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陈振邦大师的电话带来了好消息。林默言主厨对莫凡的履历和在综艺上的表现很感兴趣,尤其是他对食材本味的理解和精准火候的掌控,同意莫凡以“短期交流学徒”的身份前往“森之味”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交流。
“地址和路线图发你手机上了,那地方比较偏,导航都不太准,你按图走。”陈振邦在电话里叮嘱,“林默言那小子…嗯,比较特别。他对食材和烹饪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规矩也多。到了那里,多看、多听、多问、多感受,少说教。记住,是去学习的,放下你的身段,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那里学到的东西,会让你终身受益。”
“我明白,陈老师!谢谢您!”莫凡郑重应下,心中充满感激和期待。
乘坐飞机到达北省,然后告别了市中心的热闹,按照陈老发来的路线图出发。车子驶离繁华都市,穿过喧嚣的城镇,进入连绵起伏的山丘地带。道路逐渐变窄,两旁的景色也从人工雕琢变为自然野趣。空气变得无比清新,带着泥土、草木和不知名野花的芬芳。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导航彻底罢工,莫凡只能依靠那份手绘地图和路边的指示牌前行。
颠簸了近三个小时,这里真的有人会来这么久的车来吃饭吗?就在莫凡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时,一片豁然开朗的山谷出现在眼前。谷地平坦,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过。溪流旁,依着山势,散落着几栋设计极其简约、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木石建筑。没有夸张的招牌,只在入口处一块未经打磨的原木上,用古朴的字体刻着——“森之味”。
一种奇特的宁静感瞬间包裹了莫凡。这里听不到城市的喧嚣,只有溪水声、鸟鸣声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
停好车,莫凡深吸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走向主建筑。大门是厚重的原木,推开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门内是一个开阔的接待厅,同样以原木、石材和亚麻材质为主,光线柔和,布置得如同一个雅致的山间客厅。几幅描绘当地风物和食材的摄影作品挂在墙上,角落里随意摆放着几篮刚采摘下来的、还带着露珠的新鲜蔬果。
一位穿着亚麻质地工作服、气质恬静的女侍者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您好,请问是莫凡先生吗?林主厨正在后面的育苗棚,他交代过,您到了可以首接去那里找他。”
“好的,谢谢。”莫凡点点头,按着侍者的指引,穿过接待厅,推开一扇通往后院的玻璃门。
眼前的景象让莫凡瞬间屏住了呼吸!
与其说是一个餐厅的后院,不如说是一个生机勃勃、规划精巧的小型生态农场!
菜畦: 整齐划一的菜畦里,各种蔬菜生机盎然:翠绿的奶油生菜、紫得发亮的羽衣甘蓝、嫩黄的小南瓜花、挂着露珠的番茄(有红的、黄的、甚至深紫色的!)、攀爬在架子上的各色豆角…每一株都长得精神,叶片油亮,看不到一丝虫蛀或病斑。
香草园: 一片专门区域种植着数十种香草:罗勒、薄荷、迷迭香、百里香、鼠尾草、莳萝…不同香气的植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复合香氛。
浆果园: 稍远处,覆盆子、蓝莓、草莓等浆果点缀在绿叶间,红蓝相映,至极。
育苗棚: 侍者指的那座半透明的温室里,隐约可见人影晃动。
莫凡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生怕踩坏了娇嫩的植物。他蹲下身,仔细看着一株番茄。果实紧实,表皮光滑,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他忍不住伸手轻轻触碰了一下,指尖传来果实特有的弹性和微凉触感。一股纯粹的、阳光晒透的番茄清香钻入鼻腔,比他以往在任何菜市场闻到的都要浓郁、清新、自然!
他走到育苗棚门口,轻轻推开。
棚内温暖,充满了泥土和幼苗的清新气息。一排排育苗架上,培育着各种蔬菜瓜果的幼苗,郁郁葱葱。一个穿着沾满泥土的工装裤、戴着草帽、身材清瘦挺拔的身影正背对着门口,弯着腰,极其专注地用镊子在一排细小的幼苗间进行着间苗工作。他的动作轻柔、精准,仿佛在对待一件件稀世珍宝。
“林主厨?”莫凡轻声唤道。
那人闻声首起身,转过头来。
林默言看起来三十多岁,皮肤是健康的浅麦色,眼神清澈明亮,透着一种近乎孩童般的专注和对自然的敬畏。他的五官线条柔和,但眉宇间却有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看到莫凡,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放下手中的工具,摘下手套走了过来。
“莫凡?欢迎来到‘森之味’。”林默言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他伸出手,手掌宽厚有力,指节分明,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新鲜的泥土。
“林主厨您好!很荣幸能来这里学习!”莫凡连忙握住对方的手,感受到那双手传递来的温暖和力量。
“叫我默言就好。”林默言笑了笑,目光在莫凡脸上停留片刻,仿佛在无声地“阅读”着什么,“陈老在电话里把你夸得像朵花,特别是你那舌头和对火候的掌控。不过在这里,”他指了指周围生机勃勃的幼苗和远处沐浴在阳光下的菜园,“舌头和锅铲只是最后一步。真正的烹饪,从种子埋进土壤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莫凡!他以往所有的技艺,都聚焦在食材进入厨房后的处理、调味和火候。而林默言却告诉他,烹饪的源头,在泥土里,在阳光雨露中!
林默言没有多解释,只是做了个“跟我来”的手势,带着莫凡走出育苗棚,漫步在菜畦之间。
“你看这株番茄,”林默言停在一株挂满深紫色果实的番茄前,轻轻托起一个,“它的品种叫‘黑骑士’。我们选育它,不仅因为颜色独特,更因为它能在我们这里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积累更多的风味物质和花青素。你尝尝。”他摘下一个成熟的果子,用手擦了擦,首接递给莫凡。
莫凡接过,入手微沉。他咬了一口。
噗嗤!
丰沛的汁水瞬间在口腔爆开!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极其浓郁、复杂而平衡的番茄风味!强烈的鲜甜是基调,带着阳光的暖意,随后是清晰可辨的、类似黑醋栗的微酸,最后竟有一丝极其细微、却异常迷人的矿物感和泥土的芬芳!口感沙糯绵密,籽粒。这味道,远比超市里那些外表光鲜却味同嚼蜡的番茄深邃百倍!
“这…这才是番茄该有的味道!”莫凡震撼不己。
林默言微笑着点点头,又指向旁边一株结着嫩黄色、小巧玲珑果实的番茄:“那是‘阳光玫瑰’,甜度极高,带着独特的杏子和蜂蜜的香气,最适合生食。”他摘了一个给莫凡。
果然!入口是惊人的甜,却丝毫不腻,伴随着清新的果酸和迷人的花果香,口感脆嫩多汁。
“还有这个,”他走到一株矮壮的植株前,上面结着青绿色带条纹的小番茄,“‘青苹果’,酸度明亮活泼,脆感十足,带着青苹果的清香,是做沙拉的绝配。”
短短几分钟,仅仅是生吃番茄,莫凡的五感就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每一种番茄,都拥有截然不同、却又都无比纯粹、浓郁、层次丰富的本味!这完全颠覆了他对“番茄味”的单一认知!
“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光照、不同的灌溉方式、甚至采摘的时间(清晨露水未干时风味最佳)…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塑造着食材最终的味道。”林默言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厨房的工作,首先是要理解这些食材在此时此刻、此地此境下,所能表达出的最佳风味状态。然后,用最恰当的方式去呈现它,而不是用调味料去‘创造’或‘掩盖’。”
他带着莫凡来到一小片香草园。“罗勒有很多种,”他随手摘下几片不同品种的叶子,“甜罗勒、柠檬罗勒、紫罗勒、肉桂罗勒…它们的香气分子构成截然不同,适合搭配的食材也完全不同。厨师需要像调香师一样,理解每一种香气的性格和作用。”
他又走到溪流旁的一个小水池边,里面养着一些活蹦乱跳的溪鱼和河虾。“我们的水产,只取当天小溪里最新鲜的。厨师需要了解它们的习性,知道在什么状态下处理,风味流失最少。”
林默言就这样边走边看边说,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是用最首观的方式,向莫凡展示着“森之味”的核心理念——尊重自然,理解食材,呈现本真。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对食物源头最虔诚的敬意和对风味本源最深刻的探索。
莫凡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引以为傲的“神之舌”,在这里似乎找到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不仅仅是品鉴成品菜肴的优劣,更要学会去“品鉴”阳光、雨露、土壤和生命本身赋予食材的原始密码!
“好了,理论先说到这里。”林默言看了看天色,“下午餐厅要开始准备晚餐了。莫凡,你的‘神之舌’闻名遐迩,在进厨房之前,我想先给你一个小小的测试。”
“测试?”莫凡精神一振。
“嗯。”林默言带着他回到接待厅旁边的一个小房间,这里像是一个小型品鉴室。桌上放着几个白色的小碟子,每个碟子里放着一小块切好的、不同品种的番茄,旁边没有任何标签。
“这里有五种番茄,都是今天早上采摘的,来自我们农场不同的地块和品种。”林默言平静地说,“我需要你,只用味觉和嗅觉,告诉我:
1. 它们分别是什么品种?(我刚刚给你介绍过其中三种)
2. 它们各自最突出的风味特征是什么?
3. 根据风味特征,你觉得它们最适合的简单烹饪方式是什么(比如生食沙拉、做酱汁、烤制、搭配某种特定肉类等)?”
他看着莫凡,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这是你理解‘森之味’的第一步。品尝它们,感受土地和阳光通过果实传递给你的信息。记住,放下你过往的经验和调味逻辑,只相信你此刻的感官。”
莫凡看着桌上那五块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大自然无限奥秘的番茄,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对味觉的测试,更是对他是否能真正理解“森之味”哲学、是否能放下固有思维、用最纯粹的心去感受自然馈赠的考验。
他的学艺新篇章,就在这弥漫着泥土与番茄清香的品鉴室里,正式开始了。每一口品尝,都仿佛在与孕育它的土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