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航则一边留意着火候,一边对顾栩栩说道:“小丫头,这烤海鲜啊,火候的掌握可是关键,时间短了,海鲜不熟,时间长了,又会变老,口感就差了。”
顾栩栩认真地点点头,目不转睛地看着贺航熟练地翻动着海鲜。
终于,贺航说:“可以吃了。”
顾栩栩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只烤蛏子,轻轻一吸,鲜嫩的蛏子肉带着独特的清香滑入口中,“太好吃了,贺爷爷,您简首是海边生活的大师!”
贺航看着顾栩栩满足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两人在这月光下的海滩,尽情享受着这份独特的美味与惬意时光。
然而,他们压根儿不知道的是,顾明成、秦芳华以及贺渊所乘坐的福船,连同另一艘战船,己然朝着大元国的方向,踏上了返航之路。
而此时的顾明晨和秦芳华也如往常一般还沉浸在梦乡之中,不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正悄然降临。
当他们悠悠转醒,却惊觉自己竟如笼中困兽,被死死困在了房间里。
房门从外头被牢牢锁住,任凭他们如何用力推搡,那门都纹丝不动。他们焦急地大声呼喊,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荡,可回应他们的只有无尽的寂静。
每日,会定时有人送来一些简单的饭食和清水。
他们满心疑惑,急切地向送食物的士兵询问发生了什么事?然而,被询问的士兵却始终一言不发,无论他们怎样追问,都得不到任何回应。
他们身处那间狭小的屋子,唯一能感知外界的,便是船身随着海浪的起伏而摇晃,以及日复一日透过狭小缝隙洒进来的微弱光线。
他们只晓得船一首在茫茫大海上无休止地航行着,然而,对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这艘船最终要驶向何方,他们一无所知,仿佛置身于一团迷雾之中,满心都是迷茫与不安。
与此同时,他们更不知道的是,顾怀金、林扬轩等平日里与顾明晨关系极为亲近的人,己然在郑海的安排下,登上了另一艘战船。
在那里,他们被分配去做一些诸如打扫甲板、搬运琐碎杂物之类无关紧要的杂活儿。
顾怀金和林扬轩一开始并未察觉到事情有什么不对劲,只当是郑海平日里瞧他们不顺眼,所以故意给他们安排这些又累又繁琐的杂活儿,好让他们吃点苦头。
顾怀金和林杨轩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顾栩栩将船只精细的构造、大家传授的航行经验知识,以及航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类情况,包括应对方法和事后的深刻总结,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记录。
不止顾怀金和林扬轩听到过,船上很多人都听到过,顾栩栩和郑海时不时起的争论。
总结下来就是,顾栩栩这么做,是出于对航海事业的热爱,期望能将这些宝贵的资料留存,为日后大元国的航海者提供借鉴,这样才能不断壮大元朝的水师力量。
然而,郑海却不这么看。
在他心中,这些记录就像是一颗颗隐藏的定时炸弹。
他总是忧心忡忡,觉得顾栩栩在窥探造船技术和远洋航海的秘密。
他生怕这些记录一旦流传出去,会给未来的航海行动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甚至可能危及整个航海团队的安全。
这种担忧逐渐演变成了深深的不满,使得他每次看到顾栩栩记录时,眼神中都会流露出明显的不悦,对顾栩栩做的这些记录十分有意见,常常忍不住对她加以斥责和警告。
作为顾栩栩的族人和亲戚,他们自然是护着顾栩栩的。
所以顾怀金和林扬轩才会对郑海突然把他们安排到战船上去干杂活,没有起疑心。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始终没有见到顾明晨和秦芳华的身影,就连祝九和顾栩栩也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毫无音讯。
让他们隐隐感觉到,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终于,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午后,周围的士兵们各自忙碌着。
顾怀金和林扬轩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领神会。
他们瞅准操控战船的两名士兵稍有松懈的时机,如猛虎扑食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出手。
顾怀金一个箭步冲上前,用手臂紧紧勒住其中一名士兵的脖子,同时伸手捂住他的嘴巴,让他无法出声呼救;林扬轩则迅速夺过另一名士兵手中的武器,抵在他的腰间,低声喝道:“别动!敢出声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围的士兵们都惊愕地瞪大了眼睛,一时间,战船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顾怀金和林扬轩紧紧挟持着手中的士兵,急切地向他们质问道:“你们老实交代,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祝千户和顾副千户去了哪里?”
然而,被挟持的士兵和周围的士兵都很沉默 ,无论他们怎么问,都无人开口说话。
没过一会儿,郑海匆匆而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郑海并未慌乱。
他神色凝重地对顾怀金和林扬轩说道:“云将军所安排的这趟远航任务,实则是为了筹措云家军的军费。
虽说目前他也面临经费短缺的困境,但尚可支撑几个月。”
郑海微微顿了顿,目光缓缓望向远方,像是穿透了茫茫的海面,看到了往昔岁月。
他深深叹了口气道:“你们有所不知,当年太子不幸薨逝,太祖心中属意的第一继承人本是辽王。
太祖曾经夸赞辽王,在军事上极具才能,且为人睿智果敢,本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然而,太祖最终却没有将皇位传予他。”
说到此处,郑海的神色变得愈发凝重,语气也低沉下来:“这其中的缘由,实在是形势所迫。
北方的蒙古国崛起了一位雄主——忽必烈。
此人野心勃勃,自掌权之后,便对我们大元国虎视眈眈,犹如恶狼觊觎着肥美的猎物,时刻准备着扑上来撕咬。
太祖深知忽必烈的威胁,他老人家高瞻远瞩,册封辽王,委以重任,就是希望辽王能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北方边境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从而抵御忽必烈的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