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还珠之喜结良缘 > 第十一章 青史留名

第十一章 青史留名

盛夏午后,蝉鸣聒噪。和珅正站在慈心院新落成的义学堂前,望着院里嬉笑玩耍的孩童,心里盘算着这月又要多拨出去多少粮食。忽然后颈一凉,带着桂花香气的声音贴着耳畔响起:“和大人~在想什么呢?”

他浑身一激灵,猛地转身,只见小燕子歪着头,发间的玉簪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一双杏眼亮晶晶地盯着他。周围几个正在劳作的流民见状,纷纷停下手中活计,饶有兴致地偷瞄这边——谁都知道,这位雁璃公主最会整治和珅。

“公、公主殿下有何吩咐?”和珅下意识后退半步,却被小燕子一把拽住衣袖。她凑近压低声音,神神秘秘道:“和大人,您看这慈心院办得多红火!现在京城里谁不夸您一句‘和大善人’?”她故意把“和大善人”三个字咬得极重,尾音还带着上扬的调子。

和珅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刚要开口反驳,小燕子又接着说:“您想啊,等百年之后,史书上写着‘和?珅捐资建慈心院,惠及万民’,多好听的名声!到时候谁还记得您......”她突然顿住,狡黠地眨眨眼,“那些小毛病呢?”

这番话让和珅动作一顿。他下意识摸了摸下巴,目光扫过院里正在教孩童识字的纪晓岚,扫过田地里忙着除草的流民,最后落在义学堂屋檐下“和?珅捐建”的鎏金牌匾上。阳光穿过牌匾上的龙纹镂空,在他脸上投下斑驳光影。

确实,自从慈心院建成,街头巷尾的议论都变了味道。往日百姓见他避之不及,如今路过竟会主动作揖道谢;就连御史台那些爱挑刺的言官,最近弹劾折子都少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乾隆看着他的眼神都温和了几分,昨日早朝还当众夸他“心系百姓”。

“公主殿下这话......”和珅沉吟片刻,眼中闪过算计的光芒,“倒也有些道理。”小燕子立刻拍手笑道:“我就说和大人英明!不过这慈心院要想办得长久,还得扩大规模!”她拉着和珅走到粮仓前,指着堆积如山的粮袋:“您看,现在收留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粮食怕是撑不了多久。不如......”

“不如什么?”和珅警惕地眯起眼睛。小燕子却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一张图纸:“城西还有块荒地,适合开垦。和大人若是再捐些银钱,把慈心院扩建三倍,到时候别说京城,全天下都知道您的善名!”她压低声音,凑近和珅耳边:“而且......”

“而且什么?”和珅不由自主地倾身向前。小燕子神秘一笑:“而且皇阿玛最近正为江南水患发愁,您要是主动请缨,带着慈心院的法子去赈灾......”她故意拖长尾音,看着和珅的表情从狐疑转为心动。

远处,纪晓岚和杜小月躲在树荫下观望。杜小月忍不住轻笑:“小燕子这张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纪晓岚捻着胡须摇头:“和珅老谋深算,岂会轻易上当?”话音未落,就见和珅猛地一拍大腿,高声道:“好!公主殿下所言极是!明日我就上奏,申请扩建慈心院!”

小燕子得意地朝这边抛来个眼色,又拉着和珅喋喋不休:“和大人英明!不过这扩建的银钱......”看着两人越走越远的背影,纪晓岚无奈叹气:“只怕和珅这次,是要被小燕子牵着鼻子走了。”杜小月却笑得眉眼弯弯:“那不好吗?让他多掏些银子,总比进他自己腰包强!”

夕阳西下,慈心院的炊烟袅袅升起。小燕子站在院墙上,看着和珅的马车扬尘而去,嘴角勾起狡黠的弧度。她知道,这只老狐狸不会这么轻易“从善”,但只要能让更多人吃饱穿暖,多和他斗上几个回合又何妨?毕竟,这才是她雁璃公主最擅长的“游戏”。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