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后的第七日,郎世宁捧着一卷尚未完成的《太平盛世图》求见。画卷上,会宾楼分号的飞檐下挤满了欢笑的百姓,身着胡服的商人与书生举杯共饮,小燕子与傅恒并肩立于城头,身后是飘扬的明黄龙旗。"还差最后一笔。"郎世宁放下画笔,郑重呈上一封来自英王的密函。
信中除了对叛乱平息的祝贺,更提出愿与大清互派使团,交流火器制造与航海技术。小燕子着烫金的信纸,忽然想起初见郎世宁时,他总对着西洋镜摇头叹息:"若东方与西方能架起桥梁..."如今,这个愿望竟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照进现实。
"传旨,筹备万国博览会。"小燕子将密函拍在御案上,惊得正在研磨的纪晓岚墨汁西溅,"把江南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郎世宁带来的西洋钟表都摆出来,让天下人看看我大清的胸怀!"
三个月后,紫禁城西侧的广场上搭起了前所未有的奇观。十二根盘龙柱环绕着中央展台,波斯地毯上陈列着自鸣钟与望远镜,角落的戏台正上演着新编的《木兰从军》。小燕子身着改良后的朝服,头戴镶嵌东珠的凤冠,牵着傅恒的手迎接各国使臣。
人群中,紫薇抱着福霈东挤到前排。孩子手中攥着糖人,咿咿呀呀指着空中的热气球——那是傅恒特意从西洋商人处购来的"祥瑞"。小燕子笑着招手,瞥见姐姐眼底不再有阴霾,取而代之的是骄傲与释然。
博览会最热闹的那日,突然传来急报:黄河流域突发水患。小燕子当机立断,将博览会的部分收入转为赈灾款,更亲自书写《治水策》张贴于城楼。她站在雨中宣读旨意时,雨水顺着凤冠的流苏滑落,却浇不灭百姓眼中的信任之火。
萧剑带着江湖豪杰奔赴灾区,柳青柳红在会宾楼设起施粥棚,就连郎世宁也捐出了所有画作。当傅恒背着生病的孩童从泥泞中走出,小燕子突然明白,所谓盛世,从不是冰冷的政令堆砌,而是千万人心往一处使的温度。
三年后,乾隆在审阅完小燕子亲政后的第一份奏折后,安详离世。临终前,他将传国玉玺按在女儿掌心,气若游丝却字字千钧:"朕的小燕子...终究让这江山...长出了新的模样..."
登基大典那日,紫禁城的钟声回荡在九城之外。小燕子身着十二章纹冕服,望着阶下叩拜的群臣,忽然想起重生那日的杏花雨。原来命运的齿轮早己转动,从她跌跌撞撞闯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以自己的方式,书写一段让史书都为之惊艳的传奇。
当夜,傅恒陪着她登上宫墙。远处,会宾楼的灯笼连成一片红海,孩童们放起的孔明灯如繁星坠落人间。"后悔过吗?"傅恒将披风裹紧她单薄的肩膀。小燕子靠在他怀里,望着璀璨星河轻笑:"若重来一次,我还是要做那个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小燕子。"
风掠过宫阙,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这一夜,整个京城都在期待着,这位传奇皇太女将如何续写属于她的,真正的太平盛世。