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归墟

北珩与大唐的交界处,天空突然下起了金黄色的雨。

那不是雨滴,而是无数的谷穗,每一粒穗子上都带着细小的"钏"字刻痕。田间劳作的农人们仰头望去,只见云层中若隐若现的巨大禾苗,正将根系深深扎进曾经的战场。

"快看城墙!"

有孩童指着边境的石碑惊呼。那些记录着两国战事的铭文正在褪色,石缝里钻出的嫩芽将文字重新拼组成《农谚百则》。最顶端处,一株并蒂穗轻轻摇曳——左边挂着银簪,右边缠着半截血链。

青鸢跪在寒窑遗址前,手中的《归墟农经》突然无风自动。

经卷翻到最后一页时,她终于看清那个被血迹掩盖的落款——"永徽三年,钏与平贵共撰"。字迹一半清秀工整,一半歪斜颤抖,分明是两人交替书写。

"原来如此……"

她颤抖着拨开经卷夹层,里面掉出十八粒特殊的种子:每粒都裹着金蛊残渣,却散发着纯净的苗纹青光。最惊人的是种皮上的刻痕,组成的是薛平贵当年在雪地里发过的誓言:

"此生若负,永世为肥"

长安新城的地基第三次震动时,百姓们己不再惊慌。

他们平静地看着皇宫旧址升起九根翡翠柱——那是用噬神蛊残骸炼成的"苗柱",每根都缠绕着不同的农作物。当第三根苗柱上的南瓜开花时,花蕊里竟坐着个巴掌大的小人,面貌与王宝钏一般无二。

"娘娘!"

老乞丐颤巍巍地捧出珍藏多年的硬馍。小人接过食物,从南瓜花上摘下一粒花粉,轻轻按在老乞丐浑浊的眼睛上。

当他再度睁眼时,看到的不是繁华新城,而是十八年前的寒窑景象:王宝钏与薛平贵并坐在月光下,一个刻着农书,一个编着草鞋。窑洞里堆着的不是野菜,而是各种谷物种子。

"所以这些年……"老乞丐泪流满面,"他们一首在……"

水晶棺中的和亲公主终于完全苏醒。

她推开棺盖的第一件事,是摘下头上金钗,将其折成两截。簪头化作农具,簪尾变作炊具,而藏在空心处的,是一撮混合着蛊粉的麦种。

"阿姐没说错。"公主将麦种撒向跪了满殿的北珩贵族,"归墟从来不是灭世之术。"

她指尖点在代战(真)眉心:

"是让你们看清——"

"最毒的蛊,是人心里的贪。"

苗纹从代战额间蔓延全身的瞬间,她腹部的蛊纹尽数脱落,在青砖上拼成"归墟"二字的古体。

很多年后,三界流传起新的童谣:

"金穗雨,苗纹风"

"寒窑长出水晶宫"

"谁见缺指采菇女"

"笑数穗上日月同"

唱到尾声时,孩子们总会指向田间突然出现的女子身影。她有时在摘菜,有时在教农人用蛊虫除害,但永远戴着顶草帽——帽檐下隐约可见缺了一截的尾指。

而在北珩与大唐的界碑处,那株并蒂穗己经长成参天大树。树干上自然形成的纹路,正是当年王宝钏在寒窑墙上刻过的图案。

有风拂过时,满树穗子轻轻碰撞,发出的竟是银簪落地的清响。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