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大礼堂座无虚席,齐昊站在演讲台上,背后大屏幕显示着《东西》的乐谱分解图。台下前排坐着迈克尔和几位格莱美评委,中间区域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们,而后排挤满了举着手机的学生。
"这首曲子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副歌部分的转调。"齐昊按下遥控器,屏幕切换到和弦分析,"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与布鲁斯音阶在这里交汇,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他拿起舞台中央的古筝,即兴弹奏了一段《东风》的原始旋律,又无缝衔接到《东西》的副歌。台下响起一片恍然大悟的"啊"声,几个学生立刻低头记笔记。
"当然,这样的融合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齐昊笑着看向迈克尔,"比如如何让古筝的微分音与钢琴的十二平均律和谐共处,这要感谢迈克尔三十年前的研究成果。"
大屏幕播放迈克尔1987年的论文《东西方音律融合的可能性》,齐昊特意用红圈标出关键段落。台下的迈克尔惊讶地挑眉,随即会心一笑——这篇冷门论文连他自己的助理都不知道。
演讲结束后,伯克利现代音乐学院院长拦住齐昊:"我们想开设'东西方音乐融合'选修课,能否借用你的分析方法?"
"荣幸之至。"齐昊从包里取出U盘,"这是我整理的所有技术笔记,包括Ω和弦的详细解析。"
院长接过U盘的手微微发抖:"你确定要公开?这在商业上可是..."
"音乐本该共享。"齐昊看向不远处被学生围住的刘菲,她正展示父亲留下的古琴指法图谱,"况且这些成果本就不该被垄断。"
《滚石》杂志编辑部的会议室里,主编杰森将最新一期样刊推到齐昊面前。封面是他站在伯克利讲台上的照片,标题烫金大字:《打破东西方音乐壁垒的年轻人》。
"读者反馈爆了。"杰森翻到评论区,"连保罗·麦卡特尼都留言说想合作。"
齐昊接过平板,最热评论确实来自保罗:"天才的融合!让我想起与乔治研究西塔尔琴的日子。"而紧随其后的,是Lady Gaga的留言:"需要feat歌手吗?"
"还有更实在的。"杰森打开Billboard官网,《东西》己经连续三周稳居世界单曲榜前十,成为首支进入该榜单top10的中文为主体的歌曲。
齐昊的手机突然震动,刘菲发来截图:《东西》在Spotify全球日榜升至第七,下方相关推荐全是"ese traditional music"标签的歌单。
"看来你带动了整个中国风的潮流。"杰森笑着说,"下周的《周六夜现场》邀约,考虑得如何?"
齐昊正要回答,会议室玻璃门被敲响。助理小林匆匆走进来,耳语几句后递上手机。屏幕上是《纽约时报》刚发布的新闻:陈明远因商业间谍罪被引渡回中国,涉案金额高达两千万美元。
"抱歉,我得处理些事情。"齐昊起身告辞,在电梯里立刻拨通了林雨晴的电话,"看到新闻了吗?陈明远的案子..."
"正要跟你说。"林雨晴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警方搜查他公寓时,发现了一批1994年的录音带,上面有刘菲父亲的名字。"
曼哈顿下城区的警察局证物室里,齐昊和刘菲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检查着刚解封的箱子里。那些标注着"Ω项目"的磁带己经泛黄,但保存完好。
"这是父亲的字迹。"刘菲指着一盒磁带边缘的小字,"'94.7.16 Ω第三版,绝密'。"
警官允许他们用警方设备播放。随着磁带转动,《东风》的原始版本流淌而出,比之前听到的更完整。在结尾处,突然出现三个人的对话:
"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了。"是年轻迈克尔的声音,"87%的自闭症儿童对Ω片段有反应。"
"太惊人了!"刘正风激动地说,"但必须保密,如果被制药公司知道..."
"放心,母带我会存进瑞士银行保险箱。"陈明远插话,"商业开发按计划进行。"
刘菲猛地按下暂停键:"他在撒谎!父亲日记里明确反对商业利用!"
齐昊翻看随磁带没收的陈明远笔记本,其中一页写着:"Ω可申请音乐疗法专利,价值预估2.4亿美元..."
"所以这才是他偷磁带的真正原因。"齐昊感到一阵恶心,"他想垄断音乐疗法市场。"
警官递来最后一件证物——一个贴着Ω标签的钥匙:"从陈明远保险箱找到的,应该是瑞士银行的。"
刘菲接过钥匙,突然泪流满面:"父亲去世前寄给我的信里说...'钥匙在正确的人手中才能打开希望之门'。"
两周后的《周六夜现场》舞台上,齐昊的表演成为当晚最大亮点。他没有选择大热的《东西》,而是弹唱了一首全新创作的《钥匙》。副歌部分使用了完整的Ω和弦进行,歌词讲述了一个关于传承与救赎的故事。
当唱到"你留下的不只是旋律,是千万扇待开的门"时,镜头切到台下观众席——迈克尔与几位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正跟着节奏轻轻摇摆。更令人动容的是,当间奏加入古琴独奏时,一个自闭症女孩突然站起身,走向舞台方向,保安刚要阻拦,女孩却清晰地说出了人生第一个单词:"Music."
这一幕通过首播传遍全美,社交媒体瞬间爆炸。演出结束后,齐昊在后台接受了简短采访:
"这首歌献给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刘正风教授,以及所有用音乐治愈灵魂的人。"
次日清晨,瑞士银行纽约分行刚开门,齐昊和刘菲就带着那把钥匙出现了。保险箱里只有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Ω和弦的完整研究论文、临床试验数据,以及...
"父亲的字迹!"刘菲捧着一封未拆的信,信封上写着:"致打开此箱的人,无论你是谁,请将Ω用于光明之处。"
信纸上是刘正风工整的手稿,详细记录了Ω和弦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照片:1994年的录音室里,年轻的刘正风、迈克尔和...坐在角落的张峻?
"等等,"齐昊凑近细看,"陈明远旁边这个低头调音的人,是张峻?"
刘菲倒吸一口凉气。照片背面写着日期和人员名单,在"助理工程师"一栏,赫然是张峻的名字。
回酒店的出租车上,齐昊拨通了林雨晴的电话:"查一下张峻1994年的经历...对,重点是是否参与过录音工程。"
挂断电话后,刘菲若有所思:"如果张峻早就知道Ω的价值..."
"就能解释他为什么一首针对我了。"齐昊望向窗外,时代广场的巨屏正在播放《钥匙》的片段,"在原本的时间线里,周杰伦的《东风破》大火,而张峻的职业生涯却每况愈下..."
车停在红灯前,路边报摊的杂志封面吸引了齐昊的目光——《人物》周刊最新期,张峻憔悴的脸旁标题写着:"从歌坛王子到破产:一个被贪婪毁灭的天才"。
"要给他个机会吗?"刘菲轻声问。
齐昊没有立即回答。车载电台正播放着《钥匙》的副歌部分,Ω和弦独特的音程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像一把无形的钥匙,正在打开某个尘封己久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