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 第八十七章:黄浦江畔的线索

第八十七章:黄浦江畔的线索

上海海关档案馆的穹顶大厅里,韩春明仰头望着镶嵌彩色玻璃的穹顶。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磨得发亮的水磨石地面上,将历史的气息烘托得格外浓重。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目录柜的黄铜把手,金属的冰凉触感让他想起北大图书馆那些尘封的档案。

"老师,找到了!"小林从梯子上滑下来,手里捧着一本厚重的登记册,"民国三十七年特别货物出口记录!"

韩春明接过登记册,泛黄的纸页上,"正阳门特制药引二十坛"的字样赫然在列。

但更让他在意的是旁边的批注:"经查无违禁,准予放行。验货员:王世安"——这个名字在李文彬提供的永丰药业股东名单上出现过。

"小林,查查这个王世安。"韩春明的声音有些发紧。

档案员推了推老花镜:"王世安?那可是老上海的风云人物。

49年去了香港,听说后来......"他突然噤声,警惕地看了眼韩春明的北大工作证。

"后来怎么了?"韩春明不动声色地递上一包大前门香烟。

"后来成了永安堂的二股东嘛。"

档案员熟练地收下烟,"说起来,前两天也有位香港来的先生查过这段记录......"

韩春明和小林对视一眼。有人比他们更快一步。

外滩的暮色中,韩春明站在和平饭店门口,望着黄浦江上往来的船只。

小林急匆匆跑来:"老师,问清楚了!前天确实有个穿西装的人来查档案,登记的名字是......"他翻开笔记本,"陈志明!"

"永丰药业的法律顾问。"韩春明眯起眼睛,"看来我们触动了某根敏感的神经。"

回到北大己是深夜。经济系教研室里,周晓白正对着满墙资料出神。

见韩春明进来,她立刻指向一张老照片:"你看这个验货单上的签名!"

照片上是1948年的海关工作照,一个戴圆框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检查货物。

韩春明拿起放大镜——那人胸牌上分明写着"王世安",而正在被查验的货物,正是正阳门标志性的陶罐!

"更关键的是这个。"

程建军推门而入,军装下摆还带着夜露,"林振声的女儿林静教授从美国发来的电报,她找到了父亲1940年的工作笔记!"

电报稿上简短的几行字却让韩春明如遭雷击:"父笔记记载,王世安系军统经济处特派员,曾以海关身份掩护药品战略物资转移......"

"所以当年那批'药引'......"周晓白的声音有些发抖。

"可能根本不是商业行为。"韩春明猛地合上档案,"而是有组织的技术转移!"

次日清晨,校长办公室里的气氛凝重如铁。老校长反复翻看着韩春明整理的证据链,花白眉毛拧成了结。

"小韩啊,这事牵扯到两岸关系,要慎重......"

"校长,我们只求证历史真相。"

韩春明指向那张验货照片,"但如果有人利用学术争议掩盖历史罪行,北大不能坐视不理。"

老校长长叹一声,拉开抽屉取出一封信:"教育部刚转来的通知,要求我们暂停相关课题研究。"

信封上的红头文件让韩春明心头一紧。

更令他不安的是,文件末尾的抄送单位里,赫然列着某涉外部门的名称。

未名湖畔的晨雾中,韩春明与程建军并肩而行。

"军方情报显示,张教授在瑞士见了罗氏高层后,首接飞往了台北。"

程建军压低声音,"更蹊跷的是,李文彬昨天突然去了广州。"

"广州?"韩春明突然驻足,"查查最近有没有香港来的学术交流团。"

程建军一怔:"你是说......"

"声东击西。"韩春明望向湖对岸的外国专家楼,"如果我是李文彬,现在最想拿到的是什么?"

答案在三天后揭晓。当韩春明带着学生整理林振声资料时,图书馆突然停电。

等备用电源启动,存放原始笔记本的保险柜竟被人用钥匙打开了——虽然笔记本还在,但韩春明立刻发现,记载配方关键步骤的那页纸,边缘有轻微的折痕。

"有人拍照了。"他声音平静得可怕,"用的是专业微缩设备。"

程建军的调查证实了他的猜测:停电前两小时,有个持香港中文大学介绍信的"访问学者"曾进入过古籍部。

"叫梁志超,研究方向是......"程建军念到一半突然停住,"民国医药史?这么巧?"

韩春明却笑了:"好一招投石问路。晓白,准备召开记者会。"

"现在?证据都被......"

"就是要让他们以为我们无计可施。"

韩春明从书架上取下一卷《本草纲目》,"记得林振声笔记里提到的'七步成方'吗?"

周晓白眼前一亮:"你是说......"

"真的配方,从来不在纸上。"

记者会当天,北大礼堂座无虚席。

韩春明当众展示了林振声笔记本的复制件,特意将关键页面拍得格外清晰。

当记者追问配方细节时,他坦然承认:"原件确实遭到窃取,但核心技术......"他故意欲言又止。

次日,《华国日报》头版刊出韩春明发言,标题耐人寻味:《正阳门配方核心技术从未失窃》。

文章见报当天,香港股市的永丰药业股价暴跌14%。

深夜的史料室里,韩春明独自翻阅着从上海带回的档案。

忽然,一张夹在海关月报中的便条飘落在地。

便条上是娟秀的钢笔字迹:"世安兄:二十坛己抵港,松本验货后甚喜,嘱转交瑞士账户款项己办妥。陈。"

便条背面还有一行模糊的铅笔字,像是随手记录的电话号码。

韩春明举起放大镜,心跳突然加速——号码前的小字赫然是"武田"!

"小林!"他喊住正要离开的研究生,"明天一早去邮局,查这个1948年的电话号码!"

这个看似随意的发现,却像一把钥匙,即将打开尘封己久的秘密之门。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