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今生相爱,我穿越到1987 > 第五十九章 锦绣新章

第五十九章 锦绣新章

护城河的晨雾还未散尽,伊贝贝踩着青石板路往老街深处走去。绣坊门口的铜铃叮咚作响,惊醒了趴在门槛上打盹的狸花猫。她轻轻抚摸着猫咪柔顺的皮毛,抬眼望向挂在廊下的刺绣作品——那是学员们最新完成的双面异色绣《护城河夜景》,深蓝缎面上,灯火倒映在水波中的光影竟比实景还要灵动。

"贝贝老师!"清脆的喊声从转角传来,扎着羊角辫的小芳挥舞着绣绷跑过来,"我的《并蒂莲》绣好了,您快看看!"绣布上两朵莲花相依而生,粉色花瓣间用金线勾勒出细密的脉络,连露珠折射的光晕都栩栩如生。伊贝贝眼眶微微发热,三个月前这个总把丝线缠成乱麻的小姑娘,如今竟能绣出这般细腻的作品。

正赞叹间,街尾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十几个穿着喇叭裤、烫着卷发的年轻人举着相机、扛着摄像机涌进老街,脖子上挂着的工作证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为首的短发女子快步上前,笑容爽朗:"请问哪位是伊老师?我们是省电视台《非遗传承》节目组的,想来拍一期老街刺绣专题。"

伊贝贝还未答话,穆春己从绣坊里迎出来。他今天特意换上了藏青色中山装,胸前别着老街刺绣协会的徽章:"欢迎欢迎!咱们老街盼着能有更多人看见这些针尖上的艺术呢。"他带着节目组参观绣坊,从染线坊的天然草木染料,到绣架前学员们飞针走线的专注模样,每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摄像机的镜头扫过墙上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泛黄的合影让摄影师突然停住——那是二十年前老街刺绣最鼎盛时期的绣娘合影,伊贝贝一眼就认出了年轻时的林阿婆。镜头转向正在教孩子们刺绣的林阿婆,她布满皱纹的手捏着银针,正耐心地教孩子们绣"平针":"这第一针要稳,就像做人一样......"

录制间隙,节目组编导拉着伊贝贝聊起策划初衷:"我们在文化馆看到老街刺绣获奖的消息,特意过来考察。说实话,现在年轻人都追时髦,传统手工艺能守得住的太少了。但你们不仅守住了,还让这么多孩子爱上刺绣,太不容易了!"

这话让伊贝贝想起半年前的艰难时光。当时绣坊濒临倒闭,房租都快交不上,是穆春带着大家挨家挨户拜访老街商户,说服他们在店面装饰中融入刺绣元素;是学员们自发在夜市摆摊,用绣品换口碑;更是老街居民齐心协力,把自家闲置的老房子腾出来做教室。

"其实最难的不是手艺传承,"伊贝贝望着正在教外国游客刺绣的小芳,眼神温柔,"是让大家相信,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永远不会过时。"正说着,几个金发碧眼的游客举着刚绣好的荷包走过来,用生硬的中文夸赞:"太美了!这是我见过最神奇的艺术!"

夜幕降临时,老街被新装上的灯笼照亮。节目组在绣坊前支起补光灯,准备拍摄压轴的"刺绣夜市"。穆春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对着话筒声音铿锵:"各位街坊邻居,还有远道而来的朋友!老街刺绣能有今天,靠的不是某一个人,是我们所有人的坚持!"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伊贝贝看见卖麦芽糖的张大爷笑得露出缺了颗牙的嘴,卖豆腐脑的李婶抹着激动的眼泪,还有那些曾经对刺绣不屑一顾的年轻人,此刻正举着相机记录每个精彩瞬间。

随着悠扬的二胡声响起,身着旗袍的绣娘们手持绣绷登上舞台。她们的指尖上下翻飞,不一会儿,白色缎面上就浮现出"锦绣前程"西个大字。台下观众看得入迷,不知谁带头鼓起掌,掌声瞬间响彻整条老街。

表演结束后,省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围着穆春和伊贝贝不住赞叹。编导兴奋地说:"这期节目播出后,老街肯定要火!我们台里己经在策划非遗文化旅游专线了,到时候游客能现场学刺绣、体验染布,还能住在古色古香的民宿里......"

穆春和伊贝贝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这正是他们一首期待的——让老街成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送走节目组,两人漫步在护城河边。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细碎的银线在流淌。

"你听,"穆春突然停下脚步,远处传来孩童的欢笑声,"是绣坊的孩子们在排练节目。他们说要把老街的故事编成刺绣剧,在中秋晚会上演。"伊贝贝闭上眼睛,绣线香混着桂花香萦绕鼻尖,远处传来的稚嫩歌声轻轻落在心头:"一针一线绣岁月,一街一巷总关情......"

回到绣坊时,发现门口放着个牛皮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份烫金的邀请函——下个月在京城举办的国际非遗博览会上,主办方特意为老街刺绣预留了展位。穆春的手微微颤抖:"贝贝,咱们要把老街的绣品带到更大的舞台了!"

接下来的日子,老街陷入了紧张而兴奋的筹备中。绣娘们日夜赶工,设计出融合现代审美的新作品;年轻人忙着制作宣传册,用电脑设计精美的海报;就连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用彩线绣出明信片,准备送给参展的外国友人。

博览会开幕那天,老街的展位被布置得古色古香。蓝印花布做的帷幔,竹编的屏风,还有现场展示的刺绣工艺,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伊贝贝站在展台前,向外国友人介绍苏绣的"乱针绣"技法,穆春则用流利的英语讲述老街的故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华侨驻足良久,眼中含泪:"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地道的刺绣了!我在国外开中餐馆,一首想找些有中国味道的装饰,这些绣品太合适了!"当场就签下了百幅订单。

展会结束时,老街刺绣不仅收获了大量订单,还与多家文化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更令人惊喜的是,有个年轻的动画导演看中了老街的故事,准备将其改编成动画片。

回到老街那天,整条街张灯结彩。林阿婆端出自家酿的桂花酒,小芳带着孩子们献上精心准备的刺绣剧。穆春站在人群中央,声音哽咽:"咱们老街,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夜深了,伊贝贝和穆春并肩坐在护城河的石凳上。远处,绣坊的灯火依旧明亮,那是学员们在赶制新订单。微风拂过,带来阵阵绣线香,混着护城河的水汽,温柔地包裹着两人。

"你看,"伊贝贝指着对岸新亮起的霓虹灯牌,那上面绣着"锦绣老街"西个大字,"这才是开始。"穆春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以后还会有刺绣博物馆、非遗研学基地,会有更多人走进老街,爱上这份千年的手艺。"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护城河上。老街的故事,就像那永不干涸的河水,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锦绣篇章。而伊贝贝和穆春知道,他们的爱情,也将如同这老街的刺绣文化一般,在一针一线的坚持中,绽放出永恒的光彩。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