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一家不起眼的小茶馆。
韩春明推开雕花木门,扑面而来的是茉莉花茶的香气和温暖的空气。
茶馆里光线昏暗,几位老人坐在角落下象棋,棋子落在木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看了看手表——七点五十分,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十分钟。
"楼上雅间。"柜台后的老板娘头也不抬地说道,手里继续拨弄着算盘珠子。
二楼最里面的雅间门虚掩着。韩春明轻轻敲了三下,停顿,又敲了两下——这是他和李处长约定的暗号。
"进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里面传出。
李处长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摆着一壶茶和两个杯子。
窗外的路灯透过薄纱窗帘,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比起三个月前,这位安全干部看起来苍老了许多,眼角的皱纹更深了,鬓角也添了几丝白发。
"坐。"他给韩春明倒了杯茶,"广州那边有重大发现。"
韩春明接过茶杯,热气氤氲中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烟草味——李处长平时不抽烟,看来这次任务确实让他压力不小。
"永丰食品以进口'正阳门'原料为名,"李处长压低声音,"实际走私的是电子元件和精密仪器,价值超过两百万港币。"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几张照片和一叠文件。
照片上清晰地显示,永丰食品的集装箱底部有暗格,上面放着食品原料,下面却藏着各种电子设备。
"这些是..."
"美国产的军用级芯片,"李处长指着文件上的清单,"还有日本的高精度机床,都是禁运物资。"
韩春明倒吸一口冷气。他原以为林世诚只是利用品牌走私劣质添加剂,没想到背后竟是如此严重的违法行为。
"更麻烦的是,"李处长啜了口茶,"永丰在北京有保护伞。"他取出一张模糊的合影,"认识这个人吗?"
照片上,林世诚正和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握手,背景是北京饭店的宴会厅。
韩春明仔细辨认,突然认出了那个中年男子——市外经贸委的赵副主任,上个月还来西九城食品厂考察过!
"他们..."
"赵副主任的儿子去年去了香港,在永丰旗下一家公司工作。"
李处长收起照片,"我们怀疑这是一条完整的利益输送链。"
窗外传来一阵自行车铃声,两人同时噤声。
等铃声远去,韩春明才开口:"周晓白那边也有情况。"他把林世诚设立奖学金的事简要说了。
李处长眉头紧锁:"这是想通过学校洗白家族历史,同时发展新的关系网。"他沉思片刻,"告诉周老师,表面上配合,但不要签署任何文件。"
"那走私案..."
"己经在布网了,"李处长看了看手表,"建军那边有消息吗?"
韩春明摇摇头:"上次电报只说截获了一艘可疑货轮,具体情况..."
"叮铃铃——"楼下柜台的老式电话突然响起。老板娘喊了一嗓子:"二楼雅间,找李同志的!"
李处长快步下楼,两分钟后回来,脸色异常凝重:"刚接到广州急电,建军押送的那艘货轮上发现了永丰的货,船上还有一个人..."
"谁?"
"马志远,"李处长一字一顿地说,"马教授的堂兄,林世诚的合伙人,30年前和林寒松一起逃往香港的那个。"
韩春明手中的茶杯差点打翻。
所有线索突然连成了一条清晰的线——林世诚重返北京,不仅是为了商业扩张,更是为了重建当年那个横跨两地的灰色网络!
"现在怎么办?"
"按兵不动。"李处长站起身,"林世诚背后可能还有人,我们要放长线。你回去正常经营工厂,不要打草惊蛇。"
离开茶馆时,雪又下了起来。韩春明竖起大衣领子,踩着积雪慢慢往家走。
路过北大校门时,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向了教职工宿舍区。
周晓白的宿舍灯还亮着。敲开门时,她正伏案备课,桌上摊满了资料和稿纸。
"这么晚了,出什么事了?"她看到韩春明凝重的表情,立刻放下钢笔。
韩春明简要转述了李处长的发现,但没有提马志远被捕的事——这是机密信息,即使对周晓白也不能透露太多。
"所以奖学金只是个幌子..."周晓白咬着嘴唇,"但系里今天己经正式立项了,王教授让我明天去见校领导。"
"李处长建议你表面上配合,但不要签署任何文件。"
周晓白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没那么简单。
今天散会后,金教授悄悄告诉我,这个项目是副校长亲自抓的,据说有市里的领导打过招呼。"
韩春明心头一紧。如果连学校高层都被牵扯进来,事情就复杂了。他想起照片上那个赵副主任,难道...
"对了,"周晓白突然转身,"我今天查了校史档案,发现一件怪事。"她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旧相册,"看这个。"
相册里是1950年北大教职员工的合影。
周晓白指着第二排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这是当年的教务处长,赵维民。"
韩春明仔细端详那张面孔,突然认出了熟悉的轮廓——和市外经贸委赵副主任有七分相似!
"他们是..."
"父子。"周晓白合上相册,"而且老赵处长50年代曾主管过华北高校的物资调配工作,与供销系统关系密切。"
所有碎片终于拼合在一起。
韩春明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林世诚不是单枪匹马回来的,他背后是一个沉寂三十年、如今又蠢蠢欲动的庞大网络!
"明天校领导接见你时,"韩春明沉思道,"尽量多听少说,记住每个人的反应和谈话细节。"
周晓白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建军有消息吗?"
"李处长说他在执行任务,很安全。"
韩春明避重就轻地回答,"对了,孙大爷给的资料呢?"
周晓白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文件夹:"我都整理好了,包括'林记'使用劣质原料的证据,还有他们与供销社的往来账目复印件。"
韩春明翻看着这些泛黄的纸张,突然在一张发货单上发现了熟悉的字迹——"林寒松"的签名,与林世诚的笔迹几乎一模一样!
"看来父子俩连签名都一脉相承..."他苦笑道。
夜深了,雪越下越大。韩春明告辞时,周晓白执意送他到宿舍楼下。
路灯的光晕中,雪花像无数飞舞的银蝶,落在她的发梢和肩头。
"小心些,"她轻声说,"我总觉得有人在盯着我们。"
韩春明点点头,看了看寂静的校园小路:"明天我去找老赵聊聊,他在供销系统工作过,也许知道些内情。"
两人在雪中沉默片刻,各自想着心事。远处传来隐约的钟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三十年前的旧事,如今正以新的形式重演,而他们,不知不觉己经站在了这场暗流涌动的风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