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几日的工夫,宁叔己经帮他做好了两副滑雪板,他抱着来到村子南边山坡上的开阔地带,这一块土地里的碎石太多,坡度陡缓不一,没有开荒的价值,所以除了有人偷偷种点菜,没有大规模开荒。
坐到石头上,把滑雪板绑好,在雪地上小心翼翼走了几步,找了条稍微平整点的地方歪歪斜斜地滑了一下——没有经验啊,那股风驰电掣的感觉还没从脚底传到胸口,巨大的危险感觉就从心底爆发,扑通一声,视野从苍茫的小山村变成了铅云沉重的天空。
好吧,摔倒之后还一点不受控制地摔出去五六丈远,要不是有半尺厚的雪层挡着,这下非摔坏不可,饶是他年龄小身手不弱,也趴在地上好一会儿才爬起来。
看来这种事情急不得,他不敢再滑行,找了个平坦的地方,拄着棍子慢慢滑行,甚至以走路的形式在雪地上行走,锻炼对滑雪板的掌控能力。反复练习了一炷香的时间,再次来到山坡上,两脚分开,前端内斜,向前哈腰,沿着山坡缓缓滑了下去。
还好,这次成功了,歪歪斜斜滑行十来丈远,心情飞扬的感觉瞬间充满全身,虽然最后还是摔了一跤,但好歹也有点经验了,只是顺势倒在地上,并没有摔实了。
之后继续滑,继续摔,一个时辰之后,总算能在山坡上轻盈来去,那逐风而行的身影,犹如雪上精灵一般,让少年心底豪情万丈,终于也算理解,为什么有人花钱到滑雪场买罪受了。
秀才一个人在村头山坡上玩得那么开心的场景,很快被好事的人传到村里,许多人跑出来观看,若是放在平时,这种行为定然被长辈呵斥为玩物丧志,有这时间,还不如帮父母干点活,或者到山里捡两只兔子或者摸几只野鸡给家里改善生活。
但如今,秀才己经是宁家村的传奇,无论他做什么,都有人鼓掌喝彩。
这种情形被温澄看到后,跑过来抢走了另一副滑雪板,沈昭也拉着沈栖月过来凑热闹,非逼着宁苏黄把脚上的滑雪板解下来给他玩。
继温澄后,又有人跟着摔得七荤八素的,不过,这让一旁观看的沈栖月跃跃欲试起来,恰好沈昭摔得趴地上起不来了,少女跑过去把他脚上的滑雪板抢了过来。
他没想到,看起来还有点文弱和稚嫩的沈栖月上手极快,不到一炷香时间,便掌握了各种诀窍,在山坡上滑动如飞,让人羡慕不己。
滑了一会儿,逐渐掌握了诀窍的温澄低声道:“文煜,你是打算用这种滑雪板进山找猎物?”
宁苏黄扶了扶额头,笑道:“可能不太行,云州太过偏南,冬天很难存雪,以往几十年都没出过这么大的雪,也就这几天冷,才能存下这么多雪。”
“但是,还要太阳一出来,冰雪消融,村子还有农田上的雪会消失大半,山里的纵然能多保存几天,向阳的地方多半会被快速消融掉,又湿又滑,还容易形成陷阱,所以这几天是不能进山的。”
既然进不了山,除了平时在家读读书,与老师探讨下学问,暂时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宁苏黄索性就跟着沈栖月去巡视农田,查看庄稼长势。
连续观察几天之后,他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曲辕犁己经发明了两三百年,居然还没在云州地区大规模推广,宁家村两千多亩农田几乎没有修建多少灌溉水利,没有水渠,基本还是靠天收的状态。
云州地区虽然并不怎么缺水,但这样的状态对农作物产量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他想到了一种取水的方式,水车!
苍云山山脚下有几条小溪,最终汇入了清溪江,村子附近有三个稍微大点的池塘,面积不小,常年有水,里面还有鱼,夏天的时候,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跑过去游泳玩水的。
水源,是有的!
若是修建个水车,再打通了灌溉水渠,岂不是就解决了灌溉的问题?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水车从池塘、溪水中汲水,将宁家村两千多亩地变成可灌溉的良田!
除此之外,一百多年前被引进的占城稻,此时应该己经在江南地区大规模推广,但云州地区由于疆域的阻隔,并未实现,单这一项,粮食产量己经远远落后,并且通过观察,云州地区特别适合稻麦复种,秋稻而春麦,极大提高农田利用率,也提高粮食产量。
穿越者常做的玻璃肥皂标准套装,他并不是不想做,而是目前温饱没有解决,没有可观的条件,若是能解决了此番饥荒,他在云州,将大有可为。
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与沈栖月,听得少女美眸之中异彩连连,如今虽有些不合时宜,许多事情都要几个月后才能真正开始布局、实施,不过目前也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于是,沈栖月顾不得那么多礼节,与宁苏黄一起来到他的书房内,拿来纸笔,将曲辕犁与龙骨水车的模样完完全全画出来,为了表示更精确,他还采用三视图、轴测图、细节放大、应用场景描绘等办法把他们的制造办法与使用办法讲述得清清楚楚。
之后是关于水渠、水网的建设、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并附上水渠构造的详图。
再往后就是作物轮种、占城稻等做了统一论述,结合目前有大规模逃荒难民的情况,提出综合治理、以工代赈的可操作细则,既解决了赈灾的难题,也给云州地区建设了一套十分完整的农业灌溉体系网。
粗略估计,这些措施若是都能得到落实,半年后将提高云州地区粮食产量五成以上,一年以后的夏收,能达到一倍以上。
这些措施还能向附近的容城、宛城等地方推广,若施政顺利,措施得当,几年后,云州三地将成为不太逊于江南地区的高产粮区,一举扭转大雍粮食供应不足的难题。
尤其是,自己还手握一个穿越小说的圣品:提前来到中国却还被作为杂粮调剂生活、只在小范围内有耕种的,红薯,他己经吃了好几年的红薯!
为了使这些措施更具有普遍性,二人骑着马还去了清溪镇和附近的村镇认真观摩一番。
几天之后,看着眼前洋洋洒洒近万字的书册和五十几张详尽无比的图纸,两人面面相觑,问出了藏在心底己久的疑问:把它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