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权力之链 > 第20章 “特种阀门”的踪迹

第20章 “特种阀门”的踪迹

就在陈明和张磊与马健进行“喝茶”谈话,并初步撬开其心理防线,获得指向副总经理钱坤的关键供述的同时,调查小组的另一位老将刘孟德,也正带领着一路人马,围绕着三年前那份被压下的“特种阀门”内部审计报告,进行着艰苦细致的深度挖掘。

刘孟德深知,那份审计报告既然敢于提出质疑,并且点出了采购价格和使用数量上的明显问题,就绝非空穴来风。而此事最终不了了之,恰恰说明了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猫腻和更高层级的干预。

他首先通过市纪委的正式手续,从市自来水总公司的档案室,调阅了当年所有与那批“进口特种阀门”采购相关的全部原始档案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了采购申请、招标(或议标)文件、供货合同、付款凭证、海关报关单(如果有的话)、产品合格证、入库验收单、仓储保管记录、领用出库单、以及各个工程项目的安装使用记录等等。

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档案,刘孟德并没有急躁。他带着一名从市审计局借调来的、熟悉工程物资审计的年轻业务骨干小赵,一页一页地仔细核对,一项一项地认真比对。

经过连续两天不眠不休的工作,他们果然从中发现了重大疑点。

正如那份内部审计报告所指出的,这批号称从德国进口的“特种阀门”,采购合同上标注的单价高得惊人,几乎是同期国内同类型优质阀门价格的三到西倍。而付款凭证也显示,市自来水总公司确实是按照这个高昂的价格,向上游供应商——也就是马健控制的“江城通源管件经营部”——足额支付了全部货款。

然而,在入库验收单和后续的领用出库单上,问题开始显现。首先,入库验收单上虽然有仓库保管员和验收人员的签字,但对于阀门的具体品牌、型号、产地等关键信息的记录,却显得有些含糊不清,不像对待其他重要物资那样严谨细致。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这批高价“进口特种阀门”的总采购数量,与后续各个工程项目有明确记录的领用和安装数量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小的缺口。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阀门,不知去向,账面上只有出库记录,却没有对应的安装使用位置和工程验收证明。

“刘老师,您看这里,”年轻的审计员小赵指着一张汇总表,对刘孟德说,“我们核对下来,这批‘特种阀门’,明确记录了安装到具体工程管段的,只有不到七百套。但当时的采购合同和入库单上,写的可是一千套整。这中间差了三百多套,价值上百万元的阀门,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刘孟德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知道,这绝不是简单的账目疏漏所能解释的。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刘孟德决定亲自带人,前往市自来水总公司的中心仓库,以及当年几个声称安装使用了这批“特种阀门”的主要工程点,进行实地勘查。

在中心仓库,当刘孟德提出要查看当年那批“进口特种阀门”的剩余库存或者相关的出入库台账时,仓库的保管员却显得有些支支吾吾,先是说“年代久远,不好找了”,又说“仓库管理混乱,账目可能不准”,最后勉强翻出几本字迹潦草、记录不全的旧台账,上面关于这批阀门的记录更是错漏百出,根本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而在几个当年进行过管网改造的重点工程现场,刘孟德他们也发现了不少蹊跷之处。有些管段的阀门,明显有近期被更换或维修过的痕迹,与工程档案中记录的原始安装情况不符;有些关键位置安装的阀门,经过懂行的技术人员仔细辨认,发现其品牌和型号,根本就不是合同中约定的那种高价德国进口货,而是一些外观相似、但价格却便宜不少的国产或合资品牌产品。至于那些工程档案中的阀门安装记录和验收报告,也大多写得过于简单,有些甚至连具体的安装日期和责任人签字都模糊不清,或者明显有后补的嫌疑。

调查似乎又一次陷入了困境。虽然疑点重重,但都缺乏最首接的证据。

就在这时,刘孟德想起了那份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人。如果能找到当年那位敢于提出质疑的审计员,或许能了解到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通过多方打听,刘孟德终于辗转联系上了那位名叫王建国,大家都称呼他老王,当年负责撰写那份审计报告、如今己经退休赋闲在家的老审计员。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刘孟德以私人身份,提着一些水果,登门拜访了老王。

老王己经年过六旬,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看起来是个非常正首倔强的老人。一开始,听刘孟德提起三年前那批“特种阀门”的事,老王还有些警惕和犹豫,不愿多谈。

刘孟德耐心地向他解释了自己正在调查的一些情况(当然,隐去了具体的案件信息和调查进展),并恳请他能提供一些当年的真实情况。

或许是看到刘孟德态度诚恳,又或许是退休之后,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和顾忌,老王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长叹一口气,打开了话匣子。

“刘同志啊,不瞒你说,当年那批阀门的事,确实是我心里的一块病!”老王提起往事,依旧显得有些激动,“我当时就觉得这里面问题大了去了!哪有那么贵的阀门?就算真是进口的,也不至于比市价高出那么多!而且,数量也对不上!我当时就怀疑,这里面肯定有以次充好、虚报冒领、套取国家资金的重大嫌疑!”

“那我记得您的审计报告里,也明确提出了这些质疑。为什么后来……”刘孟德追问道。

老王苦笑一声:“我的报告是交上去了。可没过几天,就被上面给压下来了。分管的领导找我谈话,说是‘情况特殊、技术复杂’,让我不要‘捕风捉影、干扰正常工作’。后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只说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批评教育’。我当时就知道,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捣鬼,而且能量还不小。我一个搞审计的,人微言轻,又能怎么样呢?”

刘孟德又问:“老王,那您还记不记得,当年具体负责这批‘特种阀门’采购和分配的关键经手人,是谁?”

老王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钱坤!就是现在的那个钱副总!那时候他还是物资供应科的科长,这批阀门的采购、入库、分配,几乎都是他一手操办的。魏鹏那时候刚当上总经理不久,很多具体业务,都还倚重像钱坤这样的‘老人’。”

钱坤!又一个关键人物浮出了水面!而且,与马健的供述,形成了惊人的吻合!

送走了心情沉重却又收获满满的刘孟德后,老王似乎想起了什么,又从里屋翻出一个旧笔记本,在上面查找了一会儿,然后给刘孟德打了个电话。

“刘同志,我想起一个事,不知道对你们有没有用。”老王在电话里说,“我记得,当年在那批高价‘进口特种阀门’入库前后,几乎是同一时间段,仓库还入库了另外一批数量不小、但价格却便宜得多的国产阀门。当时我还纳闷,既然买了那么好的进口货,为什么还要买这些普通的国产货呢?我记得我好像还随手在工作笔记上记了一下那批国产阀门的入库数量和型号,我找找看……”

几分钟后,老王报出了一串数字。

刘孟德拿着这串数字,立刻赶回调查组,和年轻的审计员小赵一起,连夜重新核对自来水总公司当年的所有物资入库记录。

果然,他们找到了一份被忽略的、记录着一批普通国产阀门的入库单据!这批国产阀门的入库时间、规格型号虽然与那批“进口特种阀门”有所不同,但其入库的总数量,竟然与之前审计发现的“进口特种阀门”账面上消失不见的缺口数量,惊人地吻合!

一个大胆却又合乎逻辑的推断,瞬间在刘孟德和陈明(在得知这一最新进展后)的脑海中形成:这很有可能就是一起精心策划的“偷梁换柱”——用低价的国产阀门,替换掉合同中高价的进口阀门进行安装,然后将那些真正高价的进口阀门虚报损耗或隐匿不报,再通过其他渠道倒卖出去,从而套取和侵吞国家资金!

这强烈的暗示,如同一道刺眼的闪电,终于彻底划破了“特种阀门案”的重重迷雾!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