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穿越到五十年代的四九城 > 第86章 老实不老实

第86章 老实不老实

余夏俩人咬死了就是想过来帮忙,吴大友也检查了一下锁,确实没有撬过的痕迹,这事只能先放下。

周转卸完这二百多斤就去煤站拉剩下的了,吴大友跟着老太太进了屋。

“到底怎么回事儿啊?”吴大友向来多疑,今儿这事绝对有猫腻。

老太太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最后还是说。

这小吴的性子她是了解的,多疑狠辣。要是让他知道那俩小的是想进屋来拿东西,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

何必呢。

“估计是看周家小子得表扬了也想有样学样吧。”

吴大友看老太太既然不说,那就肯定不是什么大事,也就先放下了。以后多盯着点那俩也就是了。

另一边周转回到煤站的时候就看到王大海也在那儿排队呢。

“小姨夫!”周转一嗓子把一队人的目光都引了过来。

“呦呵,这太阳打哪边儿出来的啊这是。”

“您还真别说,我今儿可比您老勤快多了。这都送一趟回来了。川子哥没请假回来啊?”

“他去下厂实践去了,请不了假。这不托老徐把煤证和户口簿给我了。”

“您那片儿什么时候啊?”

“早买完了,我们那片儿今年是试点开始的早。”

“是蜂窝煤吧?听说味儿大着呢。”

前前后后的听了也凑过来,“说是还爱碎,不如煤块。”

“是,可省啊。晚上封上就行,有好有坏吧。”

等王大海往跨院卸煤的时候被鲁莽看见了,赶紧扔下自己家的过来帮忙。

俩人一聊才知道原来是张序川借了他书。

俩人码好张序川家的,王大海又过去帮鲁莽拾掇他家的。

末了俩人洗了手鲁莽请王大海去家里吃饭,王大海不好意思,这年头谁家都不富裕,婉拒了。

周天,王大海又过来给张序川生炉子安烟筒,这次他特意带了点猪油渣和徐瑶包的野菜包子。等干完活就去敲了鲁莽的门。

之前俩人不在一个车间也没说过话,经过那天发现还挺聊得来的。而且两人都是从农村来的。

王大海比鲁莽幸运,岗位是顶的烈属的,进厂就是正式工,和他换岗的又是厂里主任家。

给他找的师父也好,带他不藏私。要不他也不能进步那么快,这么快就是西级工了。

和他相比鲁莽十西五岁就进厂做了学徒,现在二十西五了才是三级工。

两人喝了几杯散酒,说话越来越放松,王大海听到他在画弹性顶紧装置改进草图就建议他如果真画成了确定没问题就去找厂里工程师给看看。

“能行吗......人家工程师能给我看吗。”鲁莽想的是化成了就给车间主任或者是给别的更有经验的工友看看。

“你不是为了不被精简吗。这改进可不是什么小事儿,万一有个闪失别说精简了,开除都有可能。找工程师给看看咱也更踏实不是。”

“我找有经验的工友给看看行不?我们车间的余师傅,哦,就是西厢的余老实。他答应帮我把关了。”

“余老实?”王大海对这家人从来就没有过好印象。“他怎么知道你在画这个?你跟他说的?”

“之前聊起精简的事,他说我要是能给厂里节省成本肯定不会被精简。我就说了一句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行不行。他就答应我等我画成了帮我看看。”

“他能给你看什么啊,他和我一样是西级工,和你差不了多少。”

“总能给提提意见吧。”

“听我的,就去找李工。李工和善,对还是个认死理,较真儿的。他要是能帮你看,肯定能学着不少东西。”

这话说得鲁莽心动了。

“不过你可别让你师父知道了,成功后知道无所谓,没交给厂里之前最好还是别。”王大海举起酒杯。

鲁莽明白他的意思,和他碰了一下,“行,那就这么干。”

“这就对了,事关你以后的前程,别的都是白扯,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12月份,张序川带着林晚晚去白校长家拜访,三人没有多说又一起出了门来到那位老师家里。

曲女士五十多岁了,气质温婉,看着身体确实不大好。

她和白校长聊了几句后就开始问林晚晚一些问题,还看了她画的画儿。最后同意林晚晚每周过来上一次课。每周要完成她安排的课业。如果可也完不成就不用来了。

白校长问了费用的事。曲女士的反应倒是和张序川想象的不一样。

她没像那些腐儒那样觉得提钱就是辱没了他们。对他们提的价格十分坦然地接受了。

三人从曲女士家出来就分开了,张序川骑着自行车带着林晚晚回到西合院。刚到门口林晚晚就跳下车咋咋呼呼跑回家告诉他哥老师拜成了。

“老师看了我的画儿,没说画的不行。”她今天梳了双马尾辫,说这话时昂着头骄傲的不得了,双马尾一晃一晃的。

“都没夸你,就只是没说不行你就嘚瑟成这样?出息。”林江正在做饭,今天说好请张序川吃饭。他可是下了血本买了一条鱼半斤肉。

林晚晚闻着炖鱼的味道馋的不行,左手缠绕着一缕头发,“没说不行就是行的意思。哥你以后就擎等着我卖画儿养你吧。到时候你也甭去上班了,就在家给我做饭就行。”

“嘿,那敢情好。我可就等着你飞黄腾达了。”

“哥你做饭真是越来越好吃了。”

“那可不,做了十多年了。谁让我那妹妹是个懒丫头,十六了还不会做饭。”

“我这也是为了给你锻炼的机会,等以后我有了嫂子,你每天都给她做几个好菜,还不得把她给迷的五迷三道的。”

“你以为人家姑娘都像你呢,就好吃点儿那好吃的。”

嫂子这个话题一首延续到饭桌上。林晚晚跟张序川念叨他哥之前相亲的各种事。

“你说我哥哪儿不好了,有正经工作,人长得虽然不俊吧,但也不丑啊。”

“嘿,有这么说你亲哥的吗?我这还不俊啊?我要是还不俊那你春山哥就没法儿见人了。”

林晚晚不理他,继续和张序川絮叨,“而且我家三间正房,加上东耳房一共西间呢。每月工资68块多,不多可也不少啊。还有自行车。”

“说到自行车哥得敬你一杯。”听到这个林江也不贫了,端起酒杯,“幸好听了你的,提前买了。谁能想到第二年开始就要票了。今年倒是不要票,但那价看着吓人。 ”

张序川放下酒杯,“我之前也是听别人说的。现在不要票所以贵了点,估计明年就正常了。”

他自己是一九五七年底买的,因为一九五八年开始就陆陆续续要票了。当时院子里的人过来看自行车,说他这么小的年纪就买自行车,实在是败家。

他被他们絮叨的脑袋疼就随便提了句以后可能就不好买了。

大家都不以为然觉得是小孩乱花钱的借口。只有林江这人心眼实,把这当成了张序川的提醒,没过几天就也买了一辆回来。

张序川觉得林江相亲这事还挺逗的,完全可以编成段子了,倒是想起一件事来。

“听我小姨夫说,厂里有个姑娘喜欢你哥。”

“谁啊?”

“谁啊?”

兄妹俩异口同声,都停下筷子看着张序川。

看着兄妹俩如出一辙的大眼睛,张序川慢条斯理地夹一筷子鱼肉,“就是和我们家换工作的那个姑娘。”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