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上不是跟我们有不一样的地方吗,你看这机炮和机枪的位置,只能说经典的设计大家都喜欢,反正跟我们无关。
  好吧,其实日本也知道,志愿军这恐怖的飞机数量,如果真要是德国卖的,那就是结盟关系了,生死盟约的那种,反正日本扪心自问,不可能给自己的盟友这么多好东西,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志愿军有自己的生产线。
  可这么判断的话,事情又一次回到了远点,志愿军的补给在哪里?
  日本的各个情报机构已经在玩命行动了,但效果完全等于零蛋,仿佛志愿军是虚空补给,天降弹药,不是常理能够解释的。
  盘外招没有任何效果的情况下,日军只能正面死磕,好在他们的新锐武器都到了。
  “开炮!”
  随着一声声炮响,志愿军阵地上升起了黄绿色的气体,日军拿出了他们的生化武器一一氯气,这玩意儿可是屡试不爽。
  但紧接着,对面的志愿军炮兵就开始疯狂反击,日军阵地上也开始升腾起黄棕色的气体,这是更恐怖的芥子气。
  氯气的主要毒害目标是呼吸系统,但芥子气可是连皮肤都不放过的。
  日军虽然有配发防毒面具,但他们早就习惯了用毒气弹欺负国军,所以配发不等于使用,不少日本士兵甚至都没带,不过戴上了也没用,他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封闭自己身上的每一寸皮肤,芥子气需要全密闭防护服来保护自己。
  而志愿军这边都是覆盖整张脸的防毒面具,头部完全罩住,并且战斗一开始就放在自己手边,这是各级指挥权三令五申的,加上小鬼子使用毒气弹有前科,所以战士们都非常认真地执行这道命令,所以日军的氯气杀伤力不大,反倒是他们的阵地被芥子气熏了个透心凉,随后被志愿军打了一波反冲锋。
  在这次冲锋中,志愿军中总算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坦克,BT-7快速坦克,装备45mm坦克炮,火力放在南京战场上绝对够用,速度快,马力足,重量只有13.8吨,最大越野距离354公里,至于装甲防护,小鬼子也没多少前线反装甲武器的,换成火炮,那轻坦的解决都差不多,还不如加快速度突破呢。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战训练,凡是活下来的都已经适应了志愿军的作战模式,与坦克车组密切配合,虽然还是会出现掩护不到位的断档情况,但整体上进步显著,已经可以用来突破日军阵地。
  南线逼近到光华路附近的日军被好一顿招待,直接原地崩溃,这可是日军战场上少有的崩溃时刻,他们真的是打不动了,一口气退到了雨花台附近,然后被在雨花台驻扎的志愿军再次狠揍,俘虏三百二十七人。
  这可是中日开战之后,难得一次抓了这么多的战俘,志愿军这边自然要好好宣传,高清照片马上送到了国内各方势力的手中,让他们看看小鬼子也是人,也是会崩溃和被俘的。
  “诶呦,真新鲜,竟然有几个小鬼子投降了。”
  “那可是志愿军啊,天兵下凡,收拾几个小鬼子怎么了。”
  “真是厉害,志愿军这都开始抓俘虏了,看看国府。”
  现在志愿军放在整个民国都是绝对的顶流,尤其是志愿军的战报新闻,上面没啥华丽的词藻,就是写了今天干掉几个小鬼子,抓了几个俘虏,哪个部队干的,英雄是谁等等。
  但没关系啊,老百姓想看爱看的就是这个,务必对来点。
  而志愿军打的越好,刮民党政府这边就越是尴尬。
  人家在南京城都是自费打仗,你们这收着大半个民国的税款,被打成这个熊样,钱都花在狗肚子里了吗!
  别说,真要是花在狗肚子里,没准性价比更高呢。
  反正国府面对的政治压力更大了,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不过前线毕竟是前线,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随着志愿军在九乡河一带的防线上传来恐怖的爆炸声,南京保卫战正式进入1938年阶段。
  小鬼子的重炮师团到了。

第25节:炮火轰鸣
  (求弹幕(~ ̄▽ ̄)~,稍后还有一更)
  被逼疯的小鬼子,行动效率还是很高的,当时间来到1938年1月2日的时候,已经有三门九零式240mm列车炮沿沪宁铁路推进至栖霞山站。
  然后日军开始疯狂修铁路,摆出一副要把大炮顶到南京城墙的架势。
  九零式240mm列车炮为加农炮,有效射程53公里,原本是部署在日本本土的机动防御火炮,看它的配置就知道,这玩意儿实际上主要用来对海射击,但眼下被日军拉过来对付南京城日益恐怖的城防工事。
  面对钢筋混凝土,小鬼子只能上重炮来以钢克钢了。
  除了这款对小鬼子来说算是新锐重炮的列车炮武器外,日军还调集了一些老实的重炮到南京南京前线,口径从105到150,还有老式的240mm榴弹炮。
  这玩意儿叫明治四十五式240毫米榴弹炮,听名字就知道有多老了,有效射程只有十公里,设计上更像是进阶版的臼炮,虽然是老古董,但这东西打响了日军侵略东北的第一炮,也就是9·18事变中轰击北大营的日军重炮。
  重炮的拆卸和运输对此时的日军来说难度很大,不是说他们运力不够,人力畜力都是运力不是,但民国垃圾到极致的基础建设,逼的日军在推进的时候还得先搞基建。
  尽管重炮挪动的让人着急上火,但已经对南京充满无限渴望的日本大本营已经什么都不顾了,在他们看来,只要拿下南京,征服支那,现在支付的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
  在招核鬼子们的执着和坚持,以及大量华夏劳工累死累活的代价下,以三门日军240mm列车炮为代表的日军重炮集团,准备从长江沿线突破南京外围防线。
  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走这边可以借助长江航运,哪怕是只有千吨级的小船,运输量也不是汽车和畜力加起来所能比拟的,而这种运输能提高重炮运输和补给的效率。
  毕竟光有重炮不行,你还需要炮弹啊,而且是非常多的炮弹。
  日军如此大规模的调动,自然被志愿军的空中侦察机发现了,不过日军也调集了庞大的战斗机群来跟志愿军鏖战,双方在长江一带杀的是天昏地暗,难舍难分,由于日军调集了大量的作战飞机,并修建了同等体量的机场,搭配海航的情况下,还真就压制住了志愿军的空中单位。
  但也仅仅是压制而已,清空是不可能的,并且日军发现,志愿军往往是不计生死的与自己血战,将时间拖到晚上,等到了晚上的时候,日军就成了被炸的活靶子,他们的飞机无法升空,只能采取探照灯加防空炮的方式驱散来袭的志愿军飞机,效果嘛,懂得都懂。
  而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气势汹汹的日军还没来得及报复,志愿军的飞机马上又来了,有时候比前一天多,有时候比前一天少,但就是没见底。
  日军飞行员天天跟志愿军这么对耗,都有些麻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