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税制下的朝代兴衰 > 第六章 草根皇帝的取民之道

第六章 草根皇帝的取民之道

手提三尺剑,布衣平天下。汉高祖刘邦用了七年的时间平定乱世,建立汉朝。但是秦朝留下的烂摊子,并不比刘邦创业建国容易。

用一些数据大家就明白,刘邦建国之初,国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国家刚刚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战乱长达十余年,社会极度萧条,经济彻底崩溃。据《汉书》记载,全国人口从秦朝建国之初的约2000万锐减至不到1000万,流民遍野,死亡者不计其数。大批田地荒废,耕牛和农具损毁殆尽,农业生产陷入停滞,粮食极度短缺。战后初期,长安一带谷价飞涨,一石谷售价高达数百钱,商人囤粮牟利,百姓买不起粮,饿殍遍地。

在财政方面,国家空虚,赋税虽仍依秦制“十五税一”,但在田地大批荒芜的背景下,赋役反成重负。中央政府为了平衡财政,只能勉力维持基本开支。同时,战乱也破坏了交通、手工业与市场体系,城市萧条,贸易中断。边疆亦不安,北有匈奴侵扰,南有南越割据,刘邦被迫实行和亲政策以图边境安稳。白登之围就缘于匈奴。

由于汉承秦制的原因,在许多体制方面,汉朝还延续秦朝的一些制度,如中央集权制、税制等,而为了维持汉朝的统治,刘邦将分封制与郡县制结合——郡国并行制,这为后面的七国之乱埋下伏笔。

汉高祖刘邦时期的税制大体上与秦代没有变化,主要是在税率上有所调整。田租,从秦代的“什一之税”改为“十五税一”,即6.7%。人头税,调整了赋税年纪,成年人15岁至56岁,每人每年缴纳120钱,7至14岁的儿童每人每年20钱,(大家不要认为这把退休年纪提前了,首先对于老百姓来说古代没有退休,干到你不能干才是结束,最多就是不用交税了。其次,你未必能活到40岁,外加上战乱、饥荒等因素,所以,人头税在我看来比秦始皇时期应该可以多收很多)。徭役则是成年男子每年服役一个月,一般在本地服役,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干扰。每年需要戍边3天,允许以钱冲抵,300钱。不过这个时期,尽管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商业税的征收己经初见端倪,对商人征收双倍算赋。对市场交易征收2%到5%的赋税。为了刺激农业发展,刘邦鼓励流民归户、开荒者三年免租、提供农业器具等,这些方法都有效解放当时的农业生产力。

刘邦统治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采取降低田租、减少徭役的政策,缓解了民生压力,让农业生产得以恢复。但这是不是说刘邦时期老百姓的负担就少呢?

就像我之前所说,赋税的使用大体上就是那三个方面。在古代,尤其秦汉时期,生产力很低,军队的供给是相当大的负担,大约5到10个劳动力才能供养一个士兵(这还只是步卒,而且劳动力不等于人口,古代劳动力一般为适龄成年男子,如果是战时,加征赋税,老百姓负担会更高)。而在刘邦建国后,诛杀异姓王、白登之围这些大规模出兵,在当时也是增加了百姓负担。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群体是不交税还享受百姓供养的,皇室宗亲、诸侯王(在自己分封范围内财政自己做主)、功臣列侯、官员及首系亲属、军功授田者和一些知名学者。此外,豪强地主可以通过兼并土地、隐匿人口的方式逃税,算卦的、医生在当时也可以免税。这些人的压力也集中在老百姓头上。

人口方面,刘邦在位7年,人口并无实质性变化。尽管采取了一些轻徭薄赋的方法,但为了维持汉朝建国之初的统治,或许与秦朝相比,老百姓的赋税减轻一些,可实际情况,当时的老百姓并没有减少太多负担。不过,这也和刘邦在位时间短以及建国之初国家损毁严重有关,整体上来说,作为草根出生的皇帝,刘邦他是明白民生之艰难的。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