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雾裹挟着桂花香漫过老街青瓦,伊贝贝推开绣坊雕花木门时,满院的银杏叶正打着旋儿落在绣架上。昨夜下过雨,石板路泛着温润的光,几个背着帆布包的学生蹲在墙角,用炭笔临摹砖雕上的缠枝纹——这是老街与美术学院合作的"非遗写生周"活动。
"贝贝老师!"小芳抱着一摞绣绷从里屋跑出来,辫梢还沾着绒线,"省文化厅的王主任来电话,说咱们申报的'刺绣研学基地'项目通过初审了!"话音未落,院外突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八辆满载木料的解放牌卡车鱼贯驶入老街,惊起满树白鸽。
穆春擦着汗从卡车间挤过来,中山装肩头落着木屑:"这批东北红松是特意托人运来的,咱们得赶在入冬前把新扩建的工坊搭起来。"他摊开设计图纸,图纸边角还留着铅笔修改的痕迹——那是他们熬了三个通宵,结合现代建筑理念与徽派木雕工艺设计的新空间。
老街的改造工程在欢呼声中破土动工。伊贝贝戴着草帽站在脚手架下,看着工人们将褪色的木窗换成雕花格扇,墙面上斑驳的广告被铲去,露出青砖原本的肌理。几个年轻人举着摄像机记录施工过程,这是他们自发拍摄的纪录片《老街重生记》。
正当施工如火如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计划。连续三天的倾盆大雨让护城河水位暴涨,浑浊的河水漫过堤坝,在老街低洼处积起半人深的水。伊贝贝披着雨衣在雨中奔跑,看到绣坊仓库的积水己漫到绣架底部,急得眼眶发红。
"都别慌!"穆春的声音在雨幕中格外清晰。他不知从哪借来两台抽水机,带领街坊们用沙袋筑起防水墙。浑身湿透的林阿婆拄着拐杖指挥:"把珍贵的绣品搬到二楼!那些染好的丝线,千万不能泡水!"雨水顺着她的银发往下淌,却依然紧盯着搬运的每一个细节。
暴雨停歇的清晨,老街到处是湿漉漉的狼藉。但让伊贝贝感动的是,第二天一早,二十多个邻镇的绣娘打着油纸伞赶来,带来自家熬的姜汤和修补工具。更有热心的木匠、瓦匠自发组成修缮队,他们说:"老街是咱们手艺人的根,哪能看着它倒!"
就在老街人齐心协力清淤时,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穆春手中。他看完后神色凝重:"广交会组委会邀请我们去参展,时间就在半个月后。"消息传开,绣坊里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既要赶工修缮,又要准备参展作品,时间紧迫得让人喘不过气。
"我们能行!"伊贝贝站在堆满绣料的工作台前,眼神坚定,"白天修房子,晚上绣作品,轮班倒!"她带头设计了一组以敦煌飞天为灵感的披肩,将老街刺绣的双面三异绣技法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穆春则联系了省城的服装厂,商量合作推出刺绣改良旗袍的方案。
深夜的绣坊灯火通明,缝纫机的哒哒声与银针穿梭的沙沙声交织。伊贝贝揉着酸痛的肩膀,看见穆春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没写完的发言稿。她轻轻给他披上毛毯,窗外的月亮又圆了些,月光洒在绣架上,那些金线绣成的祥云仿佛要从绸缎上飞出来。
广交会开幕那天,老街的展位被布置成江南园林的模样。青竹屏风后,绣娘现场展示双面异色绣;玻璃展柜里,精美的刺绣手包、丝巾在射灯下流光溢彩。一位法国时尚买手驻足良久,指着伊贝贝设计的刺绣披肩惊叹:"这简首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我要订三百件,明年巴黎时装周用!"
然而,成功的喜悦很快被新的挑战冲淡。随着老街知名度越来越高,一些商人嗅到商机,开始在周边售卖粗制滥造的"仿古刺绣"。伊贝贝在市集上看到那些用机器绣制、线头凌乱的赝品,气得浑身发抖:"这是在砸老街的招牌!"
穆春召集老街商户开了整夜的会。晨光爬上窗棂时,他们达成共识:成立老街刺绣行业协会,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所有商户统一使用防伪标识。林阿婆颤巍巍地在章程上按下手印:"咱们手艺人,最讲究的就是个'真'字。"
就在老街严打赝品时,一个意外的机会悄然降临。某知名影视剧组来老街取景,导演被这里原汁原味的市井气息吸引,提出想定制剧中所有角色的服饰。伊贝贝带着绣娘团队连夜研读剧本,根据每个角色性格设计刺绣纹样——女主角的嫁衣用金线绣满并蒂莲,反派的披风则以暗纹绣着荆棘。
电视剧播出后引发收视热潮,老街刺绣跟着火遍全国。每天都有旅游大巴载着游客涌入,狭窄的巷子里,"体验刺绣""定制旗袍"的招牌鳞次栉比。但老街人没有被繁华迷了眼,他们坚持每周开设免费的刺绣课堂,对每一位想学手艺的孩子敞开大门。
冬至那天,新落成的刺绣博物馆前挤满了人。红绸揭开的瞬间,伊贝贝看见博物馆外墙的浮雕上,刻着老街历代绣娘的名字,最下方是一行小字: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馆内陈列着从清代流传至今的老绣品,也展示着最新设计的潮流服饰,时空在这里奇妙交融。
当晚,老街举办了盛大的篝火晚会。林阿婆坐在最中间,戴着孩子们给她绣的虎头帽,笑得合不拢嘴。穆春端着酒杯走到伊贝贝身边,火光映得他眼底发亮:"你看,"他指着不远处正在教游客刺绣的小芳,"咱们种下的种子,都开花了。"
伊贝贝靠在他肩头,听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看着夜空中绽放的烟花。护城河的水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就像撒了满河的星星。她忽然想起刚穿越时那个破旧的老街,谁能想到,不过短短几年,这里竟成了传统文化复兴的热土。
"明年,我们要办国际刺绣艺术节。"穆春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还要建刺绣主题民宿,开发数字藏品......"他说得兴致勃勃,伊贝贝却偷偷笑了——这个曾经刻板的男人,如今说起创新比谁都大胆。
夜深了,人群渐渐散去。伊贝贝和穆春沿着护城河散步,脚下的石板路被月光洗得发亮。远处的绣坊依然亮着灯,那是几个年轻人在讨论新一季的设计方案。微风拂过,带着绣线香、桂花香,还有老街特有的烟火气。
"谢谢你,"伊贝贝突然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穆春,"谢谢你让我相信,热爱真的可以改变一切。"穆春伸手将她耳畔的碎发别到耳后,眼睛里盛着满天星光:"不,该说谢谢的是我。你教会了我,传统不是枷锁,而是创新的翅膀。"
护城河的水波轻轻拍打着堤岸,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老街在夜色中静静安睡,等待着明日的朝阳。伊贝贝知道,属于老街的故事,永远不会有结局,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会激荡出新的浪花。而她与穆春的爱情,也将如同老街的刺绣,在传承与创新的交织中,绣出更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