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了,私底下嘀咕:“南京的飞机和飞行员是无限的吗?”
更让他们崩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军飞行员的战斗力直线飙升,并且有些飞行员的作战风格与之前完全一致,只不过优化了很多,作战技艺进步明显,以至于有些迷信的日军飞行员因此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以为对面的飞机里没有人,飞行员只是看上去像人的鬼魂而已。
什么2K时代的飞行AI无畏。
尽管如此,厮杀依旧在继续,南京上空阴云密布,涂装镰刀锤子的Bf109战斗机群呼啸升空,除了玩家架势之外,这次还增加了一些当地飞行员,他们的训练时长很少,训练经常会变成实战,日军战斗机非常喜欢欺负这些菜鸟,而玩家们也会玩命保护这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种子。
没办法,此时的民国文盲率高的可怕,马西埃放在这里都属于高知。
BF109的性能没话说,动力强劲,20毫米机炮与13毫米机枪的火力网足以撕碎任何日制战机,加上玩家们自己的魔改,具体火力和性能怎么样,只有遇到了才知道。相较于日军主力九六式舰载战斗机(最高时速435公里),Bf109的爬升速率优势尤为致命,从3000米爬升至6000米仅需4分30秒,而九六式需耗费近8分钟,这成了双方交战胜负手的关键数据,让菜鸟们也可以BZ起来。
“保持高度!别和他们绕圈!”
玩家颠佬的声音从无线电里响起,听到这句话的菜鸟们马上开始拉升,然后追杀他们的日军飞行员就只能吃灰了。
即便如此,依旧有志愿军飞行员的飞机被击落,还有失速的,反正菜鸟犯错的地方总是出乎预料,而对于这些出现问题的战斗机,玩家们都是统一要求飞行员跳伞,反正对支援来说,装备不值钱,人才更重要。
但日军飞行员会非常不讲武德地射杀跳伞飞行员,反正他们自己没有降落伞,被击落几乎必死无疑,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遵守规则,怎么爽怎么来。
“妈的,小鬼子,滚一边去!”
玩家“企业酱”架势的BF109突然从旁边杀出,把准备攻击跳伞飞行员的日军飞机凌空打爆,其他飞行员也开始掩护跳伞的战友。
日军飞行员小林次郎的九六式在低空仓皇盘旋,他属于刚从国内调到南京前线的飞行员,所以并不清楚前线情况,反正日本政府宣传支那战事的时候,都是赢、大赢、特赢的赢字辈宣传,国内民众都被蒙在鼓里,他本人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到前线就是去练习打猎的,那些愚蠢的支那人会被自己无情绞杀,而自己会在高空中欣赏他们的绝望和死亡。
可现在他惊恐地发现:“支那军的铁鸟像流星,打完就跑!”
尽管战术落后,日军凭借3:1的数量优势展开疯狂反扑。18架九六式分作三队,然后其他方向上又是同样的布局,投入战场的日军战斗机数量超过200架,从长江航道低空突入,试图以“人海战术”抵消技术差距。
或者说,这样把志愿军飞行员拉入到自己擅长的高度,低空狗斗可是日军专长,而他们紧急量产的零食战斗机更是极端强化了这点。
此时Bf109也暴露出了自己的短板,不是说玩家们不行,而是玩家们的操作方式普通人学不了,他们可以通过游戏系统给飞机补充弹药和油料,但其他正常的飞行员可做不到这些,菜鸟们在紧张的空战中按着射击按钮不松手,分分钟打光弹药,然后又因为频繁加速而耗光油料,反应过来的时候只能跳伞。
小问题,都是小问题,活下去,多来几次就都习惯了,无所谓的事情。
就在天空中僵持不下的时候,日军的列车炮已经进入了发射阵地。
炮管仰角调整至45度,日军工兵用设备固定铁轨。炮兵大尉佐藤狞笑道:“南京的瓦砾将证明,抵抗帝国是蝼蚁的愚行,开炮!”
随着一声巨响,炮弹在空中划出尖锐的呼啸声,其飞行轨迹因高弹道抛物线而呈现明显的弧度,如同一颗燃烧的陨石撕裂云层。尾部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炽热尾迹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中格外刺目,宛如死神投下的赤色长矛。当炮弹撞击地面时,动能释放形成直径约10米的巨型弹坑,冲击波以超音速向外扩散,半径30米内的砖石建筑如纸片般坍塌。而这只是火力全开前的校正射击。
当240mm列车炮发出轰鸣的时候,其他日军重炮也在旁边伴奏,刹那间,志愿军的阵地地动山摇,仿佛世界末日。
一名在前线的日军士兵感受着大地的震动,缓缓松了口气。
这次,总该拿下南京了吧。
第26节:炮平四海
“小鬼子的重炮正在轰炸老娘的阵地,咱们的列车炮呢!”量子少女的声音在通讯频道内咆哮着,他和安娜负责防守的这片阵地,不久前才被小鬼子的重炮犁过,现在又来。
虽然玩家们在游戏系统的支持下,开挂般的修筑了坚固的防线,但不可能让防线上的每个点都浇灌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而比如防炮洞的防御力就比较堪忧,它的主要功能是规避重炮的直接命中,但要是重炮炮弹正好落在附近,或者直接砸脑袋上,那就是活活震死和尸骨无存二选一。
“挺住,我们这边只差一点了!”
南京城内,志愿军正在紧锣密鼓的完成最后调整,足足10门K5列车炮正在逐渐进入发射阵地,准备对日寇怒吼。
绝对经典的二战德军武器,正所谓哪里有德军,哪里就有K5。
比起名声更大,但需要专门部署的卡尔和古斯塔夫,K5的泛用性更强,普通榴弹的射程就超过60公里,火箭增程弹能打86公里,其中310mm的滑膛改进型,射程甚至超过了一战的巴黎大炮,并且机动性更好。
至少二战的德国军工还是值得信赖的,设计师不抽风的请款下。
是不是,虎式坦克。
K5的成名战就是安齐奥战役,两门隐蔽在铁路隧道内的K5就压制了盟军四个月,甚至打出过一次炮击就让767人的部队仅剩6人的辉煌战果。
虽然这东西的研发时间是1933年,入役1936年,听起来有点战前老古董的味道,但技术指标真的不落后,哪怕是280(实际上283)口径的都能全方位完爆日军此时的任何一款重炮,不愧是能把古斯塔夫造出来的国家。
现在足足十门K5部署在南京城内,这就意味着以南京为中心,半径60公里内都在K5的打击范围之内,并且该炮的精度也很不错。
更何况制造这玩意儿的加工精度可是远超原版的,设计上都一样,但更高的加工精度让这十门K5的常规弹药有效射程就超过70公里,精度比原版高一倍。
这完全是精度堆砌起来的结果,是最基础,也是最难的地方。
此时的日军刚刚结束轰炸,看着硝烟弥漫的志愿军阵地,日军指挥官满意地点了点头。
“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