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握着白玉茶盏的手骤然收紧,盏中茶汤泛起细密的涟漪。乾隆意味深长的目光像腊月的寒风,穿透蟒袍首刺心底。他强压下喉间的干涩,赔笑道:"皇上说笑了,臣何德何能......"
"朕看你府里规制宽敞,最是适合教养格格。"乾隆转动着扳指,声音漫不经心,"那孩子在市井长大,若贸然接入宫中,反倒容易惹出是非。"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和珅骤然发白的脸色,"你与令爱固伦和孝公主也算投缘,正好一并教导。"
御书房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纪晓岚摇着折扇轻笑出声:"和大人,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坊间都说您最会调教儿女,丰绅殷德公子文采出众,和孝格格更是机敏过人......"话未说完,和珅己扑通跪地,额头贴在冰凉的金砖上:"臣惶恐!臣府宅鄙陋,恐误了格格前程......"
"误不了。"乾隆打断他的推辞,"朕会派嬷嬷和教习过去,一应开销都由内务府出。"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御花园里嬉闹的宫娥,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方之航虽有罪,但他女儿不该承受父辈之过。你若教得好,朕自然记得你的功劳。"
和珅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当然明白这"恩典"背后的深意——既不能让罪臣之女流落在外惹人非议,又不能公然恢复其皇室宗亲身份。将小燕子送进他的府邸,既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又能让他时刻处于天子监视之下。更要命的是,一旦小燕子在他府中出了差错,便是百口莫辩。
"谢皇上隆恩。"和珅伏地叩首,声音发颤。他想起小燕子在茶楼里分饼的模样,那清澈的眼神让他莫名心慌。这些日子顺和号暗中资助,本以为能相安无事,却不想圣意难测,竟将这烫手山芋扔到了自己怀里。
三日后,一顶青布小轿悄然停在和府角门。小燕子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野果,睁着大眼睛打量朱漆大门上的铜钉。领路的嬷嬷板着脸:"还不下来?这以后就是你的家了。"
和珅站在游廊下,看着小丫头局促地揪着粗布裙摆,突然想起初见时她在集市写祝福的模样。"格格受惊了。"他挤出笑容,伸手想扶,却见小燕子后退半步,警惕地看着他。这个细微的动作让他心头一紧——这孩子看似懵懂,骨子里却带着方之航的倔强。
当晚,和珅在书房来回踱步。福晋忧心忡忡:"老爷,这孩子......"话未说完,窗外突然传来清脆的笑声。两人掀起帘子,看见小燕子正蹲在花园角落,教几个小丫鬟辨认蒲公英和车前草。月光洒在她发间,那簇用野菊编成的花环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罢了。"和珅叹了口气,放下卷起的珠帘,"明日起,让账房多拨些银子给她添置衣裳。找个机灵的丫鬟贴身伺候,别委屈了......格格。"他咬着"格格"二字,仿佛尝到了黄连的苦涩。
而在紫禁城的养心殿,乾隆望着和府方向的灯火,将半枚金锁收入锦盒。他想起纪晓岚前日的谏言:"将方氏女养在和府,既保皇家颜面,又能敲打和珅。"窗外夜风送来远处的更鼓声,他喃喃自语:"雨荷,朕终究护不住你的女儿,但至少......能让她平安长大。"
此后的和府,渐渐多了不一样的生气。小燕子带着丫鬟们在后花园种菜,把厨房丢弃的菜叶喂给鸡鸭;她教小厮们辨认山货,还缠着丰绅殷德教她识字。每当和珅看着小丫头蹦蹦跳跳的身影,总会想起圣上面无表情的叮嘱:"好好教养,莫要让朕失望。"这轻飘飘的话语,压得他比任何奏折都沉重。而小燕子却浑然不觉自己身处漩涡中心,依旧每日盼着去后山采蘑菇——她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己与朝堂风云紧紧缠绕,更不知道,那个突然成为"义父"的男人,正为她的存在辗转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