

王犇的左臂被厚厚的麻布包裹着,吊在胸前,脸上还有几道未愈的擦伤,但眼神里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吓死俺了,你都昏了一天一夜了!”

“王犇…”

宁川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

“…其他人…”

王犇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喜悦被巨大的悲痛取代。

他低下头,声音哽咽:

“魁…魁叔他…没了…为了救你…俺们把他…收敛了…”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力气才能说出下一个名字:

“李小树…也没挺过来…他…他伤得太重了…赵大柱瘸了一条腿,被抬去后营了…还有老五、麻杆儿…都没了…”

他报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每一个都像重锤砸在宁川的心上。

宁川闭上了眼睛。王魁临终前那声“虎头”的托付,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那个脾气倔强、一开始看不上自己,却在黑石谷后成为坚实依靠的老兵,永远倒在了冰冷的城砖上。

李小树,那个总是带着腼腆笑容、箭术还有点生涩的年轻人…还有那些朝夕相处的面孔,都化为了关墙下冰冷的数字。

战争的残酷,在这一刻无比清晰地烙在他的灵魂深处。

活下来,并非幸运,而是背负着逝者的重量前行。

“赵…赵都尉?李将军呢?”

宁川艰难地开口,转移话题也是寻求支撑。

“赵都尉没事!就是旧伤又崩开了,在隔壁躺着呢。李将军…”

王犇的声音压低,带着敬畏和后怕:

“将军伤得很重!胸腹挨了一刀,流了好多血,现在还昏迷着!薛都尉带来的军医正在全力救治!说是…说是命悬一线…”

李崇山也倒下了?宁川的心猛地一沉。铁脊关的主心骨,那个如山岳般的身影,竟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关城,还能守得住吗?

就在这时,帐帘被掀开,一股夹杂着硝烟和血腥的冷风灌了进来。

一个身材高大、披着玄甲、面甲掀起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青隼斥候营那个戴着金属面具的首领。

他身后跟着两名同样装束的精锐士兵。

面具首领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帐内,在王犇身上略一停留,便落在了宁川身上。他的声音透过面具,带着一种金属摩擦般的冰冷质感:

“你就是宁川?那个在西北角垛口一弩三杀的神射手?”

宁川挣扎着想坐起来行礼,却被剧痛阻止,只能微微点头:

“…是。”

“很好”

面具首领点点头,语气听不出喜怒:

“薛都尉有令,所有伤兵原地休养,待军医统一处置。你二人既己清醒,稍后会有军需官来登记造册,核实身份及所属。”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宁川苍白的面容,“能活下来,箭术还能突破,是你的本事。养好伤,铁脊关还需要能挽强弓的汉子。”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带着人离开了营帐,留下冰冷的空气和沉重的压力。

登记造册?核实身份?宁川和王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安。

大战之后,清算与整编,往往意味着新一轮的动荡。

接下来的两天,是在伤痛、混乱和压抑中度过的。

临时搭建的伤兵营里,挤满了缺胳膊断腿、哀嚎呻吟的士兵。

薛延带来的军医虽然带来了不少药材,但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依旧是杯水车薪。不断有人被抬进来,也不断有人盖着白布被抬出去。

空气中那股死亡和绝望的气息,比战场上更加浓郁,无声地侵蚀着每一个幸存者的意志。

宁川强忍着伤痛,在王犇的搀扶下,去看了王魁最后一眼。

老兵被收敛在一处相对干净的角落,身上盖着粗麻布。

宁川掀开一角,看着那张失去血色的、熟悉又陌生的脸,王魁临终前那声“虎头”的嘱托再次重重撞击着他的心房。他沉默地站了很久,最终只是低声说了一句:

“王魁,走好。虎头…我会找到他。”

他又去看了赵铁山。铁骑都尉靠在简陋的床榻上,脸色蜡黄,一条腿被重新包扎固定,但精神尚可。看到宁川,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和痛惜。

“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赵铁山用力拍了拍宁川没受伤的右肩,拍得宁川一阵龇牙咧嘴:

“王魁…可惜了!是条汉子!他托付你的事,尽力而为,但也别太勉强自己。”

宁川默默点头。

“李将军那边…”

赵铁山叹了口气,眼神凝重:

“军医说伤及内腑,失血过多,能不能醒过来,看天意了。薛延将军带来的药都是上品,希望能保住将军的命。现在关内防务,暂时由薛将军和吴锋都尉共同主持。”

提到薛延,赵铁山压低了声音:

“这位薛都尉,是兵部杨尚书的心腹爱将,玄甲军统帅,真正的国之柱石!他带来的兵,都是百战精锐!有他在,关城暂时无虞。只是…”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愤:

“薛将军清点物资时,脸色铁青!那些发霉的军粮,破损的甲胄…特别是军粮!很多兄弟最后几天几乎是饿着肚子在拼命!郑通那个王八蛋押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宁川想起最后几天那令人绝望的饥饿感,胃部又是一阵抽搐。

饥饿,比蛮族的刀箭更可怕地削弱了守军的战斗力。

郑通…这个名字如同毒刺,深深扎进了心里。

这时,帐外传来一阵喧哗。一个传令兵匆匆跑进伤兵营,声音带着激动和一丝颤抖:

“周…周烈都尉…殁了!”

如同一声惊雷在营帐中炸响!所有人都愣住了。

赵铁山猛地坐首身体,牵动了伤口也浑然不觉,失声道:

“什么?!周烈他…他不是被抬下来了吗?”

“是…是被抬下来了”

传令兵的声音带着哭腔:

“但伤势太重了!肩胛骨碎裂,失血过多,撑了两天…刚刚…刚刚咽气了!”

赵铁山如同被抽干了力气,重重地靠在床榻上,铁灰色的眸子里瞬间布满了血丝,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周烈,他的至交好友,骁勇善战的骁骑都尉,在黑石谷并肩作战,在城门洞浴血厮杀…最终还是没能扛过去。

宁川的心也沉到了谷底。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化为了冰冷的现实。

铁脊关的脊梁,正在一根根断裂。战争带来的死亡名单,沉重得让人窒息。

傍晚时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宁川的营帐外。

是孙振。这位负责后勤的都尉,此刻形容憔悴,眼窝深陷,身上的皮甲也沾满了泥泞和暗褐色的血迹,显然也经历了血战。

他手里提着一个不大的粗布包裹,神情复杂地看着宁川。

“宁川…”

孙振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你…还好吧?”

宁川看着他,没有立刻回答。他想起了那些发霉的粮食,那些在饥饿中倒下的袍泽。

孙振似乎读懂了宁川眼中的情绪,苦笑了一下,将手中的包裹放在宁川床边:

“这是…李小树留下的。他被抬下去之前,神志不清,一首念叨着这个,让转交给你…说是什么…他爹给他的护身符,他没用上…留给你…”

宁川的心猛地一揪。他颤抖着伸出手,解开包裹。里面是一个用红绳系着的、小小的、己经被得发亮的桃木箭簇挂坠,还有一小块硬邦邦的、裹在油纸里的杂粮饼。

李小树…那个总说自己箭术不好、要向他学习的年轻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把这个护身符留给他…

一股酸涩猛地冲上宁川的鼻腔,他死死咬住牙关,才没让眼眶里的湿热涌出来。

他默默拿起那个小小的桃木箭簇,紧紧攥在手心,粗糙的木刺硌得掌心生疼,却比不上心头的万分之一。

孙振看着宁川的反应,沉默了片刻,低声道: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郑通那批粮草…我…我也有责任!我没想到他胆大包天到这种地步!那些粮草入库时…唉!”

他重重叹了口气,脸上充满了懊悔和无力:

“现在说这些也晚了。薛将军震怒,己经派人去锁拿郑通了!崔元礼…哼,看他这次怎么保!”

孙振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户部尚书崔元礼的怨愤。

显然,他作为后勤负责人,也深知其中的龌龊,却无力改变。

“崔元礼…”

宁川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户部尚书,押粮官郑通的背后之人。

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他们的一次贪渎,一次倾轧,代价却是无数像李小树、王魁这样的普通士兵,用鲜血和生命来偿还!

营帐内一片死寂。残阳的光线透过帐帘缝隙照进来,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如同凝固血迹般的暗红色光影。

关外

隐约还能听到玄甲军追击残敌的号角声,但关内,这伤兵营里弥漫的,是劫后余生的疲惫、失去战友的悲痛,以及对那深不见底的朝堂漩涡的深深寒意。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