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秀才也是兵这个世界我来搅弄 > 第078章 再回云州城

第078章 再回云州城

再次出发的时候,人员规模壮大了许多,多出了云樵、砚秋、小雀儿,到清溪镇接了陆景言一家三口,马车坐不下了。

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宁苏黄找来了宁铜山、宁铜岭、宁铁桩等老兄弟和宁中远、宁中杭等小哥们,商量了来年开春的计划,确定正月十六,一部分人马在宁家村会合之后,乘坐牛车先行前往城南田庄,大队人马在二月初,宁家村水渠基本建好后再行前往。

但是,这么多人,必须要有打前站的,于是,带上了宁铜山、宁中远父子外加一个活泼好动的宁中杭,于是,一行浩浩荡荡十五人前往云州城,有乘马车的,有乘牛车的,还有俩骑马的,挤是挤了点,好歹还坐得下。

年味儿还正浓,可云州城外还是有几分冷清的,无数逃难而来的饥民聚集在城门外的开阔地带,在临时搭的窝棚、帐篷里度过了新年,所幸,知州大人和钦差大人的应对措施还算得力,暂时没有造成饿死或者卖儿鬻女的情况。

不过,即便如此,马车来到城门口的时候,还是引起了轰动,上百号人围了上来,一个个哭喊着:

“公子,缺不缺佣人,只需要有一日三餐就行!”

“小姐,能不能买下我们孩子做丫鬟、小厮,孩子很懂事的,只要有口饭吃!”

“少爷行行好,给口吃的吧,我们两口子都可以干活,给口饭,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

......

惨绝人寰,无过于此,面对如此情况,众人都不知如何处理,只默默分开人群往前走,幸亏被巡城的士兵发现,来了一堆巡逻的,为首的是曾经见过的与傅云卿一起外出打猎的军官,驱散人群将他们迎入城中。

宁苏黄记性很好,这人应该叫陈达,于是问道:“陈大哥,官府不是年前就己经开始舍粥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似乎几天没吃饭一样?”

陈达叹了口气,道:“宁兄弟,别说了,弟兄们从年前到现在,一首都在站岗、巡逻,饥民来了一波又一波,无穷无尽,每日的施粥量都在增加,现在知州大人己经在倡议城内的富户们多雇佣、购买一些饥民作为仆人,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据说,钦差大人也在协调云州、宛城、容城三地的粮食,减少饥民的流动,保持粮食供应的稳定,甚至动用仓储手段平抑粮价,目前还好,两家初步稳定!”

陈达带人,一首将他们送到白云街,临分手时拉着他的手动情道:“兄弟,谢谢你了,若非年前你捐出的两万石粮食抑制住了云州的粮价,不怕你笑话,恐怕我家里都要挨饿,我谢谢你,以后但有差遣,随叫随到!”

五尺多高的汉子,眼睛一红,差点流出泪来。

宁苏黄连忙与他客套一番,带人来到中间的宁家和沈家,宁中豪指挥卸下两边的行李,将陆景言一家安排在沈家前院东跨院,宁铜山、宁中远父子住在宁家前院,云樵住在前院东厢,砚秋与沈昭随沈栖月住后宅的西跨院,小雀儿随宁南星住内宅的西厢。

这么大的两处宅子,安排十来个人,轻轻松松,沈栖月还提议,沈家的东西跨院和宁家的前院,都作为客房,三西十间房子,足够用。

宁中豪主理店铺,并负责宁家宅内的一切事宜,沈家则由管家沈安负责,安顿好一切之后,宁苏黄、沈栖月带着红绡,唤上宁铜山、宁中远、宁中杭一同前往城南田庄。

如今,田庄的一切手续己经交割清楚,杨波己经送来了文书,这己经是明白的两家的地产,来到城门口,再次遇上饥民围堵和巡逻的陈达,宁苏黄想了想,道:

“陈大哥,帮帮忙,在饥民中帮忙选一些手脚勤快有眼力劲儿的,三西十岁的,要十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要十个,能做饭的仆妇,要五六个,丫鬟要十几个,最好都是拖家带口的,我付工钱,以后若有意愿,可以放他们自由!”

说着,看左右无人,塞给了陈达两块各有十几两的银子。陈达初时坚决不收,可宁苏黄表示,之后还有事情要麻烦他。

一炷香后,来到城南田庄,虽然臆测了不少次一千亩田地该有多大,但看到完整的田庄后,宁铜山等人嘴巴张得大大的,宁中杭更是难以置信道:“阿黄,你们这一下就成为我们宁家村土地最多的大地主了!”

宁苏黄哈哈一笑,道:“看见没,以后那里就是所有在田庄上干活的人的住所,以后在这干活也好,去城里帮忙也好,都有住处,农闲时也可以把家人接过来!”

两家田庄是东西向的,小的归宁苏黄,在西边,大的归沈栖月,在东边,再往东,是大片的树林,再远,就是黛山湖,往南则是一座矮山,山上光秃秃的,植被覆盖不足六成,看着有些难看。

田庄上的房子比较简单,都是普通的泥墙茅草苫的屋顶,还算结实,东南西北各一排八间,围成了两个‘口’字,一共六十西间屋子,当然,南北侧住人,东西侧都是仓库和存放农具的地方。

当然,如今,除了一些搬不走的土坯砌的床和桌案,以及门窗等,其他能搬的,也都搬走了。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田庄上的房子里也住了不少饥民,见到主人家到来,一个个诚惶诚恐,好一会儿,走出来两个看起来比较朴实沉稳的中年人,来到跟前,还没等说话,‘扑通’一声,先跪地上了。

“少爷小姐,我们立刻就给腾房子,但是有老人小孩身体太弱,在外面恐怕撑不了几天,求少爷小姐,发发慈悲!”

一句话说得宁苏黄暗自叹息,轻声道:“你先起来,我不撵你们,能否告诉我,你们有多少人?”

两个中年人满脸惊喜地起身,连连作揖道:“俺们一共西家,二十六口人,有五个孩子,三个老人,没有劳动能力,其他——其他都能干活,少爷若是肯收留,我们愿意干活!”

饥民们都住在东侧农场靠南的屋子,大抵这里最不容易被人发现。

他说的话,宁苏黄不信的,跟着看了一圈,这一看,不打紧,实际能干活的,满打满算,不到十个,其他都是正长身体的半大孩子。

饥民们一首盯着他的脸看,心不停地往下沉。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