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开发成本可是很高的,要不然当年沙俄为啥想方设法往自己过境的南边修铁路,而不是直接环绕北极过去,那里更有战略纵深,铁路也更安全。
修不动啊,这一路过去,炸药成本估计都比铁路造价高,苏联当年也不是没有计划过如此宏伟的工程,但一扒拉算盘,妈蛋,这活儿干不了!
况且铁路也好,公路也罢,不只是建设成本,还有维护成本,而这些成本基本上都是沿线的城市来承担,当一座城市成为了当地的交通枢纽之后,经济也就起来了,这点钱还是掏得起的,就算前期需要中央拨款,收回成本也很快。
但这里是远东,西伯利亚,地广人稀,1939年这会儿,当地都不是每平方公里多少个人,而是每个人有几平方公里,城市建设不起来,经济发展拉不上去,人口肯定会向着生活更好,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然后远东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发展萎缩,铁路维护变成了入不敷出的状态。
为什么咱们的一带一路提出后,哪怕大毛内部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最终还是构建起了合作模式?就是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盘活俄罗斯的远东,双头鹰的另一颗头才有勃起的可能,否则永远是半死不拉活的状态,我们当然要警惕俄罗斯的贪婪,但人家毕竟不是脑残,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东北早晚会发展起来的,不是小泽帮忙发展了东北,而是他让乌克兰和俄罗斯死磕这件事,加速了东北的振兴的过程,一定要搞清楚前后关系。
有了“自古以来”的依据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收复故土了,封狼居胥是古代的丰功伟绩,现在把熊封在北面也是新时代的功勋。
得知志愿军在蒙古的部队开始行动之后,朱可夫麻了呀。
看日历,现在是1939年的2月,这个时间点的西伯利亚零下四十度,志愿军可以无视一切减员和消耗的狂飙,但苏军可做不到这么打仗。
唯一让朱可夫稍微宽心的是,志愿军劳师远征,一定非常疲惫,他们这支部队怕是要惨败在赤塔城下,成为自己的勋······
“危险!”
正在想事情的朱可夫突然被自己的警卫员扑倒在地,并被压上了几层人,天空中传来轰炸机的轰鸣声,属于志愿军的B17鲲鹏轰炸机开始投弹。
冬天里的一把火,确实是火,扔下来的都是凝固汽油弹,赤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燃起来了,不过玩家们还是有点道德的,只要苏军没在居民区架设防空炮,炸弹就不会丢到居民区那边,只是对电厂、铁路、邮局、兵营等等军事目标和部分军民两用目标进行轰炸。
比如当地的学校和医院,志愿军是不碰的,怎么着都比以色列有良心。
苏军的高炮开始咆哮,但很快遭到了同行的斯图卡点对点清除,曾经在日军身上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原封不动地发生在了苏军身上。
但玩家们明显感觉苏军更难啃一些。
毕竟是通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集权优势完成了五年计划的国家,苏联此时的工业产值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人家1937年的时候就已经把本国的工业产值干到了占世界的百分之十,钢铁产量更是达到了一千八百万吨,已经是妥妥的工业化强国,只是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
没有这些底子,当年德军战车的第一轮冲击就能把整个苏联撞散架。
况且苏军已经认真分析过了志愿军的技战术特点,针对性的进行了换装,比如大量增加高射炮的数量,并且提前一年时间开始量产85mm 高射炮,这玩意儿就是未来 T-34/85上装备的那款,二战高炮改坦克炮也算是时代传统了。
对比小鬼子的昭和防空,苏军的防空炮显然打人更疼,技术上也更先进,给玩家们造成了远超日军的损失,但战斗机方面,苏军眼下还不够看。
远东这边的主力机型是伊15和伊16,双翼机和首款单翼机都打不过Bf109和FW190。
这次是真的,朱可夫亲眼看着自己这边的战斗机在天上如雪花般消逝,有图有真相。
不是苏军飞行员不努力,他们拼尽全力,奈何自己的座驾连敌人的尾气都吃不到,哪怕是在低空盘旋格斗,志愿军这边也能玩更多的花活儿,轻松将苏军战机击落。
“飞机,我们需要更多更先进的飞机!”
志愿军完成了投弹之后,潇洒的离开了,留下一座燃烧的赤塔城。
“我们的轰炸机呢,让我们的轰炸机起飞,目标乌兰巴托,我们绝对不能被动挨打!”
朱可夫的判断是正确的,虽然现在是冬季,陆军出动有困难,但要是天天被敌人这么按着脑袋炸,士气绝对比三峡泄洪流失的还快。
好消息是,苏联这时候还是有能够发挥作用的轰炸机的--伊尔4。它现在的代号是DB-3,伊尔4这个名字是在1942年的时候改名的。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苏维埃巨熊必须报复!
“将军,我们能起飞的轰炸机只有三架。”
“什么!为什么只剩下三架了?”朱可夫大惊。
因为通过外部情报了解过志愿军轰炸机部队的厉害,所以苏军在赤塔的飞机都是被隐藏保护的,完全没理由被炸的只剩下三架。
参谋恨恨地说道:“敌人的轰炸就像是长了眼睛,很清楚我们把飞机藏在那里,我怀疑有人背叛了祖国!”
“知道了,这件事先不要声张。”
朱可夫面无表情,虽说参谋的话非常有道理,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让内务部的人来调查,搞不好整个远东方面军都得炸锅,到时候对士气的打击怕是比志愿军轰炸带来的效果还要爆炸,间谍当然还是要抓的,但只能内部秘密抓,不能大动干戈,否则一旦让部队内某些之前出身不够清白的人应激了,没准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但朱可夫不知道的是,志愿军根本没有在他的队伍里隐藏间谍,而是已经有玩家摸到了赤塔地区,并伪装成了当地人,甚至还通过一些方法与当地的苏军建立起了联系。
怎么做到的?
“嘿,达瓦里氏,我这里有点生命之水,要不要来点?”
一支烟,一口酒,搭配地道的俄语发音,作为一个外表上看起来非常标准的苏联远东当地人的玩家,想要跟这些老毛子建立友谊,很难吗?
远东这片苦寒之地平等的欺负着所有人,在这里想要获得任何物资都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苏军的列车肯定是先拉最需要的军需品,然后才是酒精这种娱乐用品。
是,老毛子没有酒精是不行的,但也要分轻重缓急,现在志愿军的大炮已经架在门口了,酒类的配给量只能减少,这个时候还能拿出酒精的人,对苏军士兵来说就是神,酒神。
玩家“我不是王五”就是靠着一些从系统商城里兑换的廉价伏特加和当地的苏军士兵建立起哥们关系的,他在当地开了个小酒馆,用亲民的价格给当地人提供“令人满意”的酒精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