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么?
  答案是,那个国家马上就会成为无常之外世界上最武德充沛的国家,这就是大国重器的含金量,只有工业克苏鲁才养得起的哥斯拉。
  不过玩家们自己也清楚,纯粹的步兵师填线,消耗会非常大,所以一方面从单兵武器上想办法,一方面从装甲车辆上想办法。
  没人规定步兵师不能安排些装甲车,于是玩家们就把那些装甲汽车,以及能拖拽火炮的T-34地盘改造的装甲车都给了步兵师,同时力所能及地配发摩托车下去,实在不行就骡马顶上,总之,努力让士兵们在进行战术机动的时候能靠轮子或者四条腿赶路。
  除此之外,还把一些轻型坦克配置给了步兵师,最终形成了小鬼子眼中不伦不类的装甲步兵师,反正你要说这是步兵师,小鬼子绝对跟你急眼。
  你家步兵师有那么多装甲车和坦克!?
  此时负责拦截长春东部方向日军援军的是志愿军东北第一方面军,也是装备最好的。
  即便如此,这支军队当中依旧有相当比例的新兵蛋子,只不过在吸收了抗联的老兵之后,这个比例勉强变成了一比一,杨司令员更是亲自坐镇指挥。
  老实说,有点紧张的,东北第一方面军下面有三个师,志愿军的师级规模都在两万人左右,所以这是接近六万人的部队,之前东北抗联最大的作战规模都没超过千人,现在直接膨胀五十倍,哪怕平日里杨司令员努力学习,认真啃书,依旧力有不逮。
  好在志愿军方面派出了专业的参谋人员辅助,加上部队士气高昂,装备精良,还能随时得到各个方向上的火力援助,直接让小鬼子的援军被死死卡在了吉林,原本的援军变成了守城待援,被揍的那叫一个憋屈。
  其实他们原本的防线不在这里,但是真正交火后,杨司令员发现小鬼子很不禁打,于是开始让部队缓慢向前推进,也就是标准的“结硬寨,打呆仗”,如同毛毛虫一样沿着铁路线一拱一拱的往前推进,然后一抬头,诶呀,吉林到了。
  小鬼子的战斗力有这么拉吗?
  不是小鬼子的战斗力拉了,而是他们的战争潜力被消耗的太大,已经跟不上了,淞沪战场损失的那几十万人可都是日军精锐,那些老鬼子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补充回来,当时东北军都援助了一部分兵力前往淞沪战场,结果这些精锐也死的七七八八,剩下的这些只能叫幸存者,面对志愿军就打颤,听到冲锋号就手哆嗦,士气直接打五折,而新兵面对老兵的损失能多夸张,太平洋战役后期的美日战损比就已经证明过了。
  日本毕竟不是日不落帝国,作为岛国的它,战争潜力是非常有限的,英国的强大都是靠着吸血全世界来维持的,日本还做不到这点,这也是为什么它只能算二流列强的原因。
  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国靠着持久战都能把日本放血到生活无法自理,后期战略完全变成了癫狂的意淫,如今能直接割开日军大动脉放血的志愿军,只会让小鬼子更快达到自己的国力极限,迅速开启下坡路模式。
  要知道,在1945年之前,日本本土依旧作为他们资源大后方的东北都是安全的,可现在志愿军的刀子直接捅进了他们的心窝子,逼着日本拼命,这种持续性的高强度消耗,立刻让日本后继乏力的战争潜力劣势暴露出来。
  从1937年第二次淞沪战役的时候志愿军登场,到现在的1939年2月,满打满算还不到两年,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国策就已经被志愿军打进了ICU,眼下就差拔管了。
  日本政府内的有识之士早就看出了这点,但是看出来了又能怎么样呢,他们不敢开口。
  既然没有人给日本的战车刹车,那么它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在注定无法胜利的地方继续消耗自己的力量,直到全体国民都被打醒的那天到来。
  “帝国,不能继续这么消耗了!”
  刚刚视察完吉林前线的石原莞尔叹了口气,他现在陷入了深深的忧虑。
  作为当年918事变的策划者,他与其他军国主义份子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多少是带脑子的,知道中国太大,日本太小,蛇吞象的前提是大象不抵抗,所以提出了“步步蚕食”支那的战略,希望日本走的慢一点,稳一点。
  但作为发动了918的人,他的建议和他的行为一对比,显然是不构成说服力的,至少那些把他当成了“下克上”建立功勋榜样的少壮派军官们都觉得帝国在某个关键点需要自己适当的推一把,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至于那个节点是不是适当,管他呢,大不了老子偿命就是了,这可是爱国的我和其他其他战友们,赌上了自己性命的组合技呀!
  在沉思了一段时间后,石原莞尔拿出了纸笔,他必须做点什么,否则帝国的基业别说千秋万代了,搞不好自己这代人就会成为明治维新最后的悲歌。
  可以的话,最好直接给天皇谏言,不知道走东条的路子行不行,还是说给大佬们都打个招呼,想办法增加成功率。
  就在石原莞尔冥思苦想的时候,远在蒙古的志愿军又整出了一个大活儿。
  他们直接奔着赤塔去了。

第76节:燃烧的赤塔
  (第二更!接下来还有!大家手里的票票在哪里?)
  由于二战历史上德军并没有进攻过赤塔,所以这个地方给人的感觉并不熟悉,但是名字似乎非常的中式。
  没错,因为《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赤塔这地方是我们的,之后就归了俄国。
  相信这时候一定会有人跳出来痛斥螨青的卖国求荣,真是垃圾王朝,其罪当诛,必须从上到下狠狠杀十八族泄愤。
  但是请等一下,《尼布楚条约》签署的时候,清朝还不是末期的螨青,康熙时代的满清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当然了,那时候打仗也主要靠汉八旗了,但处于上升期的封建王朝确实武德充沛,《尼布楚条约》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清廷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并且条约首次以“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正式名称,而不是清朝这个朝代名称,明确将清朝与俄罗斯视为对等实体,奠定了近代国际关系中的法律基础,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螨青确实很垃圾,但如果不客观的骂它,跟那些键盘侠有什么区别,只有情绪,没有知识,除了发泄就是发泄,浪费时间啊。
  以当时满清的内外部状态,尤其是葛尔丹叛乱可是差点就联盟沙俄一起下手了,能在这种情况下逼退沙俄,并且为之后平定葛尔丹打下外部环境基础,满清在这一点上确实是有功的,得认,而赤塔当时的价值,显然还不足以让清廷竭尽全力去保住。
  但讲道理,我们中国在这里经营了多少年,你们苏联,包括前面的沙俄又在这里经营了多少年,我们可是对此地有自古以来的所有权,凭什么你们抢去,必须收服!
  而拿下赤塔对切断苏联的远东大动脉也将起到一刀毙命的效果。
  苏联确实是地大物博,但冻土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