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清静静地伫立在船头,她的身影被月色勾勒得修长而孤独。时间在她的凝视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身旁的姜汤己经渐渐冷却,失去了原本的温度。
一旁的嬷嬷见状,赶忙将姜汤端起,匆匆走向船舱,准备重新加热。不一会儿,嬷嬷又端着热气腾腾的姜汤走了回来,小心翼翼地递给苏婉清,轻声说道:“大小姐,这天寒露重的,您在我这儿要是得了病,您娘肯定会怪罪我的。快把这姜汤喝了吧,暖暖身子。”
苏婉清缓缓伸出手,接过那碗姜汤,碗口的热气升腾起来,模糊了她的视线。她轻抿了一口,感受着那股辛辣的味道在舌尖蔓延,但却没有咽下。
她回过头,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对着嬷嬷说道:“谢谢嬷嬷,这姜汤味道真好。”然而,她的声音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疏离,仿佛那微笑只是一种礼貌的回应,而非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
嬷嬷却说道:“好喝,就尽快喝。”
银簪尖上的血珠,仿若一颗炽热的泪,摇摇晃晃地坠入《九阙天工图》。刹那间,在龙首位置洇出一片妖异的红,似是被唤醒的古老印记,散发着诡异的气息。嬷嬷见状,迅速用灯罩扣住烛火,整个船舱瞬间被昏黄的光晕笼罩,犹如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空间。
“姑娘可知,这船为何叫‘不系舟’?”嬷嬷的声音在这昏暗中悠悠响起,透着几分神秘。
苏婉清并未立刻作答,她的指尖轻轻拂过图纸边缘的鎏金纹,熟悉的触感让她心中一暖——这是娘亲特有的点翠手法。片刻后,她语调笃定地说道:“璇玑阁造物皆藏三处暗扣,这船板下恐怕……”话还未说完,她突然屈指叩击舱壁,一连串清脆的敲击声在船舱内回荡。三重回响惊飞了栖在桅杆上的夜枭,夜枭凄厉的叫声划破夜空,更添了几分紧张的氛围。
“好耳力!”嬷嬷忍不住赞叹一声,随即掀开矮几,露出嵌着二十八宿铜钉的暗格,“当年你娘亲在此处藏了半部《洛神赋》,说留给有缘人。”她枯槁的手指在暗格上迅速舞动,铜钉竟如活物般游移重组,“但老身等了二十年,只等到朱雀泣血局重开。”
就在这时,船身猛地倾斜,苏婉清眼疾手快,一把护住明远,两人重重地撞向机关墙。图纸簌簌飘落,苏婉清在慌乱中瞥见娘亲在龙角处添的批注——“癸卯年浴佛节,青龙七宿当空,可破金身障。”
“嬷嬷说的有缘人,是指能解开星宿锁的人?”苏婉清将明远推向安全角落,目光如炬,手中簪尖精准刺入“心宿二”铜钉。瞬间,齿轮咬合声骤响,暗格弹出一卷泛黄丝帛。
老妇人瞳孔微缩,眼中满是震惊:“你竟认得改良后的浑天星图?”
“娘亲教过,星移斗转需看地脉走向。”苏婉清一边展开丝帛,一边解释道。丝帛上用银线绣着的山川,在烛火的映照下,竟神奇地浮起虚影,“就像现在——”她突然将丝帛覆在船窗上,众人定睛一看,洛水河倒影竟与图中河道完美重合,“我们正在璇玑阁旧址的正上方。”
“没错,姑娘果然聪慧过人!”嬷嬷的声音微微颤抖,似是激动,又似是感慨,“当年,璇玑阁遭逢大难,你娘亲拼死将重要的机密和机关图藏于这洛水之下。她算出,多年后会有能解开星宿锁的有缘人出现,来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那这朱雀泣血局又是怎么回事?”苏婉清紧盯着嬷嬷,追问道。
嬷嬷长叹一声,缓缓说道:“这朱雀泣血局,是当年陷害璇玑阁的人布下的杀局。每当血月当空,朱雀星位异动,这局便会重启。一旦入局,九死一生。如今,血月再现,朱雀泣血局重开,姑娘你……”
苏婉清攥紧了手中的丝帛,目光坚定:“既然我是娘亲认定的有缘人,那我定要揭开真相,为娘亲、为璇玑阁讨回公道。嬷嬷,还请你将所知的一切都告诉我。”
嬷嬷微微点头,正要开口,突然,船身剧烈晃动起来,伴随着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从船外传来。“不好,有人追来了!”嬷嬷脸色大变,“这些人定是不想让真相被揭开。姑娘,你带着这丝帛先走,我来挡住他们!”
“不,嬷嬷,我不能丢下你!”苏婉清坚决地说道。
“姑娘,没时间了!”嬷嬷焦急地催促道,“你是璇玑阁唯一的希望,只有你能解开谜团,为大家报仇。快走!”
苏婉清咬了咬牙,深知此刻不能意气用事。她深深看了嬷嬷一眼,将丝帛小心收好,转身朝着船尾奔去。就在她即将跃入水中时,回头喊道:“嬷嬷,你一定要等我回来!”
“姑娘放心,老身定会等你!”嬷嬷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
苏婉清深吸一口气,纵身跃入洛水之中。冰冷的河水瞬间将她淹没,她在水中奋力游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揭开真相,让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阴谋大白于天下……而这场围绕璇玑阁的生死较量,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