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幻言 > 锦瑟谋之乱世棋局 > 第十二章 乌蓬船

第十二章 乌蓬船

浓稠的夜色宛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沉甸甸地笼罩着芦苇荡。苏婉清从地窖中匆匆走出,清冷的月光洒落在她的肩头,勾勒出她略显单薄却又透着坚毅的身影。方才在那昏暗的地窖中,月影纱留下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她的内心,令她久久难以平静。此时,她的目光急切地搜寻着乌篷船的踪迹,脚步愈发急促,仿佛只有找到那艘船,才能找到解开身世谜团的关键线索。

终于,那艘隐匿在芦苇丛中的乌篷船映入眼帘。船身随着微风轻轻摇晃,宛如一片在波涛中飘荡的落叶。船尾,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叟正稳稳地握着船桨,动作娴熟而沉稳。老叟的妻子,一位身形微胖的老妇人,站在船头,目光平静地看着苏婉清。

苏婉清快步踏上船,还未站稳,老叟便用力一撑船桨,乌篷船如离弦之箭,迅速朝着芦苇荡深处驶去。船在狭窄的水道中穿梭,两旁的芦苇叶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不知过了多久,老叟突然停下手中的动作,手指颤抖地指向水面,声音带着几分惊恐:“大小姐,快看!”

苏婉清顺着老叟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血月的倒影在水面上摇曳,数十盏孔明灯正从镇国王府的方向缓缓升起。昏黄的灯光在夜风中闪烁,宛如一只只神秘的眼睛。随着孔明灯的飘动,灯面上飘落的金箔在河面上缓缓拼凑出奇异的图腾,苏婉清定睛一看,心中猛地一颤,这不正是娘亲临终前用炭笔在地上艰难画出的最后半幅璇玑阵吗?

“这……”苏婉清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半块凤纹玉佩,心中的疑惑如潮水般翻涌。

就在这时,船娘端着一碗温热的姜汤,缓缓走到苏婉清身旁,轻声说道:“姑娘,喝口姜汤暖暖身子吧。”苏婉清接过姜汤,不经意间瞥见船娘袖口隐约露出的朱砂痣,心中一动,一种强烈的首觉驱使她伸手按住船娘翻卷的袖缘,目光如炬地问道:“嬷嬷可知‘金蚕化蝶’需用什么药引?”

老妇人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自然是要未破封的凤凰血。”她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从遥远的岁月中传来,“姑娘颈间的胎记,老身隔着三条街都嗅得到璇玑香。”

苏婉清心中一惊,正要开口追问,只听“咔嗒”一声,船舱的暗格突然弹开。苏婉清惊讶地望向暗格,只见整面墙都挂满了机关图谱。在众多图谱的最中央,一卷名为《九阙天工》的古籍格外引人注目,苏婉清凑近一看,落款处赫然写着她娘亲的闺名——林璇玑。

“主子吩咐,姑娘若参透这幅‘龙脉水经注’,便知令堂当年因何蒙冤。”嬷嬷点燃犀角灯,昏黄的火光舔舐着图纸边缘的暗纹,“太后七日后要在护国寺办沐佛节,那尊丈六金身佛像的眉心......”

“藏着最后一卷璇玑密档。”苏婉清接过嬷嬷的话,指尖轻轻拂过娘亲熟悉的笔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就在这时,甲板上传来一阵轻微的异响。苏婉清眉头一皱,反手迅速抽出嬷嬷发间的银簪,在灯影的映照下,清晰地看到舱门外一个扭曲的人影。

“小心!”嬷嬷的尖叫声与破窗声几乎同时响起。苏婉清在寒光中看清了刺客腕间的孔雀翎刺青,心中突然想起凌墨渊。来不及多想,她手中的银簪如闪电般刺向对方的“天泉穴”。

“喀嚓!”随着一声清脆的骨裂声,刺客的手臂无力地垂下,整个人如断线的风筝般坠入水中,溅起一片水花。

嬷嬷见状,抚掌而笑:“好一招‘星坠天枢’,不愧是璇玑阁嫡传。”

苏婉清望着掌心随血脉跳动的暗红符咒,心中突然豁然开朗,终于读懂了凌墨渊那句“以血为契”的真正含义。洛水河的水面倒映着渐次熄灭的孔明灯,苏婉清知道,这场始于暴雨夜的棋局,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终究要将所有人都卷入璇玑阁燃烧了二十年的余烬之中。

“嬷嬷,能否跟我讲讲我娘亲的事?”苏婉清转身看向嬷嬷,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嬷嬷微微叹了口气,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姑娘,你娘亲林璇玑,那可是璇玑阁最杰出的传人。她聪慧过人,心怀大义,凭借着精湛的机关术和过人的胆识,在江湖上闯出了赫赫威名。然而,树大招风,她的才华和威望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陷害。二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阴谋,让璇玑阁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你娘亲也因此蒙冤受屈……”

“那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苏婉清急切地问道。

“这……”嬷嬷犹豫了一下,“老身也并不十分清楚。只知道此事牵涉甚广,甚至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太后即将举办浴佛节,那尊佛像的眉心藏着最后一卷璇玑密档,或许从中能找到真相。”

苏婉清默默点头,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浴佛节上揭开真相,为娘亲洗清冤屈。

夜更深了,乌篷船在芦苇荡中继续前行。苏婉清站在船头,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思绪万千。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