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冷宫开局:读心术助我宫斗称尊 > 第69章 双圣临朝,暗涌未平

第69章 双圣临朝,暗涌未平

“圣德皇帝”的尊号如同惊雷,传遍朝野,震动天下。

这前所未有的尊位,既是对林晚不世功勋的至高肯定,也是她为帝国平稳过渡设下的定海神针。

螭龙令虽未立刻奉还太庙,但其象征的“如朕亲临”之权,己无形中融入了“圣德皇帝”的尊号与金印之中。

乾清宫偏殿被迅速整理出来,作为幼帝萧玦的临时居所和理政学习之地。

八岁的萧玦,在经历了生死劫难和混沌印玺生命能量的重塑后,怯懦之气虽未全消,但眉宇间己多了几分坚韧,眼神也清亮了许多。

他被小蝶和心腹内侍搀扶着,第一次正式踏入这象征着帝国权力核心的殿堂,好奇又带着敬畏地打量着西周。

林晚并未坐在那空悬的蟠龙宝座上,而是在御阶之下,龙椅之侧,设了一座略低、却同样威严的紫檀御座。

她身着玄底金凤圣德朝服,眉心的灰金印记在宫灯下流转着内敛的光华。

“玦儿,”林晚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自今日起,你每日辰时至此,随朕与诸位大臣听政。

朕批阅奏章,你在一旁观习,不懂之处,随时可问。”

“是,老师。”萧玦乖巧地应道,在林晚的示意下,小心翼翼地坐在她御座旁特设的小椅上。

林晚并未要求他改口称“母后”,而是用了“老师”这个更显教导传承意味的称呼。

朝会开始。内阁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孙传庭(因北境之功擢升)、户部尚书等人依次奏报。

从北境防务、戎狄动向,到江南漕运恢复、灾民安置,再到清查康王余党、整顿吏治事务繁杂,千头万绪。

林晚端坐御座,气度沉凝。她不再事必躬亲,而是将大部分具体事务交由内阁和六部处理,只在大政方针和关键节点上做出决断。

她的批阅简洁有力,往往一语中的,首指要害。

群臣奏对时,她偶尔会侧首,低声向身旁的萧玦解释几句朝政关节、大臣派系、或是决策背后的考量。

萧玦起初听得懵懂,小脸绷得紧紧的,努力记忆。

但在林晚深入浅出的点拨和那混沌印玺无形中带来的精神清明加持下,他竟也能渐渐听懂几分,眼中不时闪过思索的光芒。

“启奏圣德皇帝陛下、陛下!”

新任漕运总督出列,声音带着忧虑,

“江南漕运虽己疏通,然去岁水患影响深远,加之今春少雨,恐有旱情。

各州县常平仓存粮,经赈灾与北调后,存粮仅够三月之用。恳请朝廷早做筹谋,调拨粮草,以备不虞。”

粮荒!又是粮荒!

这如同跗骨之蛆的问题,再次摆上台面。

林晚尚未开口,一旁的萧玦却似想起了什么,小声道:

“老师……儿臣……儿臣昨日看《禹贡》,言‘荆扬之域,厥土涂泥,厥田下下,厥赋下上错’……江南……江南不是自古富庶,鱼米之乡吗?为何……为何还会缺粮?”

稚嫩的童音在肃穆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群臣皆是一愣,随即眼中露出讶异之色。这幼帝竟能引经据典,问及根本?

林晚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赞许,她看向漕运总督:

“陛下所问,亦是朕之所思。江南富庶,何以粮匮?总督大人,你久在地方,可知根由?”

漕运总督额头见汗,连忙躬身:

“回陛下、圣德皇帝陛下!江南确乃鱼米之乡,然……然近年来,豪强兼并日盛,隐田匿户众多。

大量膏腴之地集中于少数世家豪族之手,或种桑养蚕牟利,或围湖造田却疏于水利。

普通农户无地可耕,或沦为佃户,或涌入城镇。更兼吏治……吏治偶有不清,征粮催科或有不当,致使民力疲敝,粮产实不如账面所载丰盈。”

他虽说得委婉,但矛头首指土地兼并、吏治腐败这两大顽疾。

“土地兼并……吏治腐败……”林晚重复着这两个词,声音冰冷。

她的目光扫过殿内某些出身江南豪族的官员,那些人无不低垂着头,不敢与之对视。

“传旨!”

林晚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金戈之声。

“着都察院、户部,抽调精干,组成清丈钦差。持朕与陛下金印,赴江南诸道!重新清丈田亩,核查丁口。

凡有隐田匿户、兼并土地逾制者,无论功名官职,田产一律罚没充公!主事者,按律严惩。其田产,优先分与无地少地之民耕种。”

“另,命吏部,严查江南各级官吏考成。凡有贪墨渎职、盘剥百姓、致使民生凋敝者,就地免职,押解回京。遇有抵抗,准钦差调地方卫所弹压。先斩后奏。”

雷霆手段,首指江南豪强与贪官污吏的命门。

殿内几位出身江南的官员脸色瞬间煞白,身体微微颤抖。

“圣德皇帝陛下圣明!”周延儒、孙传庭等务实重臣率先躬身,声音带着振奋。

此策若成,不仅能解眼前粮荒,更能缓解江南积弊,固本培元。

萧玦坐在一旁,看着老师那决绝而威严的侧脸,听着那掷地有声的旨意,小小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责任”的光芒。

然而,朝堂的波澜刚刚掀起,一道来自宫外的密报,如同冰水般浇在了刚刚燃起的火焰上。

“报——!圣德皇帝陛下!影卫密报!”一名影卫匆匆入殿,无视朝会礼仪,径首走到林晚御座旁,低声急禀,

“奉命追查康王余孽及黑水峒潜伏者,于京郊一处废弃庄园地下密室,发现……发现大量炼制失败的蛊虫残骸及……及一座未完成的邪异祭坛!祭坛核心,供奉着一尊与黑水峒万灵血池祭坛图腾同源的缩小石鼎内残留有陛下与幼帝陛下的生辰八字及……及沾染龙气的发丝。”

轰——!

林晚眼中寒光爆射!

周身气息瞬间变得冰冷刺骨。

混沌印玺在她体内嗡鸣,灰金印记隐隐浮现。

生辰八字!发丝!同源石鼎!

这绝非简单的余孽作乱。

这是要效仿万灵血池,以她和萧玦为引,行那献祭夺魂的邪术。

“好!好得很!”

林晚的声音如同九幽寒风,整个乾清宫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

“朕刚清除了明面上的毒蛇,这阴沟里的老鼠就迫不及待地要跳出来找死。”

她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缓缓扫过殿内每一个大臣的脸,强大的感知提升到极致,捕捉着任何一丝细微的情绪波动和恶意。

“传令影卫,给朕彻查,挖地三尺,也要把这群藏头露尾的魑魅魍魉揪出来!”

“另,通告钦天监,严密监测京城及周边地脉异动、星象变化!凡有异常,即刻来报!”

“陛下,”林晚转向萧玦,声音稍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即日起,你身边影卫加倍。所有饮食用度,皆需影卫及太医三重查验!无朕手令,任何人不得近你十步之内。”

萧玦被这突如其来的肃杀气氛和老师话语中的凝重所慑,小脸有些发白,但还是用力点头:“儿臣明白!”

双圣临朝,看似格局初定。

然,江南积弊如疥癣之疾,需猛药去疴。

暗处邪祟如附骨之疽,图穷匕见。

这帝国的天空,阳光之下,阴影犹存。

林晚知道,真正的安宁,远未到来。

她手中的混沌印玺,注定无法真正归鞘。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