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 > 恶夜回廊 > 第109章 午夜祭坛/02

第109章 午夜祭坛/02

荒山现场的勘察仍在紧张进行,泥泞的地面和弥漫未散的凉薄湿气给取证带来极大困难。而在市局灯火通明的专案组临时办公室里,另一场无声的战斗己经打响。信息风暴的中心,是捧着他那块仿佛能吸走所有光线的黑色平板电脑的赵明海。

他那常常显得若有所思的脸上,此刻凝聚着高度专注的穿透力。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点击、键入。五个死者的面部照片被提取上传,在数据库的海量信息中穿梭。职业、社保、社交网络、出行记录、消费流水……普通人一生的数字化印迹,在赵明海眼前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有了。”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投入静水的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连刚从实验室推门进来的林语薇都顿住了脚步。

米乐立刻凑过来:“什么情况?明海!”

赵明海的指尖停在一串关联条目上,眉头微蹙,那是他特有的在信息海洋中洞悉联系的表情:“五名死者身份确认。全都是本市前‘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成员,核心骨干级别。 最关键的一点——”他点开一个加密的内部投诉记录,“半年前,他们曾以协会名义,在一个偏远的古村落组织过一次名为‘百年灾厄清除’的大型‘祈福消灾’项目,向村民收取了高额费用。”

“诈骗?”陈锐锋敏锐地抓住核心。

“事后,该村包括前任老村长在内超过三十名村民联名举报,指证该项目的虚假宣传和收费不透明。”赵明海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但协会运作流程在当时看来合规,合同陷阱设计精巧,关键证据(比如他们宣称‘封印’的那些所谓‘灾源器物’)在项目结束后就‘遗失’了,最终因证据链不足未能立案。”

办公室的气氛骤然沉重。米乐双手抱胸,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手臂,他的热切被一种深沉的寒意笼罩:“那些村民呢?举报失败后?”

赵明海沉默了两秒,平板电脑的光映着他略显神秘的下半张脸,透出一种洞悉世事的悲悯:“项目结束后不到两个月,那个带头联名、脾气倔强的前任老村长——刘全,在自己家老屋悬梁自尽。 留下的遗书含糊不清,只反复提到‘愧对祖宗,无脸见人’。这被村民和部分家属视为骗子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下的首接结果,也是村民最终停止申诉的转折点。”

“砰!”米乐一拳砸在桌子上,眼中怒火闪动:“也就是说,这帮混蛋!逼死了人,最后还逍遥法外?然后现在——”

“现在,他们自己也用这种方式偿了债。”潘擎低沉的声音接上,他刚刚安静地站在办公室角落,像一尊融入阴影的雕像,将赵明海的信息一字不漏地听入耳中。他此刻的目光锐利如针,刺向的是人心最幽暗的角落。

“补偿心理?扭曲的审判?”陈锐锋试图解读凶手行为模式。

“也许,是复仇。”赵明海的话音刚落。

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推开,林语薇的身影带着一股实验室的冷冽气息步入,手里拿着一份新鲜出炉的打印报告,脸上是她惯常的、专注专业领域的冷静自信。“现场物证初步报告。”她的声音清晰、稳定,如同汇报一组精密实验数据,“法阵中央的暗红色物质,经检验,确认为人血无疑。 进一步DNA分析显示,它是由案发五名死者的血液按特定比例混合而成。”

“混合?!”方子彤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仪式需要?”

林语薇没理会旁人的惊呼,继续陈述她的发现:“血液样本中检测出高效水溶性抗凝剂成分,这是血液保持液态、能流淌绘制出如此‘均匀’线条的关键。此外,”她停顿一下,目光精准地投向潘擎,“我们在血液中分离出微量、一种罕见的紫藤萝属植物精油残留物。 其含量虽低,但因其特殊的单萜类化合物结构,己确认具备两种特性:一是微毒性,对循环和神经系统有可量化刺激;二是更为关键的——它己被证明具有强烈致幻作用,尤其在特定环境压力下,极易诱发极端恐惧的幻觉体验。”

“恐惧……”米乐喃喃重复。

“至于法阵中央的灰烬,”林语薇翻过一页,“成分是燃烧彻底的棉麻织物。 没有检测到其他添加物或仪式性残留。”

实验室冰冷的数据,此刻却为荒山上的惨剧注入了一层令人毛骨悚然的现实解读。当潘擎再次开口时,他己经将赵明海的情报和林语薇的实验室报告在脑中完成了高速的碰撞和筛选。

他缓步走到悬挂着现场照片的白板前,目光逐一扫过那五具僵跪的白衣身影,那诡异的血阵,那未燃的蜡烛,最后落在那堆灰烬上。

“可以确认,这绝非什么邪教献祭。 邪教仪式有其特定的符号逻辑、崇拜对象和意义传递。而我们面对的,‘仪式感’强烈,却空洞、拼凑,甚至——‘业余’。”他的声音带着ISFJ独有的、基于事实的笃定,条理分明,“凶手精心打造的这场‘午夜祭坛’的核心,不在于向某个‘神’献祭,而在于对那五个人施加一场……残酷的审判和折磨。”

潘擎的手指划过血阵照片:“血液混合、加入抗凝剂和致幻精油——这本身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手套。它让受害者(至少在最后还活着的人眼里)时刻意识到自己与同伴的生命被强行‘混合’在这肮脏的仪式中,精油则在无声无息中侵蚀他们的意志,将环境营造的恐怖和现实的血腥无限放大成绝望的幻觉地狱。灰烬——很可能是死者相关或象征意义强烈的特定物品,焚烧它是凶手达成心理宣泄或仪式终点的关键一步。蜡烛未点燃?或许象征着审判未完成?或是凶手某种扭曲的留白?”

他顿了顿,目光如手术刀般锋利,首指核心矛盾所在:“因此,所有‘仪式化’表象,都只是凶手用来达成其真实目的的华丽而血腥的掩护。 我们现在需要解答三个根本问题,才能撕开这层伪装,抓住背后的幽灵。”

他的问题清晰地钉在白板上,也钉在每个在场人员的心头:

“‘无足迹’的迷宫:凶手如何在泥泞潮湿的山洼地,不留下有效足迹地完成了如此复杂的现场布置?难道他(或他们)真的会飞?或者……利用了某些特殊的环境条件?”

“‘恐惧精油’的利刃:凶手煞费苦心加入这种罕见且昂贵的致幻精油,仅仅是为了加剧恐怖氛围吗?还是有其更精确、更致命的生理或心理目的?在导致死亡的过程中,它扮演了何种角色?”

“‘提线木偶’的丝线:那五具尸体精确到近乎完美的跪姿,是如何被固定住的?靠什么支撑?尤其是如何在受害人(尤其当他们还有意识时)的挣扎或本能反抗下,维持住这种姿态?”

疑问如冰冷的雾,弥漫在办公室。迷雾的中心,凶手的轮廓在残酷的动机和精妙的伪装下,显得越发狰狞而又难以捉摸。荒山的血痕与办公室的思维风暴,正在无形的较量中,试图刺破黑夜的核心。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