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权力之链 > 第10章 “铜墙铁壁”难攻破

第10章 “铜墙铁壁”难攻破

接下来的两三天,陈明、刘孟德和张磊三人,就像在市自来水总公司“上班”一样,每天准时到那间临时安排的会议室报到,也准时离开。

自来水公司那边,倒也每天都陆陆续续地给他们送来一些项目资料和财务报表。但这些材料,要么就是厚厚的一大摞,里面夹杂着大量无关紧要的会议纪要、学习心得、宣传稿件,核心有用的信息却被淹没其中,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扒拉出来;要么就是“干净”得过分,所有的项目审批流程都显得完美无缺,所有的财务数据都清晰明了,所有的合同文本都规范标准,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陈明他们也逐一约谈了自来水公司工程部、财务部、物资采购部等几个关键部门的中层负责人。这些人,无论职位高低,年纪大小,面对纪委调查人员的询问,都表现得出奇的一致:态度恭敬,有问必答,但回答的内容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谈到工作成绩,那都是领导有方,员工努力;问到具体问题,比如某个项目为何周期那么长,某项开支为何那么大,他们则众口一词地归咎于“客观困难”、“历史遗留问题”、“行业特殊性”,或者干脆就是“具体情况我不清楚,那是某某某负责的”。而提到他们的顶头上司魏鹏总经理,则无一例外都是满口赞扬,什么“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听得张磊都忍不住想笑。

几天下来,调查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会议室里的气氛也有些沉闷。张磊年轻,耐性稍差,他一边费力地从一堆文件中翻找着可能有用的线索,一边忍不住向陈明和刘孟德抱怨:“陈哥,刘老师,你们说这叫什么事啊!这些人明显是串通好了的,嘴巴比蚌壳还紧!给我们的这些材料,不是废纸就是被他们处理过的,根本查不出问题。我看他们就是在故意敷衍我们,拖延时间!”

陈明示意他稍安勿躁,声音依旧平静:“小张,越是这种情况,越要沉得住气。对方既然敢这么做,就说明他们自认为己经把所有漏洞都堵死了。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他们真的做了手脚,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耐下心来,从这些看似无用的材料和滴水不漏的供词中,找出那些不合常理的地方。”

刘孟德也点了点头,补充道:“没错。做我们这行,耐心和细心比什么都重要。有时候,线索就藏在你最不经意的地方。别看他们现在嘴严,等我们真抓到一点实锤的东西,再跟他们谈话,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话虽如此,但面对着眼前如山的“垃圾文件”和一个个“滑不溜手”的谈话对象,调查工作确实陷入了一种胶着状态,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铜墙铁壁。

就在调查组进驻自来水公司的第三天下午,总经理魏鹏的办公室里,气氛却有些微妙。

魏鹏把副总经理钱坤单独叫了进来,屏退了其他人。

“老钱,纪委那几个人,这几天都在查些什么?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动向?”魏鹏的脸色不像前几天在公开场合那么轻松,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

钱坤连忙汇报:“魏总,陈明他们这几天,主要是在看我们近几年的工程项目资料和财务账目。他们还约谈了工程部、财务部和采购部的好几个人。听下面人反映,他们似乎对几个老旧管网改造项目,还有和我们长期合作的那几家工程材料供应商,问得比较细。”

魏鹏听了,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着,沉吟不语。老旧管网改造项目,还有那几家供应商……这正是他最不愿意被人深究的地方。

“你跟相关部门的人都打好招呼了吗?”魏鹏突然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盯着钱坤,“所有可能出问题的环节,‘痕迹’都清理干净了没有?那些不该说的话,让他们都把嘴巴给我管严实了!特别是那几家供应商,让他们最近都安分一点,别出什么幺蛾子!”

钱坤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连忙点头哈腰地说:“魏总您放心,我都己经反复交代下去了。所有能想到的地方,都做了处理,保证让他们查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相关的人员,也都敲打过了,他们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供应商那边,我也都通过气了,让他们最近夹着尾巴做人。”

“那就好。”魏鹏的脸色稍缓,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地叮嘱道,“纪委的人,都是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他们既然敢进驻检查,肯定是有备而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你让下面的人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千万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任何纰漏。有什么异常情况,立刻向我汇报。”

“是,是,我明白。”钱坤连声应道,这才小心翼翼地退出了魏鹏的办公室。

而在自来水公司提供给纪委调查组的那间临时会议室里,刘孟德正戴着老花镜,一页一页地翻阅着一堆看似己经被废弃、堆在角落里的旧会议记录。这些记录纸张发黄,字迹也有些模糊,大部分都是些日常工作的流水账。张磊对这些“故纸堆”没什么兴趣,他更专注于那些光鲜亮丽的财务报表和项目合同,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数字上的破绽。

陈明则在认真梳理着己经约谈过的人员名单和他们的主要供述,试图从中找出一些矛盾和可疑之处。

突然,刘孟德“嗯?”了一声,似乎发现了什么。他扶了扶老花镜,把手中的一份会议记录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把那一页单独抽了出来,递给陈明:“陈明,你看看这个。”

陈明接过那份己经有些破损的会议记录,这是一份三年前关于某个老旧小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材料选型问题的专题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上显示,当时参与讨论的好几位技术人员都倾向于选择一家资质较好、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的外地知名品牌管材。但记录中,魏鹏总经理却力排众议,最终拍板决定采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本地供应商A公司的产品,理由是“支持本地企业发展,且该公司报价较低,能节约成本”。

“这家A公司,我以前好像没怎么听说过。”陈明看着记录说。

刘孟德指着记录上魏鹏发言的那一段,说:“你再看看这个会议纪要的最终版本。我记得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小张,你把档案室前两天送来的那几份关于这个管网改造项目的最终版会议纪要找出来。”

张磊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很快从一堆己经归档的文件中,找到了刘孟德说的那份最终版会议纪要。

两份会议纪要放在一起对比,问题就出来了。在那份正式归档的最终版会议纪要中,关于材料选型讨论的细节,特别是魏鹏力排众议指定A公司的过程,被模糊处理了,只是简单地记载为“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同意选择A公司作为管材供应商”。之前那份原始记录中不同意见的交锋,以及魏鹏的强势拍板,都消失不见了。

“有意思。”陈明嘴角微微上扬,“看来,有人不想让别人知道当初选定这家A公司,是魏总经理一人的决定啊。”

刘孟德深邃的目光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这家公司,恐怕不简单。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能挤掉那些大品牌,拿到自来水公司的项目,背后要是没点故事,我可不信。”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