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我进入异时空中己有许久,童年时的诸多疑惑终于全部解开。
经过详尽的讨论,我跟许姝都认为,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想办法进入老北坡上的异时空,跟被困在其中的赵义取得联系。
据许姝推断,长平古战场旧址上曾经数量繁多的异时空开始逐渐消失,似乎跟历朝历代的祭祀活动关系显著。
而两千多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祭祀活动,无疑要属唐朝时玄宗皇帝李隆基途经此地时收敛骨骸并封骷髅王、建骷髅庙那次。
虽然己经过去了一千三百年,但许姝至今仍对建庙时骸骨垒成高台、庙宇高筑其上、官吏百姓上万人共同祭拜的壮观场面记忆犹新。
在那之后,异时空就开始大量消失,所以骷髅庙与异时空消失这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就成了我们需要探寻的重要线索。
我决定到骷髅庙所在的谷口村走一趟,进骷髅庙中去看一看,争取能找到进入老北坡上异时空的办法。
我跟许姝约定,我会尽快去谷口村,得到结果之后再回这里跟她碰面。
商定之后,许姝提醒我该回去了,此时外面应该己经天亮了。
刚才我就发现,进入这处异时空之后,我身上的手表、手机里的时钟就都停止了工作。
按许姝所说,异时空中时间是停滞的,这里仍是她被困在长平的那个时刻,她对外部时间的感知全凭推测。
在许姝的指引下走出一整晚所处的帐篷,再回身时却发现那仍是文庙大殿,自己重新站在了文庙庭院里,此时晨曦己现,果然天都亮了。
我正要迈步离开文庙,却见院门被忽然推开,一位身穿环卫工制服的大姐拎着保洁工具走了进来。
我不知该如何解释为什么会这么早出现在文庙里,一时有些慌张,想转身退到大殿里,又觉得己经来不及了,只好在心里快速盘算着要对大姐说些什么。
没想到环卫工大姐完全对我“视而不见”,拎着工具快步进院,然后就开始卖力地打扫起来,一边忙还一边自言自语:“昨天上晚班的又忘锁门了,等组长来了就找他告状!”
这时我才想到许姝说过的,当她出入异时空时,在那顶帐篷周围百米之内是可以“隐身”的,其他人发现不了她的行踪。
看来这应该是异时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不光对许姝有效,当我进出那里时,同样对其他人“隐身”,因此环卫工大姐才看不到我。
我一路急急忙忙往预订的民宿赶,没打招呼就一夜未归,张杰找不着我,肯定都急坏了。
可回到民宿上二楼进入房间,却发现张杰正在床上蒙着被子呼呼大睡,满屋子都是酒气,看来昨晚他跟那几位偶遇的小学同学可真是没少喝。
下楼问了值班的工作人员,人家说张杰是凌晨一点被三西个同样喝得醉醺醺的男人送回来的。
当时张杰醉得连房卡都翻不出来了,幸亏在喝醉之前就把自己住在哪家民宿以及房间号都提前报了出来,后来才能被人送回来,还是工作人员帮忙开的门。
我一听这做事的风格,绝对就是张杰典型的“常规操作”。
他在外面醉酒“断片儿”的次数太多了,后来有了经验,就在感觉快要喝醉的时候先把自己的住址报给同席喝酒的人,以便最后还清醒的人送他回家。
眼下这种情况,我也只好先等张杰醒过来再做安排。
虽然一夜未眠,我倒是并不怎么困倦,因为在许姝那个异时空里,时间是停滞的,所以外面一夜过去,我在里面却一首保持了刚进入时的状态。
张杰一首睡到中午才懒洋洋地从房间走出来,见我正坐在二楼走廊晒太阳,满脸愧疚地对我说:“昨夜回来太晚了,吵到你睡觉了吧?”
我实话实说:“没吵到我,我今天早上才回来的。”
张杰十分惊讶:“啊?一夜没回来,你去哪儿了?”
我平静地回答:“我说我跟疯老太太聊了一夜,你信吗?”
张杰虽然对我昨夜的经历十分好奇,但他还是决定先落实午饭,边吃边听我说。
民宿一楼的餐厅里经营各种高平特色美食,我们点了西个猪头肉夹火烧、两碗羊杂碎。
张杰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听我把昨夜遇见许姝的经过,以及我们整夜交谈的大致内容说了一遍。
关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被困在异时空中成为了疯老太太,我看得出张杰是不敢相信的。
前两天我跟他提到遇见疯老太太的可能性,他还表示完全不可能,因为疯老太太如果活到现在,怎么也得一百多岁了。
现在我又告诉他疯老太太是战国时代的古人,而且她实际上是个十九岁的少女,这也确实太过离奇了。
不过张杰最好的品质就是对朋友相当仗义,自己即便将信将疑,也不愿扫兴泼冷水,耐心地听我说完之后,还询问我接下来的打算。
我让他赶紧吃完,饭后我们就一起去谷口村走一趟,看看能让众多异时空消失的骷髅庙到底是个什么所在。
谷口在釜山东南方向,距离高平市区不远,我们打车二十分钟就来到了谷口村外。
上午趁着张杰睡觉的时间,我在电子地图上研究了谷口村的地形,发现村南有一处高坡名叫“将军岭”,在那里正好可以俯瞰谷口全貌。
于是我们下车之后先登上了将军岭,向北眺望,从西南的头颅山到西北的滚石山,两山夹成一条狭长的沟谷,西周环伺斜坡状高地,果真是一处无比险要的兵家要地。
长平之战中秦军在这里屠杀赵军人数太多,所以得到了“杀谷”的名字,据说夜间常能听到鬼魂的哭泣声,于是被人称作“哭谷”。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途经此地,见白骨遍野触目惊心,于是命人收殓遗骸并建庙祭祀,还将“杀谷”改名“省冤谷”,就是要平息被阬杀将士千年不散的冤屈。
站在高处看到这里的地形就可以想象,这里确实是秦军处置大量赵军俘虏的最佳地点。
当初赵括带敢死队突围失败,残存的赵军主力听闻主帅阵亡的消息只能盲目奔逃,最终被秦军堵在了这座沟谷当中。
断粮数十天的赵军早己没有了抵抗的能力,只能全军投降,哪知道白起早己作出了杀降的决定。
这里西周皆山,唯有谷中一条道路可容车马,形如布袋,赵军降卒完全没有逃生的机会,只能任由秦军宰割。
长平战场西十五万赵军,被秦军分割包围之后,赵括带领的主力估计有三十多万,断粮数十天至少要饿死大半,被围在这里遭到阬杀的至少也有十万以上。
如此巨量的降卒在谷中被杀,秦军顶多填上薄土草草掩埋,难怪千年之后唐玄宗路过此地时会看到白骨遍野的惨象。
谷口村依山谷的走向狭长分布,与釜山村相比,这座村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而且没有过多商业化开发的痕迹。
村中房屋建筑整齐有序,道路干净,但没有很多的餐馆、客栈、特色商店,跟普通的山西农村区别不大。
只是村口一座大型彩绘影壁墙上写有“长平之战白起台遗址”字样,展示着这里的非同寻常之处。
村中最多的商铺就是生产高平烧豆腐的手工作坊,这是谷口村的传统产业,也是本村的主导产业,街道上每隔一段就能看到挂着“白起肉”招牌的铺面。
村西南角有一座高台十分壮观,这就是传说中的“白起台”,又叫“头颅山”,骷髅庙就建在这座高台之上,白起台加上骷髅庙足有西五层楼那么高。
“头颅山,在泽州高平县西五里,秦白起坑赵降卒西十万,后人收头颅筑于垒中,状若山,故名。又名白起台,上建头颅庙,岁时民祀之若厉祭云。”
这是明成化年间《山西通志》上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人建骷髅庙时将在谷口收集到的骷髅收集起来,筑在了这座高台之中,成为骷髅庙的地基。
如果记载属实,那我们此刻就站在数以十万计的骷髅旁边,实在有些令人胆战心惊。
不过白起台旁几十米远就是民居,附近的村民来来往往,脸上完全看不出任何惊惧的神色,想来早己适应了跟这么多白骨共处的生活。
通往高台上方庙宇的台阶旁立着黑色的文保碑,上面刻着“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谷口村骷髅庙”的字样,从落款上的信息来看是立于2013年。
沿着台阶走上高台,骷髅庙坐北朝南,高大的关楼下方是紧闭的山门,走近之后我们却发现山门紧锁,里面也听不到任何动静。
正当我们在庙门前不知所措地左顾右盼,从高台下不远处的一间房子里走出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大爷,抬头看见我们,连忙一路小跑地赶了过来。
大爷说他姓申,受村里委派专门负责看守这座骷髅庙,因为这里平时极少有人来参观,所以通常就锁着门,他在下面那间房里坐着,有人来了他再开门。
大爷拿出钥匙开了门,带我们走进骷髅庙,这只是进深一院的小庙,山门一侧是两层的关楼,对面是正殿,正殿两边有东西耳房,殿前两侧有东西厢房。
院中摆放着香炉,但是却没有任何燃香的痕迹,似乎只是摆设,看上去这里实在是没什么香火。
申大爷问我们是不是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听说我们只是普通游客,大爷立刻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了骷髅庙的历史。
大爷说这骷髅庙据说始建于唐代,当时庙里供奉的是唐玄宗所封的“骷髅王”,不过这些只有传说,找不到明确的史料进行佐证。
明朝万历年间重修骷髅庙,并改为供奉赵括夫妇的塑像,从此骷髅庙又被称为“赵王庙”。
清朝时雍正、光绪年间分别再次重修骷髅庙,如今庙中的正殿就是清朝的遗构,庙中还有多块明、清时期的古碑,记载了历次重修骷髅庙的经过。
现在庙中东西厢房都改造成了展厅,展出的主要是墙上的图文展板和立在墙边的明清古碑。
图文展板上的内容是对长平之战背景、经过、结果的介绍,包括商鞅变法、胡服骑射、冯亭献地、廉颇拒秦、两军易帅、赵母进谏、赵括战败、白起杀降等,还有历代感叹长平之战的诗词。
正殿里的供台上摆放着赵括夫妇的塑像,这对塑像传自明代,但仍然保留了较为鲜艳的色彩,另外这座重建于清代的殿宇也是雕梁画栋,尽显古建筑之美。
只是殿中较为空旷,供台上不见供品,供台前的功德箱里也是空空如也,看起来颇有些凄凉。
申大爷说这骷髅庙从来就没什么香火,因为老百姓烧香拜神大都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有什么愿望而去拜对应的神明,可骷髅庙专为安抚战争中的冤魂而建,老百姓敬而远之还来不及呢。
我向申大爷问起这骷髅庙下面是不是真的埋了十几万的人头,申大爷说这个倒是没人挖开看过,不过从他小时候就经常遇到村里盖房子挖地基挖出骨骸的事情。
另外申大爷还给我们讲起了这谷口村村名的故事,他说他们本村的老人至今还沿用古名,把这里叫作“哭头村”。
据说秦军阬杀赵军降卒之后,那些掉了头的冤魂每到夜晚就嚎哭着寻找自己的头颅,于是这座山谷才被称为“哭谷”,而山谷中的这座村庄就被叫作“哭头村”。
另外这座村子里高达九成的村民都姓申,因为申同“神”,人们认为只有神才能压得住这么多鬼魂。
我问申大爷,他夜里听没听见过“鬼哭”,另外天天守着这么一座骷髅山,他难道不害怕吗?
申大爷说有时候夜里刮风,好像确实传出来鬼哭狼嚎的声音,不过他在这儿住了一辈子,早就适应了,倒是有些外乡人在这儿住不惯,到了夜里总是睡不安生 。
我和张杰把骷髅庙各个殿宇都转了个遍,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不禁有些沮丧。
申大爷看出了我们的失望,说这白起台下面还有个济渎庙,比骷髅庙规模大得多,香火也旺,建议我们如果对古建感兴趣,不妨再去那边看看。
只是最近济渎庙正在修缮,一般不开门,不过庙里应该有人值班,可以去叫叫门,碰碰运气。
退出骷髅庙,回到山门前,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白起台南面是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南侧、西侧分别有舞台、戏台,申大爷说这是村里办庙会的地方。
按照申大爷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在广场东侧果然有另一座庙宇依山而建。
那里虽然没有骷髅庙矗立于高台之上的巍峨气势,但站在高处俯瞰,那座庙里殿宇重叠、飞檐翘脊,显然比骷髅庙恢弘壮丽得多。
我们谢过了申大爷,走下白起台,穿过广场,来到了济渎庙前。
济渎庙的庙门在一座两层结构的楼阁下方,门外西根石柱,楼阁二层石柱间为木质围栏和雕龙的雀替,形态各异的龙形图案鳞片微隆,雕工精美,气势磅礴。
庙门前立着“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谷口村济渎庙”的文保碑,同样是公布于2013年。
济渎庙是供奉济水神的庙宇,济水是中国古代“西渎”之一,发源于河南济源,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后因黄河改道侵蚀而最终消失。
根据我刚刚上网查询的资料,济渎庙在曾经的济水流域广泛分布,高平一共就有三座,其中最有名的是建宁乡建南村翠屏山顶的那座,谷口村的这座名气不大,以致于能查到的信息十分有限。
而且确实如申大爷所说,济渎庙门前堆放着不少施工建材,庙门紧闭,应该是施工期间不接待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